Re: [闲聊] 唐 林宝 元和姓纂(中)当代名人1

楼主: andy82116 (哭哭鲨鱼)   2018-07-23 18:53:38
查这些资料可以丰富那些人的生涯经历,让他的家族介绍显得更真实,比空荡荡的某某将
军、某某太守还要好些,甚至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些人一蹦出来就是高官-事蹟往往是有利
可循的。另外,我觉得能在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有传记的人能都该有登场的权力,能在
24史有着独立篇幅的就代表着后世人认为该人在当时是值得被后世人所记住的。
4.熊:
熊睦:吴广州刺史,官至尚书,被孙皓命令士兵用刀把上的铁环活活砸死。-三国志孙皓
传/晋书滕修传。
南昌熊氏在修族谱的时候往往把他纳进去,且从当官所在地来看,他的确有可能是南昌熊
氏的一员;但问题来了,熊远的爷爷熊翘是石崇的仆人。这可以有自圆其说的解释:熊睦
被杀,全家贬为奴隶,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区区一个仆人史书评价却是“性廉直,有士风
”,因为他本来就是士人-但问题是,缺乏确切证据直接联系两人。
举个东吴的同样例子,北海剧县滕氏毫无疑问是士族,而滕修在东吴位至镇南将军、广州
牧,看似连结不错,但问题是晋书写到滕修是南阳西鄂人,这样两滕的连结就全断了。
42.陈:
陈端:孙策军师,广陵人。
陈到:蜀汉征西将军,汝南人。
陈祗:蜀汉侍中、镇军将军,汝南人。-董允传附陈祗传。
这三人的籍贯在当地都找的到同郡豪族,可是同样的都缺乏籍贯。个人看法,陈祗出自汝
南陈氏名族的机率比其他两个更高,因为他外公是汝南平舆许氏出身的(许靖兄之外孙)
。名族跟名族联姻是常态,汝南陈氏跟汝南许氏同为三公世家联姻是很合理的事情。然后
陈端出身名族的机率又比陈到高些,跟陈端纪载中并列的是张昭、张纮、秦松,前两者明
显属于士人阶级,而陈到纪载的缺乏看不出他原出生阶级。
51.殷:
殷封:桓灵帝时谏议大夫、冀州刺史,避党锢之祸弃官至江南。-唐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
庙碑。
殷识:官至西晋镇东(周馥)司马。-晋书周浚传。
上述两人从史料来看确定同属陈郡长平殷氏。阴氏是南朝著名的桥姓大族,后面的族谱非
常的健全,史书对照也很完整,问题是前面的记载断代严重。殷公家庙碑写阴封避党锢之
祸到江南,而殷褒的资料写是他孙子过江。这两笔资料都出现在隋唐以后,诚然,殷识跟
殷褒之后两系的脉络都还蛮清晰的,但是前面断头,史书的资料又跳了几百年,或许是一
前一后到江南?
52.袁:
汝南袁氏、陈郡袁氏强大我无需多提,汉末谱系也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元和姓纂把两者的祖先袁良从两人合体成一人了,抄书的唐书宰相世系表也
一样爆掉。谬误很明显,除了官位不对,年纪也不对。陈郡袁良的孙子袁安移居汝南开创
汝南袁氏-这句话,袁安死于西元92年,袁良死于西元131年,袁安西元60年当上孝廉,
换算出生大概在西元40年以前,这么说袁良要当他爷爷启不是要活超过130岁?
