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王粲传》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21-07-27 20:31:51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1)父谦
           ^^^^^^^^^^       ^^^^^^
:   ,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   。以疾免,卒于家。
:   (1)张璠《汉纪》曰:
:       “龚字伯宗,有高名于天下,顺帝时为太尉。初,山阳太守薛勤丧妻不
:        哭,将殡,临之曰:‘幸不为夭,复何恨哉?’及龚妻卒,龚与诸子
:        并杖行服,时人或两讥焉。畅字叔茂,名在‘八俊’;灵帝时为司空
                    ^^^^^^^^^^^^^^^^^^^^^^
:        ,以水灾免,而李膺亦免归故郡,二人以直道不容当时,天下以畅、
:        膺为高士,诸危言危行之徒皆推宗之,愿涉其流,惟恐不及;会连有
:        灾异,而言事者皆言三公非其人,宜因其变,以畅、膺代之,则祯祥
:        必至,由是宦竖深怨之。及膺诛死,而畅遂废,终于家。”
: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
:   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
:   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
                             ^^^^^^^^^^^^^^^^^^
:   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2)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3)
   ^^^^^^^^^^^^^^^^^^^^^^^^^^^^
   王粲从长安前往荆州投靠刘表,原因除了荆州相对安定以外,
   还有一个因素,是王粲的长辈与刘表颇有渊源。
   首先,王粲的祖父“王畅”是汉末名士,名列“八俊”之一;
   而刘表是王畅的同乡后进,同样也是一位被列入“八X”之称的名士,
   他们是属于同一气类、等级的士人。
   其次,两人不但出身同州同郡,
   更是同县之人──他俩都是山阳高平人。
   这样的同乡关系,在当时是一种很受重视的人际纽带媒介,
   同乡之人若同在异地,往往会彼此照应、相互提携;
   而东汉尤其重视气节恩义,士人之间喜欢以这方面的行为表现作为标榜,
   如何对待同乡之人,便也成为士人德行的观察指标之一。
   王粲会选择投靠刘表,多少在这方面是对刘表有所期待的。
   再者,王畅本身也是刘表曾经师从受教的长辈人物,
   两人之间有着师徒关系。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谢承《后汉书》记载:
    “(刘)表受学于同郡王畅,畅为南阳太守,行过乎俭;表
     时年十七,进谏曰:‘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
     ,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
     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畅答曰:‘以约失
     之者,鲜矣!且以矫俗也。’”
   刘表曾经认为王畅节俭得太夸张,因而劝谏王畅,
   不过王畅自有其看法。
   范晔《后汉书‧王龚传附王畅传》则把这件事说得更详细些:
    “(王畅)寻拜南阳太守。……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畅
     常布衣皮褥,车马羸败,以矫其敝;同郡刘表时年十七,
     从畅受学,进谏曰:‘夫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循道行礼
     ,贵处可否之闲。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孔圣之明
     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于世乎?’畅曰:
     ‘昔公仪休在鲁,拔园葵,去织妇;孙叔敖相楚,其子被
     裘刈薪。夫以约失之,鲜矣!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
     夫有立志。虽以不德,敢慕遗烈。’”
   王粲的祖父王畅,
   曾经是刘表的老师。
    “刘表大人应该会给予老师的孙子不错的待遇吧!~~”
   王粲可能曾经这么想过,
   不过实际上~~
:   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
:   ,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
:   ,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儁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
:   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
:   江、汉,引其贤儁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   ,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   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4)
:   (2)臣松之曰:
:       “貌寝,谓貌负其实也。通侻者,简易也。”
:   (3)《文士传》载:
:       “粲说琮曰:‘仆有愚计,愿进之于将军,可乎?’琮曰:‘吾所愿闻
:        也。’粲曰:‘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彊弱未分,故人
:        各各有心耳。当此之时,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观古今之成
:        败,能先见事机者,则恒受其福。今将军自度,何如曹公邪?’琮不
:        能对。粲复曰:‘如粲所闻,曹公故人杰也!雄略冠时,智谋出世,
:        摧袁氏于官渡,驱孙权于江外,逐刘备于陇右,破乌丸于白登,其余
:        枭夷荡定者,往往如神,不可胜计。今日之事,去就可知也。将军能
:        听粲计,卷甲倒戈,应天顺命,以归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保己全
:        宗,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粲遭乱流离,托命此州,
:        蒙将军父子重顾,敢不尽言!’琮纳其言。”
:      臣松之案:孙权自此以前,尚与中国和同,未尝交兵,何云“驱权于江外
:           ”乎?魏武以十三年征荆州,刘备却后数年方入蜀,备身未尝
:           涉于关、陇,而于征荆州之年,便云“逐备于陇右”,既已乖
:           错;又白登在平城,亦魏武所不经,北征乌丸,与白登永不相
:           豫。以此知张骘假伪之辞,而不觉其虚之自露也。凡骘虚伪妄
:           作,不可覆疏;如此类者,不可胜纪。
:   (4)挚虞《决疑要注》曰:
:       “汉末丧乱,绝无玉珮。魏侍中王粲识旧珮,始复作之。今之玉珮,受
:        法于粲也。”
作者: wilson00164 (狐狸)   2021-07-27 22:41:00
刘表似乎碍于本土士人利益,外来士人无法做到什么关键的职位。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7-27 23:18:00
当刘琮仍想守其父之业时 虽仅居东曹掾 傅巽却参与了关键会议 最后更以他的建言 让刘琮采纳而决定之 所以大姓提防刘备这外来客 但没排除同样外来 却立场1致而未被刘表重用的傅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