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陆逊只北伐过一次?

楼主: ander112233 (ander112233)   2017-09-12 05:29:01
※ 引述《colamonster (可乐怪)》之铭言:
真是现丑了,让colamonster兄看到我失态的一面。
其实你的看法大部分我是赞同的,所以我只在少部分有所差异的地方提出我的想法。
: 通说认为江东大族对于北伐并不积极,主要是害怕中原士族抢了他们的地位
: 所以孙吴对北伐的积极程度并不如蜀汉,不过这点至少在孙权时期我是抱持疑问的
Agree.
: 1.孙权权力顶峰时期,江东大族对其几乎没有制肘能力
: 孙权要谁人头落地谁就人头落地,要谁去交州吸瘴气谁就得去交州吸瘴气,
: 而且这段时间还不短,所以我觉得孙权并不能跟连建个自己直属军队,
: 都会被底下豪族靠腰的刘景升相提并论
基本上这要分时段,就像被叫去交州吸瘴气吸到九十几岁的吕岱,就是个政坛孤鸟(徐州
人、鲁肃派、亲刘派),显现不出孙权的威风。
不过在黄武七年(228年)到孙权死前这个阶段,我同意你的分析。
: 2.江东大族也是一样米养百种人,并非铁板一块,
: 如前面就提到江东四姓之一的朱桓就喜孜孜地提出了夺取淮南以窥许洛的战略计画,
: 反言之若是扩张战争对江东士族有利,至少江东士族也不会明著反对才是
: 一路打到洛阳去的大战略姑且不提,若连确保徐淮这种有利于巩固长江防线的战略,
: 江东士族都要反对,我觉得也说不过去
在这里你也承认,同样是保守派的吴中四姓,对于相同的石亭之战,也有积极的朱桓与消
极的陆逊两种截然不同的的看法。
而我的内容,其实就是在探讨这为什么发生。
: 回到陆逊为什么不北伐这个主题
: 我们先把陆家跟孙家的爱恨情仇放一旁
: 可以把从夷陵之战到陆逊死亡这一段时间粗略分成三段来看,
: 进而讨论孙吴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的是什么战略,以及战略背后的时空环境限制
: 1.蛰伏期(夷陵之战~石亭之战,黄武元年(222)~黄武七年(228))
: 这段时期我相信版上很多先进已经讨论过了,尽管孙权惊险地避开两面作战
: 夷陵之战→洞口之战的连续战争仍使得孙吴喘不过气,
: 加上建设荆州所需的大量资源,使得孙吴理所当然地无暇北顾
: 顺带一提这段时间的一个特色是大批边境吴将叛逃至曹魏,包括韩综、晋宗、翟丹等
: 使得孙权一度不得不放宽对诸将的法令约束,却也给石亭之战制造了条件
同意。
: 2.雄飞(但飞不起来)期(石亭之战~第四次合肥新城战役,黄武七年(228)~嘉禾三年(234))
: 七年生聚教训后终于在石亭迎来了大胜的孙吴,
: 同时陆逊却否决了朱桓进一步扩张胜果的计画,
: 反过来将石亭的战果换算成政治资源,成为孙权称帝的资本
: 这边先说一下,我个人是不太赞成中距离兄的感伤说的
”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
三国志.陆逊传》
”会庐江贼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拜康庐江太守。……时袁术屯兵寿
春,部曲饥饿,遣使求委输兵甲。康以其叛逆,闭门不通,内修战备,将以御之。术大怒
,遣其将孙策政康,围城数重。……受敌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卒,年七十。宗族百余
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后汉书.陆康传》
”光和三年,江夏蛮复反,与庐江贼黄穰相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寇患累年。庐江
太守陆康讨破之,余悉降散。”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陆康到官是光和三年(180年)、陆逊出生是光和六年(183年)、袁术孙策围攻舒县,陆
康将陆绩陆逊等亲属送出城是初平四年(193年)、陆逊二入舒县扶陆康与百多名宗族灵
柩回吴县是兴平二年(195年)……
整个童蒙时期在此度过、比起从祖更像祖父的和蔼陆康在此身亡、童年交好的宗亲好友们
在此死了一大片……你确定黄武七年(228年)时年四十五岁重游旧地的陆逊不会向东看
、不会感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啊,colamonster兄。(茶)
当然,你指的是这种感伤会不会影响陆逊下面的作战布置?
