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晋书‧陈骞传》(陈矫、陈骞家族族系简图)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20-06-16 01:29:07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陈骞,临淮东阳人也。父矫,魏司徒;矫本广陵刘氏,为外祖陈氏所养,因
: :   而改焉。骞沈厚有智谋。初,矫为尚书令,侍中刘晔见幸于魏明帝,谮矫专权;
: :   矫忧惧,以问骞,骞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
: :   ”后帝意果释。骞尚少,为夏侯玄所侮,意色自若,玄以此异之。
: :     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
: :   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
: :   诸葛诞之乱,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寿春平,拜使持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安东
: :   将军,进爵广陵侯。转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如故。又转都督
: :   江南诸军事,徙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封郯侯。
: :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迁侍中、大将军,出为
: :   都督扬州诸军事,余如故,假黄钺。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赐骞兄子悝爵
: :   关中侯。
: :     咸宁初,迁太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
: :   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
: :   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弘,既至,寻复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
: :   为必败。二人后果失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
: :     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与贾充、石苞、裴秀等俱为心膂,而骞
: :   智度过之,充等亦自以为不及也。
: :     累处方任,为士庶所怀。既位极人臣,年踰致仕,思欲退身。咸宁三年,求
: :   入朝,因乞骸骨。赐衮冕之服,诏曰:“骞元勋旧德,统乂东夏,方弘远绩,以
: :   一吴会,而所苦未除,每表恳切,重劳以方事。今听留京城,以前太尉府为大司
: :   马府,增置祭酒二人,帐下司马、官骑、大车、鼓吹皆如前,亲兵百人,厨田十
: :   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经用皆留给焉。”又给乘舆辇,出入殿中加鼓
: :   吹,如汉萧何故事。骞累称疾辞位,诏曰:“骞履德论道,朕所咨询;方赖谋猷
: :   ,以弘庶绩,宜时视事。可遣散骑常侍谕意。”骞辄归第,诏又遣侍中敦谕还府
: :   ,遂固请,许之,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以几杖,不朝,安车驷马,以高
: :   平公还第。帝以其勋旧耆老,礼之甚重。又以骞有疾,听乘舆上殿。
: :     骞素无謇谔之风,然与帝语傲;及见皇太子加敬,时人以为谄。弟稚与其子
: :   舆忿争,遂说骞子女秽行,骞表徙弟,以此获讥于世。
: :     元康二年薨,年八十一,加以衮敛,赠太傅,諡曰武。及葬,帝于大司马门
: :   临丧,望柩流涕,礼依大司马石苞故事。子舆嗣爵。
: :     舆字显初,拜散骑侍郎、洛阳令,迁黄门侍郎,历将校左军、大司农、侍中
: :   ;坐与叔父不睦,出为河内太守。舆虽无检正,而有力致,寻卒。子植字弘先嗣
