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nder112233 (ander112233)》之铭言:
: ※ 引述《colamonster (可乐怪)》之铭言:
: 我说淮南无兵不是说假的。
: 你说的满宠是贾逵三万杂牌军的偏师,远在夏口;司马懿不是淮南军区又远在江陵对抗朱
: 然;曹叡的中军更在遥远的洛阳。
: 整个夹石只有贾逵两万多刚赶来训练不精又有些疲劳的杂牌军(缺满宠部)可以打、刚经
: 过惨败夜惊缺粮器械不整困扰而瑟瑟发抖的前精锐曹休军团哪,别崩溃就不错了-
: 对方是新胜之师远超过十万大军(陆逊、朱桓、全琮各三万,搭上周鲂的鄱阳郡兵、孙权
: 的直属部队)。
: 就连贾逵自己也没有把握扛住,一场三到五天的会战就可以结束(满宠赶不上),合肥、
: 寿春近在咫尺(也就是朱桓的战略);就算要保守点,吃掉贾逵曹休两军团立刻退防也很
: OK。(也就是孙权陆逊折冲妥协后的战略)
: 也就是说,不管用朱桓的积极战略,还是用孙权陆逊折冲妥协后的消极战略,贾逵曹休两
: 个军团看起来都死定了。
: 结局是陆逊鸣金收兵,贾逵曹休守住夹石收场?
: What?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
: 看到这里,就对诸葛亮有些感叹,他是想打野战而不可得;陆逊倒好,有那么好的野战机
: 会却放过了。
你不觉得这个第一次北伐的情势有点像吗?
郭淮坐困上邽一筹莫展,曹真被赵云盯住动弹不得,陇右诸郡比起淮南更是散沙一盘,
所以诸葛亮以为他可以安心地慢慢消化陇右,然后?....
然后张郃冲过来把马谡一脚踹飞,就没有然后了。
说起来“放弃当下可以赢的战场”这事一直都没少过。
就拿刘备举例,前面也讨论过,
不管是急袭刘琮或是绑架刘璋,都是“当下”有胜算的策略,
诸葛亮跟庞统都不是白痴,不会提出一个毫无好处的计策给老板。
但是为什么刘备都没有听从?
重点就是那个“然后”。
你能掠地,还要能守土啊。
就算洛阳的中军拯救不了曹休贾逵好了,淮南震动这么大件事,曹叡不可能不管的,
到最后还是得面对曹魏禁军,那孙权跟陆逊就必须评估,
战线扩大后,面对曹魏主力,还剩几成胜算?
执著歼灭已经是败残军的曹休,又能对曹魏造成多大打击?
还是不如见好就收,把战果换成政治资本,让孙权称帝?
你可以批评这个战略的保守之处,但是把原因完全归咎于陆逊因为情感而摆烂,
我觉得是有些过于武断而且欠缺逻辑连结的。
: 无异议。
: 好的,问题来了,我与colamonster兄最大的差异点,在于colamonster兄认为孙权与陆逊
: 的关系是如胶似漆、君臣相得;而我的看法是表面麻吉、内怀险诈,这么理解对吧?
: 那我至少有三项线索,证明我的观点。
呃,你完全误解了,我并不认为孙权跟陆逊的互动是什么如胶似漆君臣相得,
我开头就点明了孙权是“雄猜”之主,至少我觉得孙权无法得到臣子单方面的信赖,
别的不说连跟孙权为同窗好友的朱然,侍奉孙权都是战战兢兢如同伴虎,
跟孙家有这么深厚“渊源”的陆逊,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所处的是什么地位,
又怎么可能毫无保留的把一切寄托给孙权?
我的论点恰恰是:在一个如此雄猜又聪明的君主下面,
你有任何耍小聪明摆烂而不被他发现的空间吗?你值得去冒这个险吗?
看看张子布吧。
张昭在赤壁的立场我认为至少不是大部分出自私心。他要卖孙家以求荣的机会太多了,
所以我相信他在赤壁主和的建议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为孙权着想的立场。
结果呢?逢年过节就被孙权拿这件事出来酸一下。
要不是张昭的地位大到孙权动不了,没准就变成啥拿来清算的借口了。
鲁肃也是,吕蒙一打下荆州,鲁肃那个千辛万苦为孙权筹画、维持的战略,
就变成“一短”了。面对一个记忆力这么好翻脸又这么无情的主子,
你会留下任何可以做为日后政治攻击的把柄在他手上吗?