照理来说是不会的,不过孙权在石亭之战前的表现或许提醒了陆逊-孙家是头猛虎,现在
只是低下头去而已。
: 陆逊一生竞竞业业,大部分时间都为孙权鞠躬尽瘁,
至于孙权在石亭之战作了什么表现,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你就会了解,我是很反对把孙权与陆逊的关系当鞠躬尽瘁作比拟的。
: 如果说这时因为无聊的小感伤,原本可胜之战而不去打,不从事孙权最喜欢的扩张活动,
: 第一个能瞒过以雄猜著名的孙权吗?孙权能不记这笔帐吗?
: 谨慎小心似陆伯言,应该不至于犯这种政治错误才对。
: 那么为什么陆逊否决了这次朱桓的战略计画?
: 我个人可以从这段时间孙吴主要对曹魏的作战方式而见端倪:
: ‧让孙布诈降,试图重制石亭之战
: ‧跟公孙渊联络,从东北牵制曹魏
: 如果再从这时期发生的两次大规模北伐──第三、第四次合肥新城战役来看,
: 可以整理出孙吴的战略模式,其战略模式其实非常的保守,
: 其主旨是尽量保留实力、避免跟曹魏主力决战,然后尽可能地见缝插针消耗曹魏实力
: 这点尤其可以从两次合肥新城战役中得见,
: 第三次我认为纯粹是为了公孙渊背盟的报复性出兵,没有详尽的事先规画,
: 所以也草草收尾;第四次则是跟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连动,较有组织性的北伐,
: 但虽然满宠在合肥新城城下屡挫孙权,孙吴本军并没有受到重大损伤,
: 可是一听到曹叡率中军亲自来救,孙权毫不犹豫地拔寨就走──
: 甚至〈吴书〉自己都写孙吴此次的北伐是建立在曹叡会被诸葛亮吸引,
: 不会来东南战场的前提而成立的。
: ....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
: 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三国志》‧〈孙权传〉)
关于孙权这段时间的战略与外交,我没有意见。
: 回头来看陆逊在石亭之战的决断,我认为这时陆逊的意志某种程度可以看做孙权的意志,
: 两人的麻吉程度仍是很够,〈朱桓传〉也记载是孙权拿朱桓的计画去咨询陆逊。
不是“陆逊的意志可以看做孙权的意志”,而是“孙权的意志与陆逊的意志必须相互折冲
妥协”-我说过,“石亭之战后不北进,孙权可是好好的征询过陆逊的意见。”那就是我
对《朱桓传》那段话的见解。
”权先与陆逊议,逊以为不可,故计不施行。”《三国志.朱桓传》
再来,孙权与陆逊表面麻吉,实际上?(冷笑)
: 所以我认为,也许孙权跟陆逊是真的不想为了扩张战果而过于拉大战线,
: 毕竟就算不提贾逵的三万杂牌军,其后还有满宠跟司马懿,两人都是打防卫战的好手,
: 更何况若是战况拉高到曹叡派出中军来救,则胜负更不可测──
我说淮南无兵不是说假的。
你说的满宠是贾逵三万杂牌军的偏师,远在夏口;司马懿不是淮南军区又远在江陵对抗朱
然;曹叡的中军更在遥远的洛阳。
整个夹石只有贾逵两万多刚赶来训练不精又有些疲劳的杂牌军(缺满宠部)可以打、刚经
过惨败夜惊缺粮器械不整困扰而瑟瑟发抖的前精锐曹休军团哪,别崩溃就不错了-
对方是新胜之师远超过十万大军(陆逊、朱桓、全琮各三万,搭上周鲂的鄱阳郡兵、孙权
的直属部队)。
就连贾逵自己也没有把握扛住,一场三到五天的会战就可以结束(满宠赶不上),合肥、
寿春近在咫尺(也就是朱桓的战略);就算要保守点,吃掉贾逵曹休两军团立刻退防也很
OK。(也就是孙权陆逊折冲妥协后的战略)
也就是说,不管用朱桓的积极战略,还是用孙权陆逊折冲妥协后的消极战略,贾逵曹休两
个军团看起来都死定了。
结局是陆逊鸣金收兵,贾逵曹休守住夹石收场?
