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浅论汉末三国的都督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3-12-16 18:13:26
※ 引述《silverice ( Ice )》之铭言:
: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铭言:
: : 督﹐是当时流行的军官职位﹐大致上以一营、或一种军中事务为划分﹐
: : 名前冠以职务、驻守地点、营名等作为识别。
: : 譬如说绕帐督、帐下督、无难督、解烦督、巴丘督、公安督等等。
: C大此处所举吴国都督,绕帐、帐下、无难、解烦在史料上看起来,
: 似都是孙吴的中央军名称,巴丘、公安则是军事要地。
: 曹魏都督制,一开始似就将这些人定调为地方军事大员。
: 从建安二十一年,夏侯惇都督二十六军为起点,
: 到曹丕即帝位,正式将曹仁、吴质等人封为都督,曹魏都督制正式成型。
其他内容与本文无关﹐恕删。
前所述绕帐督等﹐是单独一营之长﹐不是都督。
北方也有﹐如吕布即为董卓之“骑督”。(孙坚传引英雄志﹕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
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
事实上﹐都督一开始就是统领各“督”﹐这种统领通常是分职位而来的﹐
跟吴、魏之别无关。
北方也有低层次的各都督﹐除了华雄之外﹐袁绍曾因郭图等人对沮授嫉妒进言﹐
而分沮授兵权为三都督。(后汉书袁绍传﹕即表授为奋武将军﹐使监护诸将。....
绍纳图言。图等因是谗沮授曰﹕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
夫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绍乃分授所统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未及行。
三国志袁绍传引世语与此略同。)
更重要的是﹐曹操方也有更低级的都督。譬如杨沛(三国志贾逵传附录魏略杨沛传﹕
十六年﹐马超反﹐大军西讨﹐沛随军﹐都督孟津渡事。)、
卫固(三国志杜畿传﹕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
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君为我举萧何、
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
畿至不得渡。....以固为都督﹐行丞事﹐领功曹....固等喜....固等伏诛)
由杨沛可见﹐当一局部战局很重要时﹐就会委一人担任“督”管理﹐
若当地有多个督﹐则选一人为“都督”。所以曹操西讨马超﹐孟津渡非常重要﹐
就以杨沛为“都督孟津渡事”。
由于一州军事常有数营数“督”﹐因此州中也会有“都督”出现﹐甚至不止一个都督。
譬如袁谭为青州都督。(袁绍传引九州春秋﹕绍曰﹕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
授出曰﹕祸其始此乎﹗谭始至青州﹐为都督﹐未为刺史﹐后太祖拜为刺史。)
程昱为兖州都督。(程昱传﹕天子都许﹐以昱为尚书。兖州尚未安集﹐
复以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刘备失徐州...)
粱习为冀州西部都督从事(梁习传﹕建安十八年﹐州并属冀州﹐更拜议郎、
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
韩约(张既传引魏略﹕而马超等结反谋﹐举约为都督。)
也就是说﹐都督在东汉末﹐依然跟东汉时期一样﹐是一种各督之首的临时官职﹐
这个官职可以是一种具体后勤职务、战场上的一个战略方向、地方军团统领等等。
后来由于战事频繁﹐加之地方权力增大﹐都督就逐渐演化﹐变成常官。
其中位于前线的一州地方军事都督﹐由于地位重要﹐也逐渐凌驾于地方职官之上。
故而形成了前文所述都督的演化。
晋代最初依然保留这一制度﹐因此既有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样的大都督﹐
也有将军开府属官之下的帐下都督、门下都督。
以后世例子来理解﹐就是明清的总兵官演变。
作者: silverice ( Ice )   2013-02-16 21:09:00
作者: Atlantean (英国的夏天..)   2013-02-16 21:26:00
吾乃键盘大都督! 督键盘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