53.樊:
樊陵:灵帝时买官买到太尉,因为跟宦官关系友好被袁绍杀了。南阳人。
樊建:蜀汉侍中、魏散骑常侍、晋给事中。义阳人。
这里要提到的是义阳,三国志的问题是记载出生有时候用汉制,有时候用魏晋制度,义阳
正是后者。换算成汉代,义阳郡是属于南阳郡的一部分,因此正常来说,樊建作为蜀汉官
僚在汉末会讲的话是“我是南阳人,我反对义阳。”
两人都只有记载到郡,但南阳樊氏身为光武帝母族承受汉恩将近两个世纪,即便不是同县
但仍是同族的机率我想应该不低。
55.孙:
孙朗:此孙朗非彼孙朗,此孙朗是汉桓帝时的司空。北海高密孙氏。-桓帝纪/汉三公名

很幸运的,北海高密孙氏有一人有石碑流传下来,就是孙朗的长子安平相孙根,他在西元
181年活到71岁死去。而三国志王修传也提到,他当高密令的时候当地豪族孙氏非常地不
听话,“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此孙氏应该是彼孙氏。那么,高密孙氏跟安丘孙氏有什
么关系呢?目前无从得知,只知道两个家族都刚好家门都很剽悍,他们的取字格式类似(
孙根字符石、孙嵩字宾石),但亲缘目前不可考。
孙根有个弟弟担任过汉阳太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汉阳太守孙耽是富春孙氏孙钟的父亲
,元和姓纂则称汉阳太守孙躭是东宛孙氏祖先,时间上恰恰好对的上-但我想唯一相同的
大概也只有8+9的家门风格吧。
孙邵:吴丞相。北海人。-三国志吴主传。
孙干:蜀汉秉忠将军。北海人。-三国志孙干传。
至于楼上这两人,出自高密孙氏或是安丘孙氏的机率应该不低,要我来推测的话,孙邵比
孙干更可能出自北海高密孙氏,甚至他父亲就是孙耽,这样冒用手下的祖先才方便。
56.温:
温序:东汉护羌校尉。-后汉书温序传。
温恕:东汉涿郡太守。
温恢:魏护羌校尉。-三国志温恢传。
温恭:魏济南太守。
温憺:西晋河东太守。温峤父。
元和载温序是温峤的七世祖,刚好温氏又名人辈出六代人三个史书传记,可以很顺利无须
伪造往上排出七代-什么只有五代?!
60.桓:
桓焉:汉顺帝太傅。太傅桓荣孙。-后汉书桓焉传。
桓典:汉灵帝期以正直值法闻名,“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跟宦官很不对盘,在曹
操底下当官至光禄勋。太傅桓焉孙。-后汉书桓焉传附桓典传。
桓彬:与蔡邕齐名的当代文学家,汉灵帝期著名党人(话说一家人都跟宦官不对盘,倒楣
的却只有你)。太傅桓焉兄孙。-后汉书桓焉传附桓彬传。
桓晔(又名严):他的姑姑是司空杨赐的妻子,汉末大乱最初跑到会稽,之后又跑到交趾
跟南越人和平共处,但却被当地人诬陷死在合浦郡的监狱中。太傅桓焉弟孙。-后汉书桓
焉传附桓晔传。
桓楷:官至西晋济北相。桓荣七世孙,他的后代就是桓温一系。-晋书桓彝传。
虽说桓有两种来源,但龙亢桓氏-桓荣的桓在东观汉记确定是齐桓公的桓。这五人确切指
出是龙亢桓氏的成员,其中桓典、桓晔、桓楷更符合汉末至西晋初期这时代。但要讨论的
是这个争议人物-
桓范:魏大司农,称号“智囊”。沛国人。-三国志曹爽传。
桓范纪载“世为冠族。”而沛国龙亢桓氏就是谯国龙亢桓氏,符合沛国出身、又是冠族、
又有史料纪载的只有龙亢桓氏。龙亢桓氏五代帝师,三公世家不足以称赞他们,他们是“
太傅”世家。而桓范跟郑岐、吕昭、蒋济等人都有冲突,其中瞧不起新兴家族东平吕氏吕
昭的态度来看,龙亢桓氏也很符合他的身世。我认为桓范就是龙亢桓氏的成员,而非可能
是。
62.颜:
颜良:琅邪临沂人。-宋通志世族略。
颜良的情况是南北朝的颜之推写了本颜氏家训,认领了颜良当家族成员。那么就可以说颜
良少少的纪载中可以补上“琅邪临沂人,颜回之后。”的标签。
颜盛:魏徐州刺史,琅邪临沂人。-元和姓纂。
颜钦:魏-西晋给事中。颜钦父。-晋书颜含传。
颜默:西晋汝阴太守。颜含父。-晋书颜含传。
颜含:随司马睿过江,官至东晋右光禄大夫。琅邪莘人。-晋书颜含传。
而颜含在元和姓纂中提到他是开创南朝乔居士族、琅邪江都颜氏的史祖。“莘县”为魏晋
时所分出来的新县市,看地理位置就在临沂隔壁,因此可以推测莘县为临沂所分出来的。
而颜含传只提到祖夫,元和姓纂则只有多列一代颜盛,中国也有颜盛墓碑,可信度应该是
可以接受的。
颜驷,琅邪江都人。-汉武故事。
汉武故事自称是班固所做,后人考究此书为托名伪作,这个例子也是伪作证据其一。颜驷
是“汉武帝”碰到的贤人,这里就很明显越想越不对劲,江都是“侨居郡”,汉武帝时代
就有人自称是江都人?很明显此处纪载逻辑不通。
64.鲜于:
鲜于辅:刘虞从事,转汉末度辽将军,转魏辅国将军。他的经历多到可以凑出一个传记。
鲜于银:刘虞骑都尉。
渔阳鲜于氏有个完美的辅证:鲜于磺碑。鲜于磺碑显示渔阳鲜于氏自西汉末-东汉初就开
始为官宦世家,多人在此地担任从事、郡吏之类的官,因此上述两人以出身跟官位来看的
确是符合这个家族。南史孝义传亦有鲜于文宗,后汉书郦炎传中亦纪载他的姑姑嫁给了叫
鲜于中优的人,此士族应是当地望族没错。但问题是,元和姓纂这里把鲜于裒(西汉上谷
人)拉进这个家族里,不知是直系传承还是附会之说?已无法考究。
鲜于嗣:魏乐浪太守/范阳太守。-三国志东夷传。
按鲜于氏长久在边地当边缘官的作法,他也有可能是出自此家族,但很遗憾的是缺乏确切
出生地。
鲜于丹:吴将军。-三国志陆逊传。
此姓氏明明是个北方姓,为何南方有个鲜于已不可考。或许跟程普、韩当一样,从幽州跑
到孙坚底下-但目前尚未清楚他们为何会从幽州跑到江南?