What?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
看到这里,就对诸葛亮有些感叹,他是想打野战而不可得;陆逊倒好,有那么好的野战机
会却放过了。
: 我想这个决断也是有吸取了夷陵~洞口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都是急速扩地造成力量分散,
: 最后赢又变输的教训,才提出较保守、以骚扰牵制为主、让蜀汉去吸引曹魏的主要压力,
: 自己则见机而动的战略──然而很可惜的是,诈降跟联络辽东都没有成效,
: 曹叡执政前期又无隙可趁,导致这六年算是陆逊在世时期最有可能大规模北伐的时期,
: 就这样一事无成的过去了。
: 3.混乱期(第四次合肥新城战役后~陆逊之死,嘉禾三年(234)~赤乌八年(245))
: 孙吴在两次大规模北侵(第三、四次合肥新城之战)都没有成果后....
: 治安-20,后遗症就出来了。
: 庐陵贼李桓、罗厉等为乱(嘉禾三年(234))
: 鄱阳贼彭旦等为乱。(嘉禾五年(236))
: 冬十月,将军蒋秘南讨夷贼。秘所领都督廖式杀临贺太守严纲等,自称平南将军,与弟潜
: 共攻零陵、桂阳,及摇动交州、苍梧、郁林诸郡,众数万人。(赤乌二年(239))
: (以上皆出自〈孙权传〉)
: 盗贼多到孙权在赤乌三年(240)下诏要各地方自己盖工事防备盗贼。这实在前所未闻。
: 跟蜀汉不同,虽然诸葛亮没做到南蛮永不复叛,至少终诸葛亮之世,
: 诸葛亮都可以毫无罣碍的全力北伐,由一般人民掀起的内乱更是几乎没有。
: 相对而言,孙吴大多时间为内部民变所苦,不管是来自平地居民或是山地蛮夷;
: 而与此同时孙吴朝廷内也开始出现问题。
: 赤乌元年(238)爆发吕壹案,而后赤乌四年(241)孙登过世、赤乌五年(242)孙和为太子,
: 同年孙霸为鲁王,二宫之乱正式开跑,四年后陆逊就被气死了。
: 在朝野局势交迫之下,显然不管是孙吴或孙权,都无心力再来一次大规模的北伐。
: 赤乌四年的时候有一位零陵太守殷礼建议孙权:
: 趁幼主曹芳继位,命朱然、诸葛瑾出襄阳,陆逊、朱桓攻寿春,孙权自己经淮阳入青、徐
: 在连动蜀汉,四路进攻曹魏。此战略之浩大简直让人难以想像是出自孙吴人士手笔。
: 殷礼同时也警告,如果不用这种大军进攻曹魏,
: “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于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
: 但是一向喜欢这种大排场的孙权却“弗能用之”。
: 赤乌四年孙吴也的确对曹魏有军事行动,全琮在芍陂被王凌揍飞,
: 朱然围樊城、诸葛瑾攻柤中,但一如既往,看到司马懿率军来救,马上又解围撤退。
: 至此之后直到孙权去世,孙吴再无大规模的北向军事行动。
以上同意。
: 所以我认为陆逊之所以北伐较少,大部分时间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 前期受到连续大战与新领开发的影响,国力不足以进取,
: 后期则是因为内部朝野政治的混乱而无法分心于外,
: 中期国力较安定的时期,却又因为本身采取较保守的战略,
: 对手却又无隙可趁,导致成果不彰。保守的战略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
: 孙权与陆逊吸取前面的教训也情由可原,但是孙吴并没有如同蜀汉一般先改善体质,
: 结果是还没有龟到对方爆炸自己就先爆炸,是满可惜的一点。
: 一点意见,还请各位先进不吝指教。
无异议。
好的,问题来了,我与colamonster兄最大的差异点,在于colamonster兄认为孙权与陆逊
的关系是如胶似漆、君臣相得;而我的看法是表面麻吉、内怀险诈,这么理解对吧?
