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设] 如果三国时期,吴国比蜀国早被灭

楼主: boman (暴 民)   2016-02-27 11:10:10
?引述《Hartmann》之铭言:
>李靖这么评论为啥司马懿不去把诸葛亮搞定,我觉得这就是
>问题的答案 因为他们两个对于野战主力决战的结果预想是
>相同的所以司马懿拼命龟要把诸葛亮龟死,诸葛亮就算送女
>衣也要把司马懿挑衅出来之前某位大德一直坚持“诸葛亮不
>能让魏国大流血,北伐终归要失败”问题是,人家不想跟你
>大流血,你能怎样-_-孙子说,凡打仗,你会不会被端掉,
>决定在你自己,敌人会不会被端掉,决定在敌人当敌人决定
>跟你两军对阵,然后就是要龟到你垮掉的时候除非敌人是个
>无能庸才,不然的话,我看诸葛亮还是到前线去发射光束砲
>才能搞定魏国 了
对方不想战不正是考验将领能力的地方,怎样引对方来战
,怎样迫对方出来战,都是将领早已经计算过的,尤其诸
葛亮更是主政者,不是临时被推出来领兵作战。一般而言
在自己作主动的战争是难不到等级上等的将领。
韩信在井陉口就能把陈余引出来,司马懿在辽水就避过公
孙渊主力假意攻襄平引对方出阵来攻。就是将才评价不高
的夏侯渊也懂得攻长离去引屯在坚城兴国的部队,一方面
在野战击败对方并分散兴国兵力,刘备在博望也会伪装撤
退引夏侯惇和于禁来攻。
司马懿虽然有点兵力优势,但这优势并非是明显,守军虽
然兼顾的地方多,兵力会被分散,真要打兵力优势更不明
显。可用兵力可能没有倍于诸葛亮,一方面魏国并没有十
倍蜀汉的资源,实际只有五倍,重点在防吴,应付蜀汉的
资源实有限。
>退一步说,就算战果有浮夸好了,请问你要怎么解释司马懿
>之后龟起来的举动?奇怪打诸葛瑾不龟、打孟达也不龟、打
>公孙渊也不龟、后期救樊城以及打诸葛恪也不龟、镇压王凌
>也不龟,司马懿一生征战,从来都是积极取攻势,唯一例外
>就只有跟孔明对阵时,你要怎么解释,难道你要说刚好司马
>懿那时候是一个乌龟爱好者?
面对敌军气盛,任何军事家都强调要先避,让时间消耗掉
对方的士气后才出手。司马懿又没有任何压力需要弃自己
的优势与诸葛亮硬拼。
打孟达粮不足自不能龟,打公孙渊可一样有等待时机,不
是光积极取攻势,整个过程指挥之灵活远超诸葛亮。对王
凌、诸葛瑾、诸葛恪都有绝对优势,还有理由要龟,加上
有时候环境上也不利久战如对诸葛瑾就有提及南方暑溼,
不利久战。
面对诸葛亮这进攻方,完全没有本事进据任何司马懿必救
的据点,守方的司马懿又何需要急。战争应该无人是盲目
积极取攻势,这是只有在形势对自己有利才会发生。
>今天守城的人换成孔明或陆逊,我就等著看司马懿敢不敢急
>攻。
善战者,知己知彼,怎会有不理对手只有一招,对付有孔
明或陆逊守城的城池,怎会有人带少量粮食就想去打。真
的自己笨就以为其他人也是蠢人。
>原来攻击方握有主动权就一定是“以大欺小”喔,太了不起
>了,这真是无比神奇的见解,想来朱隶、项羽、亚历山大、
>汉尼拔、贝利撒留听到这么神奇的见解,一定会震惊的发现
>原来他们是“以大欺小”啊~
其他名将有本事以寡敌众,自然不一定需要以人多才敢去战
,诸葛亮不是这个等级,光看他出战都肯定不会是冲向敌军
比自己多的战场。再计一计,关右总人口可能不到蜀汉一半
,战争早期如果没有人多欺人少,不相信诸葛亮会出战。
>1.他两万何时准备完成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为何要专门准
>备两万机动兵力?他的传记上也写的很白:因为:“每"
>诸葛亮"入寇 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
>机” 所以:“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
>所以2万机动兵力是专门用来针对谁的,看来是写得很明
>白啊。
>2.然后他的传记上说成效呢:“……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
>贼有备矣。”,如果要针对的对象都死了才完成,那不可
>能会这样写。
这样的说话在诸葛亮死后才讲也通,因应诸葛亮死后,关
右的压力减退,大将军也不屯关右,建议派遣两万部队作
应变部队是有可能,这部队是讨贼之备。
晋书你都不信,现在又拿来当宝。
>邓艾说的背景是姜维刚取得洮西大捷,魏国一次被歼灭“数
>万人”,当然担心,要是没有洮西之败呢?我可从没看过在
>洮西之战前魏方担心自己兵力输给蜀军的纪录!
