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浅谈沈弥娄发甘宁之乱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10-31 01:38:15
a大算是前辈,其实很多论点都很有道理,只是史书对于时间顺序有出入
才让小弟想请教一下XD
※ 引述《ander112233 (ander112233)》之铭言:
: ”至刘焉子璋为牧时,鲁益骄恣。璋怒,建安五年杀鲁母、弟。”《华阳国志.汉中志》
: 来来来,这是我帮你找到的史料,也是你振振有词的来由吧?你有没有接下去看我说的史
: 料不足取的理由?
这边看起来有可能陈寿也认为建安五年就不足取,所以写书时没加进去
: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璋累遣
: 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后羲与璋情好
: 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 《三国志.刘璋传》
: ”焉死,子璋代立,以鲁不顺,尽杀鲁母家室。” 《三国志.张鲁传》
: ”璋字季玉,既袭位,懦弱少断。张鲁稍骄于汉中,巴夷杜濩、朴胡、袁约等叛诣鲁。璋
: 怒,杀鲁母弟,遣和德中郎将庞羲讨鲁。不克。巴人日叛。乃以羲为巴郡太守,屯阆中御
: 鲁。” 《华阳国志.刘璋志》
: 从以上三篇所述,可以得知“刘璋杀张鲁母弟”、“派庞羲攻张鲁”是接在刘璋即位之后
: (兴平元年、194年)旋即发生,而距赵韪之乱(建安五年、200年)前非常久。
说真的我也没有坚持一定要辩倒逼反张鲁在前,赵韪之乱在后的论点
史书本身也可能有搞错,反倒讨论些可暂且撇开发生顺序的史实,我是觉得比较重要啦
: 那我们来看《后汉书.刘璋传》:
: ”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璋性柔宽无威略
: ,东州入侵暴为民患,不能禁制,旧士颇有离怨。赵韪之在巴中,甚得众心,璋委之以权
: 。韪因人情不辑,乃阴结州中大姓。建安五年,还共击璋,蜀郡、广汉、犍为皆反应。东
: 州人畏见诛灭,乃同心并力,为璋死战,遂破反者,进攻韪于江州,斩之。
: 张鲁以璋暗懦,不复承顺。璋怒,杀鲁母及弟,而遣其将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
: 多在巴土,故以羲为巴郡太守。鲁因袭取之,遂雄于巴汉。”
: 看起来像是印证你的论点,赵韪之乱在前,张鲁之乱在后。但是你注意到一个关键人物庞
: 羲了没?庞羲还没被泼脏水,连累不到赵韪,赵韪怎么反?
: ”羲以宜须兵卫,辄召汉昌賨民为兵。或构羲于璋,璋与之情好携隙。赵韪数进谏,不从
: ,亦恚恨也。建安五年,赵韪起兵数万,以攻璋。璋逆击之。明年,韪破。”《华阳国志
: .刘璋志》
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何之前我会扯到赵韪的野心了XD
以连累的观点去看确实跟野心无关,而是逼反赵韪
: 《华阳国志.刘璋志》里面赵韪之乱的来由写得很清楚了。由于庞羲被谗,赵韪进谏无效
: 而愤恨(为何愤恨?回想到《三国志.刘璋传》的”明断少而外言入故”就知道刘璋的耳
: 朵又出毛病了)。那么,赵韪力挺庞羲的原因何在?这就要从庞羲由和德中郎将转任巴郡
: 太守(后此郡又改称巴西)的经过来谈了。
a大不知想过一个问题否?
有没可能基于庞羲讨鲁不克且巴人日叛,所以根本问题出在,庞羲这家伙根本就不适任
且有换人的燃眉之急,刘璋才因此听不进去赵韪的进谏
: ”献帝初平【元】〔六〕年(也就是兴平二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颖建议分巴为二郡。
: 颖欲得巴旧名,故白益州牧刘璋,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江南庞羲为太守,治安汉。〔璋更
: 〕以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巴遂分矣。”
: 《华阳国志.巴志》
: 赵颖即赵韪。推荐庞羲为巴郡太守就是因为刘璋捅了张鲁这马蜂窝后,要给无实权的和德
: 中郎将庞羲足够的军权、民政、财赋、人事之权解决张鲁之乱这烂摊子(怀疑的话回去看
: 上面的《三国志.刘璋传》、《华阳国志.刘璋志》、《后汉书.刘璋传》庞羲出任为巴郡
: 太守的原因)。而此事发生何时?兴平二年(195年)。
: 兴平二年(195年),张鲁已反,赵韪向刘璋推荐庞羲为巴郡太守抵御张鲁。
: 假设如你所说,赵韪先反,张鲁后反,刘璋虽然昏聩,但也不可能脑残成这个样子,听一
: 个已反的反贼的人选抵御另一个反贼-所以我不是提醒过你庞羲由和德中郎将转任巴郡太
: 守的过程是重点,你有没有在听哪?