: :   ,官至散骑常侍,卒。子粹嗣,永嘉中遇害,孝武帝以骞玄孙袭爵,卒;弟子浩
: :   之嗣,宋受禅,国除。
: :   史臣曰:周称多士,汉曰得人,取类星象,颉颃符契。时乏名流,多以干翮相许
: :       ,自家光国,岂陈骞之谓欤!秀则声盖朋僚,称为领袖。楷则机神幼发
: :       ,目以清通。俱为晋氏名臣,良有以也。
: :   赞曰:世既顺才,才膺世至。高平沈敏,蕴兹名器。钜鹿自然,亦云经笥。娲皇
: :      炼石,晋图开祕。頠有清规,承家来媚。
: 陈骞是三国曹魏的陈矫之子。
: 来帮陈矫、陈骞家族画个族系图:
:    陈矫┬陈本┬陈粲
:      │  │
:      │  └陈悝
:      │
:      ├陈骞┬陈舆─陈植─陈粹
:      │  │
:      │  └陈?─陈?─陈□┬陈□
:      │           │
:      └陈稚         └陈□─陈浩之
:   (陈矫原本姓“刘”)
来说明一下图示中人名处的“?”与“□”的意思及差别:
  “?”表示不确定此人是否是图中的其中一人;
       此人有可能是图中的其中一人,
       也有可能是另一位从现存文献中找不到名字的人。
  “□”表示此人存在,但不知道名字,而且不是图中的任何一人。
  这里的□指缺名。
图中“陈骞”这里的“陈?─陈?─陈□┬陈□
                  │
                  └陈□─陈浩之”
是根据《晋书》〈陈骞传〉下面这些记载来画的:
  “(陈骞)元康二年薨,……子舆嗣爵。”
  “(陈舆)寻卒。子植字弘先嗣,官至散骑常侍,卒。
   子粹嗣,永嘉中遇害,孝武帝以骞玄孙袭爵,卒;
   弟子浩之嗣,……”
这里提到陈骞的曾孙“陈粹”,
在永嘉年间被杀。
后来,一直到东晋孝武帝(在位时打淝水之战的那位)时,
东晋朝廷才让一位陈骞的玄孙来承继陈粹的爵位;
〈陈骞传〉并没有记载这位陈骞的玄孙叫作什么名字,
所以此处暂且用“陈X”来代称这位陈骞的玄孙。
陈X去世后,承继爵位的人是陈X的“弟子”,也就是弟弟的儿子,
这位陈X的“弟子”叫作“陈浩之”。
问题来了:
  陈X是陈骞的玄孙,那么陈X的父亲,
  有没有可能就是陈骞的曾孙“陈粹”呢?
依照古代传记文献撰写的一般情况,我认为可能性几乎是零。
因为如果陈X就是陈粹的儿子,
那么〈陈骞传〉理应记载为‘孝武帝以粹子袭爵’之类的说法,
而不用拐弯抹角地说“以骞玄孙袭爵”;
由〈陈骞传〉所说的“孝武帝以骞玄孙袭爵”,
就可以判定:陈X的父亲应该不是“陈粹”,
      而是陈骞的另外一位曾孙陈某人。
由上可以知道,在“陈粹”这位陈骞的曾孙之外,
必然还有另一位陈骞的曾孙存在,只是不知道名字是什么。
确定存在,但不知道姓名,同时也确定必然不是族系图中的任何一人,
(因为图中陈骞的曾孙只有陈粹,没有其他也是陈骞曾孙的人)
所以就用“陈□”来标示陈X的父亲。
因为有点复杂,若搭配图来看会比较容易理解:
(上面提到的陈X,原本在图中标示为“陈□”,
 在下面的图中配合说明,暂且也改为“陈X”)
   陈矫┬陈本┬陈粲
     │  │
     │  └陈悝
     │
     ├陈骞┬陈舆─陈植─陈粹
     │  │
     │  └陈?─陈?─陈□┬陈X
     │           │
     └陈稚         └陈□─陈浩之
陈X本身也是知道确有其人、但不知名字,
也不会是图中任何一人,所以原图中也用“陈□”来标示。
同理,从〈陈骞传〉所说的“弟子浩之”,
便可以确定陈X必然还有一位弟弟,
而这位弟弟也同样是确定有其人、但不知名字的情况,
并且也不可能与图中其他人物重复,
因此同样亦用“陈□”来标示。
从陈X的父亲“陈□”往左侧的父祖辈看,有两个“陈?”,
分别指的是陈X的祖父及曾祖父。
虽然从前面的讨论可以判定:陈X的父亲必定不是“陈粹”。
但是,陈X的祖父却仍然有可能是“陈植”,
因为根据〈陈骞传〉的有限资讯,
并无法排除陈骞的孙子“陈植”是陈X的祖父之可能性,
也同样无法排除陈骞的儿子“陈舆”是陈X的曾祖父之可能性。
这是因为陈X的父亲也有可能是陈舆的另一个儿子所生之子,
或是陈骞的另一个儿子的孙子。
另一方面,却也不能轻易判定陈X就是“陈植”的孙子或“陈舆”的曾孙,
因为文献上的证据不足以肯定这一点。
所以,这里便用“陈?”来标示陈X的祖父及曾祖父。
   
作者: ggxxsheep   2020-06-16 17:08:00
了解了,感谢详细地说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