70.令狐:
令狐邵:魏弘农太守。原袁绍部下,他父亲曾担任东汉乌丸校尉,当曹操攻破城池时觉得
此人与众不同,抓来问话发现是故交之子就放了他并给他当官。-三国志仓慈传。
令狐愚(本名浚):魏兖州刺史,参与王凌废立案,全家被杀。
令狐华:令狐邵子。因为跟令狐愚关系不够近此分支没有被杀。
三国时代,本宗太原令狐氏远比分支敦煌令狐氏还要出名。
令狐景:魏清商令。-三国志齐王纪。
无出生地无从判断。
令狐茂搜(杨茂搜):杨飞龙养子,仇池首领,西晋骠骑将军、左贤王。-魏书氐传。
敦煌令狐氏的问题在于是史料出现太晚太晚,他的谱系来自后世。三国魏晋当代的杨茂搜
是最早挂着令狐姓的可能当地人,但是却连是否真当是此族都无法证明。令狐嗣是最早有
24史背书的敦煌令狐氏,“世为西士冠冕”、“远祖汉建威将军迈,不为王莽屈,其子称
避地河右”这两点跟元和姓纂描绘的一样,但北史成书已经是7世纪的事情。再者,除非
特殊原因,士族基本上都不会取复数字的名字,而令狐茂搜却是双名。是否有可能为汉化
的氐人挂名汉姓?
72.滕:
滕修:吴镇南将军、广州牧,西晋安南将军、广州牧。南阳西鄂人。-西晋滕修传。
滕恬之:北朝黎阳太守。滕修曾孙。
元和姓纂此处作滕恪,然后划在北海剧县滕氏之下-除非史料能解释“滕修,字显先,南
阳西鄂人”跟北海剧县滕氏的关系,我想这里元和姓纂应该是移花接木?
滕延:汉桓帝京兆尹。北海人。
虽然少纪载出生县,但有机会是北海剧县滕氏一员。
滕辅:汉顺帝左冯翊,早年担任涿令,太守看他这么厉害将其他6县都给他管(涿郡总共7
县,那不是全给他管了吗?),当关西大乱,滕辅就是这个时代的皇甫嵩/卢植/朱儁的
合体,江南江北叛军被他犁过一轮。厌恶宦官、讨厌结交权贵,之后胡广起了冲突被罢官
,天下的反弹声浪很大。-后汉书滕辅传。
滕牧:以外戚身分至吴卫将军,滕胤被杀之后滕牧因为关系不够近仅发配边疆,但是女儿
嫁给皇帝又回来当官了。滕胤族子。
滕芳兰:孙皓皇后。滕牧子。-三国志孙晧滕夫人传。
话说刘繇从北海带下来的人各个都在东吴当到不错的高官,显见刘繇号召顶级士人的魅力

74.周:
周斐:魏少府。
周浚:西晋安东将军,参予过灭吴之战。汝南安城人。周斐孙。-晋书周浚传。
周馥:西晋镇东将军。周浚从弟。-晋书周浚传附周馥传。
周恢:西晋秦相。周浚堂弟。
周纂:吴威远将军。
周敏:西晋左中郎将。周纂子。
周访:东晋安南将军。本汝南安城人,汉末避乱到江南,至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周敏子
。-晋书周访传。
汝南安城周氏在汉安帝时代还有著名丑男周燮,而周访一系史书上有明确纪载是汝南安城
周氏后裔,至于这几人族谱怎么画已不可考。而卢江舒县周氏是三公世家,名人不用列大
家都很清楚有谁,只是无法厘清卢江周氏将自己挂名在汝南周氏底下的原因。
75.刘:
基本上汉代有名的刘氏家族全都来自汉朝皇族,前前后后总共有26个郡有刘氏大族,之后
还有几个较小的刘氏,但因为刘姓士族实在太多,有些刘下面没写除了本来就没列之外,
可能是因为我忘了当代人。以下是三公家族大车拼,基本上家里没个三公拿得出手都不好
意思当刘氏郡望。
