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后汉书‧列女传‧蔡琰传》(蔡文姬传)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20-05-27 01:53:39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1)博学有才辩,又妙
                       ^^^^^^
:   于音律。(2)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
:   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
:   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   (1)《列女后传》,琰字昭姬也。
      ^^^^^^^^^^^^^^^^^^^^^^^^
蔡琰的“字”,有“文姬”、“昭姬”两说。
网络上常看到说法,认为蔡琰“字文姬”的记载是为了避司马昭的名讳而改字,
不过我都没有看到这类说法的文献依据是什么;
我对这个说法的来由感到颇为好奇,
同时也可能是我查找资料的疏漏与孤陋,
导致我没找到蔡琰“字文姬”避司马昭讳说的确切来源。
如果板友知道此说的出处,还请不吝补正。
假如,蔡琰“字文姬”避司马昭讳这个说法,
其实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来源,
而只是个想当然耳的判断,
那么关于蔡琰的“字”,有一些地方可以稍加讨论。
今天我们看到蔡琰的字“文姬”或作“昭姬”,
这是根据范晔《后汉书》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引《列女后传》而知的。
我们若去看看唐初时所修的《隋书》,
在《隋书》〈经籍志〉有记载说《列女后传》作者乃“项原”;
至于西晋皇甫谧所撰的《列女传》,
虽然有些文献在引用时会把其书名写成“列女后传”,
但是在《隋书》〈经籍志〉中,皇甫谧的作品名称是被记载作“列女传”的。
由上面的文献脉络,
或可推定《后汉书》〈蔡琰传〉李贤注所引用的《列女后传》,
是项原所作的《列女后传》,而不是西晋皇甫谧作的《列女传》。
《隋书》〈经籍志〉在排列各本“列女”传著作时,
大致可以看出一个顺序:
 各部独立编撰的“列女”传著作,
 是依照各作者的生存时代先后来作为排列次序。
  (各“列女”传单独成书者,与为某部列女传作注、颂、赞者,
   两大类文献在《隋书》〈经籍志〉的排序上,
   看来另有子逻辑穿插其间,类似总目、子目之别,这里先不细说)
项原的《列女后传》,被排在皇甫谧之前、缪袭之后;
缪袭仕曹魏,卒于正始六年(245),
则项原的生存时代可能在曹魏中后期到西晋初之间。
若项原是在曹魏时作《列女后传》,
那么他不避司马懿父子之名讳是很自然的。
相对地,生存时代已至晋武帝中期的皇甫谧,
他在撰书为文时,
就比较可能会有意识地去避司马懿父子的名讳。
依据上面的这些原因,
如果蔡琰的字“昭姬”变成“文姬”是因为避讳所致,
那么可以推测:
 范晔在撰写《后汉书》的〈列女传〉时,
 所参考的“列女”传文献,较有可能是皇甫谧所作;
 有可能是皇甫谧写到蔡琰的时候,
 就直接把她的“字”给避讳处理而改字了。
 范晔等于是沿用皇甫谧的说法,
 于是也记载蔡琰“字文姬”。
至于项原《列女后传》中关于蔡琰的记载内容,
至少在蔡琰的“字”为“昭姬”这方面,范晔是没有采用的;
范晔的蔡琰“字文姬”,而不是“昭姬”。
假如皇甫谧确实为蔡琰的“字”避讳,而改换用字为“文”,
那么有一点很有趣:
 因为司马昭的皇帝追諡之号就是“文”,
 若为了要避“昭”而改用“文”,
 那么这里的“文”其实暗指“昭”。
 或许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皇甫谧别出心裁的避讳换字方式:
 拿諡号来代替名讳用字。
当然,还有一个其实不能忽视的可能,
就是蔡琰也有可能其实拥有两个“字”:“昭姬”和“文姬”。
换句话说,“昭姬”和“文姬”可能其实都是蔡琰的字,
这与当时人常常有一个以上的字(别字、“一字……”、“又字……”)的情况,
两者并不相悖。
(或许“文姬”与司马昭并无关联,
 而是非常直接地与蔡琰的文学才华相称,也未可知)
:   (2)刘昭《幼童传》曰:
:       “邕夜鼓琴,絃绝。琰曰:‘第二絃。’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
:        絃问之,琰曰:‘第四絃。’并不差谬。”
: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
:   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
:   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
:   柰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
:   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
:   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
:   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
:   :“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3)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
:   之,文无遗误。
:   (3)《礼记》曰:
:       “男女不亲授。”
: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其辞曰:
: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雀戈】无孑遗,尸骸相牚拒。(4)
:      马边县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闲,辄言毙降虏。
: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戹祸!
: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柰何不顾思!”
: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      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蓋。
: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      为复彊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勗厉。
: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   (4)牚音直庚反。
:   其二章曰:
: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
:      山谷眇兮路曼曼,眷东顾兮但悲叹。
:      冥当寝兮不能安,(5)饥当食兮不能餐,
: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6)
: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禽兮食臭腥,
:      言兜离兮状窈停。(7)岁聿暮兮时迈征,
: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寐兮起屏营,
: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匈愤盈,
: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      儿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   (5)冥音暝。
:   (6)北方近阴远阳。
:   (7)兜离,匈奴言语之貌。
:   赞曰: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8)
:   (8)妇人之正其节操有踪迹可纪者,及幽都闲婉有礼容者,区别其遗风余烈,
:      以明女史之所记也。管彤,赤管笔,解见〈皇后纪〉。
: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20-05-27 02:14:00
推考证
作者: ranpla (兰普拉)   2020-05-28 15:5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