没有冲突啊
兴平二年(195年)刘璋接受赵韪推荐庞羲转任巴郡太守,来解决张鲁之乱这烂摊子
《华阳国志.刘璋志》写说建安五年(200年),赵韪反
所以那时赵韪还不是反贼啊
: 为了避免你又丢出问题,我先说:那《三国志.刘璋传》、《英雄记》,庞羲转任的巴西
: 太守有问题吗?
: 没有问题,那是发生了“巴郡改名”的事件。
: ”建安六年,鱼复蹇胤白璋,争巴名。璋乃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羲为巴西
: 太守。是为三巴。于是涪陵,求【以】 〔分置〕丹兴汉发二县,〔以涪陵〕为郡。〔璋
: 〕初以为巴东属国。后遂为涪陵郡。” 《华阳国志.巴志》
: 建安六年(201年)刚平定赵韪之乱,一些他曾建议的事项被推翻,庞羲的巴郡改称巴西
: 是理所当然的事。此巴西与前面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六年(201年)的巴郡辖境相同
: ,长官没换,所以《三国志.刘璋传》、《英雄记》为了减省记载,直接称庞羲为巴西太
: 守亦无不妥。
刘璋也算给庞羲很多机会了,华阳国志-汉中志甚至提到璋数遣庞羲讨乱,不能克
仍给庞羲巴西太守这位置坐
: 接下来是对你上篇文章的回文有误之处作回应:
: 1.庞羲“恃功骄豪”指的是”召汉昌賨民为兵”一事,非你指的”乃募将焉诸孙入蜀”。
召民为兵也需主管同意啊,在庞羲看来是功,但刘璋看来可不一定了吧XD
看华阳国志叙述,感觉像是自行召兵
"英雄记曰:庞羲与璋有旧,又免璋诸子于难,故璋厚德羲,以羲为巴西太守,遂专权势"
如您所说刘璋都昏聩的话,以私报公也不意外
: 2. ”先是”非《三国志.刘焉传》的内文,而是《英雄记》的注,它是注者裴松之用来导
: 出赵韪之乱的前因后果,而非作者陈寿说明张鲁之乱与赵韪之乱的先后顺序。请你只看《
: 三国志.刘焉传》的本文,再说明陈寿在《三国志.刘焉传》的行文脉络中张鲁之乱与赵韪
: 之乱的前后顺序。
应该是因为《英雄记》通篇没提到刘璋杀张鲁母弟才补注
在下认为这补注大可分两段
也就是
"遂专权势"之后,立刻接"先是..........益州颇怨"
然后从
"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之后,再接"赵韪素得人心........不至"的补注
如今"先是"就直接连着叙述到"赵韪素得人心",那也只能说这种方式引起我误会
其次更有文字游戏意味的是:
"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
如果写成
"后赵韪称兵内向,羲与璋情好携隙...."
那在下就绝对没有任何疑义了
就像您说的,只是在解释"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的前因后果
而非作者陈寿说明张鲁之乱与赵韪之乱的先后顺序
当然这只是说明一下我疑虑的由来而已,看看就好,笑小声一点XD
: 3.你果然如我预料的拿巴郡与巴西做文章了,我无言。
"以羲为巴郡太守。鲁因袭取之,遂雄于巴汉"
庞羲看起来想“恃功骄豪”的难度颇高,如果不是因为救过刘璋的小孩
光凭召汉昌賨民为兵的功绩,会不会有点勉强啊
: 4.刘璋赵韪不合,远因是刘璋放纵东州兵派系横暴,导火线是因为庞羲为防张鲁守巴郡(
: 后来的巴西)而”召汉昌賨民为兵”,而造成刘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猜忌,赵韪劝谏
: 不成而愤恨。与你的推论十万八千里、八竿子打不著关系,不要将你的怪奇理论推到我的
: 头上好吗?
但我是真的觉得,即使赵韪怕两面受敌而不征刘表
却还是有抗命的事实在吧!既如此要刘璋听赵韪的劝告,已经有点不太可能了吧
另外想请教a大有关于史书上的出入的是:
华阳国志写东州人是帮刘焉打败贾龙、任岐
三国志(英雄记补注)则把东州兵的事情放在刘璋剿灭赵韪,打败贾龙任岐的反倒是青羌兵
共通点是两位前后任州牧,都曾据成都来防守
不晓得您怎么看,哪个记载比较可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