刘恺:汉章帝司空、司徒,汉安帝太尉,洛阳/长安人。刘茂父。父子不同出身地是因为
刘恺本来是彭城人,后来搬家去首都,死后后代又搬回来。-后汉书刘恺。
刘授:汉安帝司空,彭城人。未知是否与刘恺同系。
刘茂:汉桓帝司空,彭城刘氏。
刘讷:西晋司隶校卫,刘恺六代孙。
刘馥:汉献帝扬州刺史。沛国相县刘氏。-三国志刘馥传。
刘靖:魏镇北将军。刘馥子。
刘弘(非刘备父亲):西晋车骑将军。刘靖子。-晋书刘弘传。
刘光:汉顺帝太尉,沛国萧县刘氏。
刘矩:汉桓帝太尉,刘光侄。
刘伶:竹林七贤,沛国人。未知所在家族。-晋书刘伶传。
刘崎:汉顺帝司徒。弘农刘氏。
刘宽:汉灵帝太尉。刘崎子。-后汉书刘宽传。
刘松:汉献帝宗正。刘宽子。
刘弘(好多刘弘):汉献帝司空。南阳安众人。未知是否与刘廙同系。
刘望之:刘表荆州从事,刘廙兄。
刘廙:魏侍中,司马徽徒弟。-三国志刘廙传。
刘阜:魏陈留太守,刘廙弟子被收养。
刘乔:西晋镇东将军,刘阜子。-晋书刘乔传。
刘熹:汉安帝、顺帝太尉,东莱人。未知是否与刘繇同系。
刘宠:汉灵帝司空、司徒、太尉,东莱(牟平)刘氏。刘繇叔。-后汉书刘宠传。
刘岱:汉献帝兖州刺史。
刘繇:汉献帝扬州刺史。-三国志刘繇传。
刘毅:西晋尚书左仆射,东莱(掖县)刘氏。他跟刘繇同属不同的齐王后裔,刘繇是第四
代齐孝王刘将闾分支,刘毅则是第一代齐悼惠王刘肥就分支的。-晋书刘毅传。
刘方:汉和帝司空、司徒,平原人。未知是否与刘寔同系。
刘惇:吴八绝,占师。未知是否与刘寔同系。-三国志刘惇传。
刘寔:西晋太尉,平原(高唐)刘氏。-晋书刘寔传。
刘知:魏颍川太守。刘寔弟。
刘虞:汉献帝大司马,东海郯县刘氏。至刘虞至少三代两千石。-三国志公孙瓒附刘虞传
/汉书刘虞传。
刘赐:更始帝大司徒,南阳蔡阳人,广陵刘氏成员。按他是南阳蔡阳人,而且是更始帝的
族人,不知道是怎么跟广陵刘氏扯上关系的。
刘观:魏平阳太守。广陵刘氏。他确定是陈矫同系的。
刘颂:西晋廷尉,刘观子。-晋书刘颂传。
刘彪:西晋积弩将军,刘颂弟。
刘寿:汉顺帝司徒,长沙人。按元和说涿郡刘氏是他的庶支。如果元和纪载没错的话,他
跟刘放(广阳顷王后裔)、刘备(中山靖王后裔)都不同支。
刘嚣:汉灵帝司徒,长沙人。
至于其他散户就都查不出跟三公刘氏有所联系,但大家都是皇室贵冑。然后刘氏人太多下
25姓要切成另一篇...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7-23 20:17:00
涿郡孙氏我只知道东汉时,新城县的孙程,死后追赠车骑将军、以及容城县的孙礼,位及三公...
作者: nauclear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停止)   2018-07-24 08:55:00
作者: ww (刘文听)   2018-07-24 11:03:00
51里面有时候是阴 有时候是殷 是误植还是相通呢?
楼主: andy82116 (哭哭鲨鱼)   2018-07-24 12:38:00
是殷 我的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