洮西大捷你以为真的有“数万人”被歼灭?这一战的水分恐
怕比司马懿俘斩万计更高,一个雍州刺史王经怎样可能有这
样大的兵力可以指挥。王经所在的陇右人口可以不到十万。
陈寿提及数万实际没有还有刘备入川,陈寿记是刘备将数万
人入川,但明显记载在涪城得到刘璋增兵,再加上督白水军
后才有兵力三万余人,白水军是原应对张鲁的主力,相信一
两万人应会有,刘璋增兵刘备的记录,怎样看至少都有四千
,刘备带的可能只万人而非数万人。
可以见到兵少的记载主要在指挥官又有本传,刚好邓艾负责
的陇右本身地方好少又偏远。看其即使官拜安西将军、兼领
领护东羌校尉,应配有部分中央军在手,要与蜀汉主力对攻
是有难度。段谷之战的实际蜀汉丧失只有千余,邓艾本传有
升官时的诏书可证,对外报捷文书称杀敌万计。另有关王经
战败的相关诏书是将士死亡计以千数。
数千人是合理数字,数万人可能报捷文书是这样讲,这样的
损失数字怎样会影响到陇右地区的兵力平衡,而且调入的邓
艾可是有军号有兵的安西将军。
作者: Iser1ohn (虎!虎!虎!)   2016-02-27 11:35:00
呃,所以又要绕回子午谷了吗?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6-02-27 12:00:00
推 昨天太晚看到哈特曼的修文所以没回 现在要回就看到暴民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2-27 12:10:00
所谓善戦者 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戦者之胜也 无智名 无勇功曹操面对的“都”是弱敌 而诸葛亮在“一”强敌前无法取胜曹操有本事把他的敌人“都”变弱 正凸显胜于易胜的非凡
楼主: boman (暴 民)   2016-02-27 14:10:00
不需要一定走子午谷,虽真是黄金机会,亦需要有其他材料显示诸葛亮有将才,作为将领完全不知道他有什么制敌办法,以弱胜强速度是关键,不论是突破防线还是占据要点,慢慢来总会面对对方集结好的部队就没有机会。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16-02-27 15:24:00
别再驳子午谷了,魏延可以做足功课的,比起你们这些连地图,地点和距离都不知的人, 魏延的功课好太多了.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16-02-27 15:58:00
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在逻辑层次可以解决 不需要讨论史不管说再多旁证与形迹 诸葛亮没有实绩就是一个事实你可以说"诸葛亮好像感觉很厉害" 但永远无法证明同样 魏延的案到底能不能成 也是一件完全无法证明的事 无法证明不是对或错 就是一个无法证明所以在这些问题上 有坚持特定立场的人 都有逻辑问题有一种很误谬的前提 就是认为历史是可推理的 极无知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16-02-27 16:01:00
没病吧,没说魏延一定成功,但他功课做足这件事,可是有证明的,这叫逻辑问题?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16-02-27 16:01:00
事业就是成王败寇结果论 什么感觉有威胁 曹魏怕了所以诸葛亮很强 这些都有逻辑错误因为要从另外一面立出反面的论述也有办法我觉得Lordaeron发言没啥问题 不是在指Lordaero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