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ilmystery (P.B. take me to the US)》之铭言:
: 韩浩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93%E6%B5%A9
: 正史记载为袁术的手下
: 后跟随曹操
: 看了韩浩的经历
: 觉得此人挺威的
: 以忠勇闻名,并提出屯田制
: 为什么这样的人在<三国演义>里没有什么发挥呢??
为什么要有发挥?
就跟现在也很多人问为什么陈到在《三国演义》没发挥,为什么谁谁谁没发挥....一样,
都忘了一件事:《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是史书,
他“毫无必要”对每一个人的事蹟都忠实呈现,
比起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分配书中角色。
就拿《演义》以前的戏曲来说,为了需要一个反派或丑角,
把史实人物形象扭曲的现象根本是家常便饭事。(孙坚、鲁肃)
如果你想要这些人物在小说中也有发挥,你可以自己写一本。
: 还被虚构为长沙太守韩玄之弟
: "曾在博望坡之战与汉中攻防战中登场,为报韩玄之仇而与黄忠交手,结局被黄忠斩杀"
: 又为何后世之人会知道
: 长沙太守韩玄之弟"韩浩"是虚构自袁术的部下"韩浩"
: 而非同名同姓??
: (我觉得同名同姓的可能性很高吧,亦即罗贯中笔下的韩浩并非是来自正史的韩浩)
首先,《三国志》跟《演义》本来就是性质不同的文类,
《演义》可能是借用了韩浩这个人去创作一个《演义》需要的角色,
硬要讲《三国志》跟《演义》的韩浩同人不同人,本身就犯了把这两者混为一谈的问题。
其次要问为什么要借用历史上的韩浩创作一个“韩玄之弟”的角色?
我们可以看韩浩出场的那回,是要跟夏侯尚一起当张郃的援军攻打黄忠,
然后后面要接的是黄忠用骄兵之计计取天荡山。
既然是骄兵之计,对手就要娇....不对,是骄才行。
夏侯尚在这边就被描写成一个盛气凌人的将校,加上他姓夏侯,感觉跟曹家有点关系,
就更给读者一个跩五八万的公子哥形象。那既然夏侯尚是这个形象了,
韩浩就多少要跟他有所分别,可是同样必须表现出急于跟黄忠决战的样子出来。
那设计成一个跟黄忠有私人恩怨的角色就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黄忠出场的时间也满靠后的,这代表跟他有比较多互动的角色不多,
符合跟黄忠有较多互动、能跟黄忠有私人恩怨、又读者能有明确记忆点的角色,
当然就非韩玄莫属。韩浩我想只是他刚好姓韩,就被抓来担当演出这个角色。
当然你要说另外自行凭空创造一个韩XX也不是不行,
但《演义》的作者也许认为套用史书上有的人物能够更增添说服力吧,
就像《火凤燎原》有时候也会这样做。
附带一提,在这里面张郃扮演的是一个踩刹车却煞不住的角色,
这也很合理,因为在夏侯尚跟韩浩来之前他已经尝四败了,当然会越打越保守。
尤其是对比他发豪语打张飞之前也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就更增添戏剧性。
所以总归一句,就是小说剧情需要而已。
小说归小说、正史归正史、苓膏龟苓膏、派气功龟派气功,
虽然《演义》的出色常常使大家混淆,但谈论时最好还是得分清两者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