那我至少有三项线索,证明我的观点。
1.孙权配女:表面看,孙权超赏识陆逊的啊,还下嫁孙氏女给陆逊。
但是对象是孙策长女,这就不单纯了。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三国志.陆逊传》
众所皆知,孙权有姐妹、有女儿、有姪女、远房姓孙的女子更是多不胜数-他偏偏就指定
孙策长女塞给陆逊,而孙策在陆家是当全民公敌看待的,仇人之女进陆家内堂,陆家内堂
大概闹成一锅粥了-从这里来看,孙权有够恶趣味的,真的安好心吗?
孙权配女对孙权来说,好处极多:在陆家内院里埋一颗钉子,监视陆家一举一动;让陆家
家主与旁系交恶,陆逊势单力薄只能跟着孙权走。
但是为了保护家主陆绩与陆家宗族效力孙权,却被孙权算计,不得不走上与陆绩争夺家主
位置道路的陆逊,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2.石亭之战:石亭之战的内容上面就已经谈论过了,不过在战前孙权的举动……
”大皇帝潜军于皖口,命陆逊为大都督,假钺。大皇帝亲执鞭以见之。”《吴录》
”魏大司马曹休侵我北鄙,乃假公黄钺,统御六师及中军禁衞而摄行王事,主上执鞭,百
司屈膝。”《吴志》陆机为逊铭
孙权赐给陆逊假黄钺,亲自执鞭扶他上马。这还合理,百官朝他下跪?
……不像是正常举止,倒像是是一场试探嘛?
后代陆机觉得很光荣把它写出来,但是身为祖父身在当时身在现场的陆逊大概吓得满头汗
半身溼。
而石亭之战获胜后,孙权特意亲暱、矫情造作的各种表演(共舞、解腰带、覆御盖、欢宴
赏赐)迷惑著不少人,包含colamonster兄在内。但在熟知孙家陆家恩怨情仇的后人(也
就是我)看来……非常恶心。
说白点,真正水乳交融、如胶似漆的君臣相得典范:刘秀严光、刘备诸葛亮、孙策周瑜等
人何时玩过这些虚的?直接上床一起睡敢不敢?
-孙权陆逊真的到了背对背、可以将身后交托的境界吗?很可惜的没有,从来都没有。
回过头来,在夹石的作战布置前,陆逊除了伤感,也被提醒了孙家的猜疑-经过战前的试
探过后。至于有没有影响?问问逃过一劫的贾逵与曹休吧。
3.两宫之争:孙家陆家关系露出破绽的一刻,就算陆逊再怎么孜孜矻矻、为国效力,孙权
豁达的外表下,仍然潜藏着猜疑之心。
猜疑心发作的他,不想让下任皇帝受到陆家影响,成为陆家代言人甚至想像后代变成陆家
傀儡(老人症状,脑袋趴呆孔固力),正想把鲁王孙霸立嗣,因为全家刚好与陆家为敌。
当孙和害怕被废嫡,找陆胤密议,迫使陆逊不得不介入这场夺嫡政争-看到这里,我就知
道孙和废定了,陆逊谁沾上谁废,孙霸找上陆逊一样会被废。可怜可叹孙和到被废或许都
还不知道原因,来自前一代的闺闻祕事难以厘清的恩怨啊。(茶)
啊孜孜矻矻、为国效老命的陆逊孙权看不到?孙权不会看不到,但禁不住前家主陆绩整天
放砲-从孙策入主吴郡就开始干谯、到孙权时代出仕了继续干谯、被丢到郁林了持续干谯
、到死前仍不忘干谯。干谯的内容是,期望北朝天兵天将来收了孙吴……
特务头子吕壹交给孙权百官的黑资料,案牍上满满的一大叠都是陆绩的。虽然可以拿来羁
縻陆逊,但是想想陆家布满朝政,陆逊或陆家后代家主万一与陆绩一系又兜在一起……
那你能说,孙权对陆家的忌惮少的了吗?
