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曹洪
: 字子廉,曹操从弟,追随曹操征战,曾在南阳 战救出曹操。
^^^^^^^^
上面标记的地方,不是我打错字或漏字,而是说明书上原本就有缺字。
缺字的地方,推断应该是“之”字。
‘南阳之战’?
曹洪有在哪场‘南阳之战’救过曹操吗?
参考演义与史籍记载,
我想应该是此处有排版或输入的错误。
实际上应该是要写‘荥阳之战’吧!
这么一来,曹洪的小传便会是下面这样:
“字子廉,曹操从弟,追随曹操征战,曾在‘荥阳之战’救出曹操。”
下面把演义、史籍记载曹洪于荥阳之战救曹操的段落贴出来:
演义第6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
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
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
来者不敢复追。”
卓从其计,又令吕布引精兵遏后。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
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
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
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
夏侯惇挺鎗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
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
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布引铁骑掩杀,
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走至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方才
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
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
操带箭逃命,转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鎗齐发,操马
中鎗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
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
也。
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
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
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
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
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
阻住去路,喊声渐近。
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
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
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冈下少歇。
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
操正慌急问,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十数骑飞至,大喝:“徐荣!勿伤吾
主!”
徐荣便奔夏侯惇,惇挺鎗来迎,交马数合,惇刺徐荣于马下,杀散余兵。
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到,见了曹操,忧喜交集,聚集残兵五百
余人,同回河内。卓兵自往长安。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董)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袁)
绍屯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酸枣,(袁)术
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
卓兵彊,绍等莫敢先进。
太祖(曹操)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
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
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
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
矣,不可失也!”
遂引兵西,将据成皋。
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
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曹)洪以马与太祖,得夜
遁去。
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三国志‧魏书‧曹洪传》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
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
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 体能:81
: 谋略:34
: 战力:76
: 魅力:43
: 等级:裨将
: 兵种:山陆
: 薛兰
: 袁术部将,守淮南。
: 体能:72
: 谋略:24
: 战力:68
: 魅力:26
: 等级:牙将
: 兵种:山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