换言之,如果不是孙权也同意,陆逊有几个脑袋,可以摆烂直接否决朱桓的战略、
甚至不追击夹石的魏军?我说陆逊跟孙权的意志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一体,
就是这个意思。不管台面下多么暗潮汹涌,台面上仍然可以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亲密无间,
甚至双方可以达成某种程度的默契或共识,这就是专业啊。
不是说陆逊是草木石人不会感伤,不让这个感伤影响他台面上的判断,
这就是他能在孙权底下打滚数十年最后位极人臣、威震敌国,
史书上享有跟诸葛亮同等待遇的专业表现啊。如果有前例就算了,
不然这个节骨眼突然“不专业”了,我是觉得不太可能的。
而且我觉得中距离兄你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太陷在孙陆恩怨这个情节里了。
不错,你举出一大列孙陆两家的恩怨史,但恕我直言,
孙陆两家有仇这事大概不知道的人不多吧。孙陆两家有仇这件事,
不必然的可连结到陆逊的石亭判断上,不然陆逊一生所做的任何判断,
都可以照这个逻辑质疑他是否摆烂消极放水了。
我猜中距离兄大概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有人放在口边的肥肉不吃,
最终只好把他连结到孙陆情仇上面吧?这也没关系,不过毕竟是讨论战略,
还是应该从周边情势、利害相较上来着手──虽然最后可能没有明确的答案──
来的较有说服力。
再者老实说,孙陆两家有仇这件事,我很怀疑到底影响双方合作的程度有多大。
中距离兄你批评孙权的作态很恶心,但在我看来,这不过就是各取所需吧?
你陆伯言脑袋又不能扭一百八十度到后面,没人像魏武拿着刀子逼你出仕吧?
对啦因为陆绩前面已经爆炸的缘故,为了延续陆家的地位,尽管陆逊不是嫡系,
他也必须出仕,但反过来说,就算陆逊不出仕,陆家就会垮了吗?不会吧?
看看弘农杨氏,年轻有为的家主给曹操整个整垮,家里沉寂了一两代,
到孙字辈仍然能有才人出。陆家虽然不能高攀杨家,但还是有本钱隐逸个一两代,
也许家格会稍微低一点,但等到孙陆恩仇淡薄些了再出仕,甚至等到孙吴亡了再出仕,
都还是混得下去的啊?那说到底既然没有非得逼陆逊出仕不可的客观环境,
陆逊要腼颜事仇就是他自己的选择,欢喜做就甘愿受,没啥好委屈的。
而对孙权来说,陆逊是他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就像诸葛瑾、朱然这样,
就这层关系上我认为孙权给陆逊的信赖还是多过猜忌,至少二宫之乱前是如此。
所以评价孙权跟陆逊的关系时,固然陆康庐江惨案是一个需要顾虑的点,
但我认为过大的夸示这段恩怨的存在也会模糊真实的情况,
至少在孙权跟陆逊的合作下,陆家后来其实有点像绑定孙家这台战车,
陆家一身荣华固然是孙家给的,陆家的表现却也没对不起孙家,
前代的恩怨到这边还剩多少,我觉得也是值得商榷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孙权。我对孙权其实是满同情的,
虽然大家常常骂他老番颠啦无情啦怎样的,但请大家试想一下。
一个从幼年开始就经常颠沛流离,看过各种兴衰离合,
然后十七岁莫名其妙接了一个超级大担子,
再然后发现第一个叛离的几乎全部都是自己血亲。
孙权就是在这种四面楚歌的环境下学习作为一个领导人过来的。
这种环境下他的人格怎么可能不扭曲、怎么可能不会成为一个雄猜之主?
所以他的矛盾性不输曹操。一方面流着孙坚跟孙策的血液,
他那些跟诸将称兄道弟、解衣推食、恩宠备至的表现都不是装出来的,
他也何尝不希望成为一个像兄长那样“美姿颜、好言语、阔达听受”的君王,
但他的现实经历老会将他拉回黑暗面,敲醒他潜在的不安全感,
造就了一个既热情又冷血、既重感情又翻脸无情,两种截然不同的层面集于一身的君王,
这就是孙权。
(其实孙策也有一点这种面向,但是孙策的好恶会更直接强烈的表现出来,
他是一团猛烈的火球,而不像他弟是冰与炎的综合体。这也是他政治成就不如弟弟的原因)
以上,有点言之未尽又不知还能说些什么....就请大家不吝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