”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
,遥大声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
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
。”昭等异焉。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
千人。……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
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
书同文,恨不及见也。””《三国志.陆绩传》
但是陆逊老实说也报了老鼠冤了,他不会不知道他的情况挺谁谁废-然后豁出去的他挺了
孙和一次还不够,挺了三四次。(笑)
最后,我要说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只能用在刘备诸葛亮身上,用在孙权
陆逊身上……有些不伦不类。
在我看来,不过有些小聪明的惯老板与优秀却消极的经理人而已。
至于为什么有这种差别……
当曹操搞徐州大屠杀,刘备却去义助陶谦,逃难江东的诸葛亮自然知道其美名,日后投奔
刘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晚点下江东诸葛亮或许就会听到刘备杀车冑的恶名)
当袁术搞舒县大围城,孙策却去为虎作伥,扶柩回吴的陆绩陆逊自然恨之入骨,日后陆绩
整天唱衰、陆逊表面服从心中敏感而消极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种什么瓜,得什么果而已。
作者: TheoEpstein (Cubs)   2017-09-12 08:48:00
配合史料与人际的分析,好文给推
作者: max0815 (脏水退散)   2017-09-12 09:12:00
文笔又退步了,要加油喔孙策女儿应该要写的像亚斯娜大家才会比较喜欢配上桐人陆逊,对抗茅场孙权,可以遮盖你不好的文笔
作者: eternalviva (老人)   2017-09-12 10:06:00
真的看不出来哪里证明会伤感 以及因伤感而消极...
作者: JustSad (职业路人)   2017-09-12 10:20:00
他以前的文笔思路比较顺畅,现在感觉都有点牵强。
作者: liuyushyr (数字先生)   2017-09-12 10:23:00
蛮有趣的说法
作者: max0815 (脏水退散)   2017-09-12 10:30:00
因为仇恨蒙蔽心智,说的不是陆议,而是你呀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7-09-12 12:02:00
你把人性看得太过单一了...
作者: kirbycopy (铁面骑士)   2017-09-12 12:05:00
是无法肯定一定不会感伤啦 但也不能说一个45岁的人一定会感伤 甚至让这感伤影响决策
作者: sleepcat612 (睡猫)   2017-09-12 12:15:00
二宫之变有点推论过度,但孙权嫁姪女和石亭之战前后的奇异举止解读,确有可观之处。
作者: sunsand (有狗也不是很怪的事情)   2017-09-12 12:54:00
经版友检举,A板友在回应eternalviva推文"...你真的有看"推文"认为言词过激,版主希望A板友在这系列之后回文能注意用词,请别再用容易引起纠纷的言论,这样会让讨论失焦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7-09-12 13:13:00
会不会因为感伤影响决策 这一点你把他说太死了 这是最大的问题 每个人个性不一样 不是当事人不会知道 当初有某个
作者: JustSad (职业路人)   2017-09-12 13:14:00
这次与我无关了吧?版主麻烦证明一下不是我检举,谢谢。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7-09-12 13:15:00
小岛 被不同的掌权者清理过 不过也是有当地人跟他们合作而且一起努力过 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事情反应未必会一样所以才说你把人性看的太单一了推定当下的人物反应本身就是很容易过于主观跟一厢情愿..我连我老爹死前到底再想什么我都未必敢说我讲的一定对....别说隔了几千年去推定这些东西 被说小说之笔不是没原因的.三国演义有没有史实根据-有 他是不是小说-是 你自己想想
作者: guithawk (阿鹰)   2017-09-12 13:44:00
推个。
作者: eternalviva (老人)   2017-09-12 15:09:00
有人质疑就只会问别人"你真的有看文..." 完全看不出理所当然会存在的伤感有什么依据 "难道这样不会伤感"?我也可以回"这样一定会感伤吗" 结果呢 无法证明假定会伤感再假定情绪影响决策也不是我一个人质疑请恕我也觉得"有些过于武断而且欠缺逻辑连结"
作者: liunwaiqoo (角头帮小弟-超爱蒋智贤^^)   2017-09-12 16:05:00
作者: pp787753 (富士山下智久)   2017-09-13 03:02:00
作者: willowm4 (柳豫)   2017-09-13 10:38:00
推!不完全同意,但提出了比较少见的见解,可供读者思考
作者: supersd (阿拳)   2017-09-14 00:32:00
浪漫,但太过一厢情愿,这只能说是数十种可能的其中之一
作者: siliver (奶茶猫~~号:)   2017-09-14 11:05:00
推,不过个人觉得,陆逊应该是考虑了很多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作者: lore (lore)   2017-09-19 08:54:00
我想提问要是陆逊跟孙家那么有意见他为什么要帮孙家夺荆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