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81(孙绰评五赋)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9-01-06 11:59:52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维基文库上提供的左思〈三都赋〉全文,
: 看起来文字好像还满准确的,
: 在这里贴连结给有兴趣的板友参考。
: 维基文库里的〈三都赋〉有两个版本,
: 一个是只有左思所写的原文,
: 另一个是出自《昭明文选》的李善注本。
: 我粗略看了一下,
: 维基文库《昭明文选》版的〈三都赋〉有看到错字,
: 可能单纯只有原文版的文字相对准确些吧。
: 不过我也没有把它们全部看完并加以确认就是了,
: 粗略的资讯先提供给板友。
: 下面的连结都是只有左思原文版,
: 标题下方另有连结可以连到维基文库的《昭明文选》,
: 点选卷数(例如:卷五)就可以连到《文选》的〈三都赋〉附李善注了:
: 〈蜀都赋〉
: https://reurl.cc/V1pXn
: 〈吴都赋〉
: https://reurl.cc/9poXx
: 〈魏都赋〉
: https://reurl.cc/zNgz7
有个让我很好奇的地方:
 为什么左思〈三都赋〉在《昭明文选》里的编排,
 会是“蜀、吴、魏”这样的顺序?
左思〈三都赋〉分别被收录在《昭明文选》的卷4至卷6这三卷当中。
卷4先有一篇左思的〈三都赋序〉,
也就是左思这三篇赋的总序,
紧接着率先登场的是〈蜀都赋〉。
卷5是〈吴都赋〉。
卷6是〈魏都赋〉。
之前我贴三篇赋的维基文库原文网址时,
也是依《昭明文选》原本的排列顺序。
“魏蜀吴”这样的三国称呼顺序唸习惯了,
而陈寿《三国志》也是先说魏、次叙蜀、末述吴。
熊熊突然发现〈三都赋〉的排序竟然是“蜀、吴、魏”,
既惊奇又纳闷:
 为什么是这个顺序呢?
粗略地查了一下,先看到一篇王德华的文章,网址如下: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5mk4gg.html
文中引述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的说法:
 “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
  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
这是王鸣盛提出的一个思考点,
而上面的文章中也提出了不少讨论,
有兴趣的板友可以循此线索再继续探究。
: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晋书‧孙绰传》记载:
: :  “(孙绰)绝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
: :   五经之鼓吹也。’”
: : 〈二京赋〉是东汉中期时人“张衡”的作品,
: : 描写洛阳、长安东西二京。
: : 这位张衡,就是发明了浑天、地动仪等机械的那位张衡,
: : 不但有文采,又有科学发明的才能,
: : 我不禁联想到千余载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那些通才能人,
: : 好比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 〈三都赋〉则是西晋时人左思的作品
: : 以曹魏、蜀汉、孙吴三国之都为写作主题。
: : “洛阳纸贵”的典故,
: : 就是源于〈三都赋〉出炉后在洛阳广受赞赏而被时人争相传抄,
: : 导致抄写用纸都跟着涨价变贵。
: : 孙绰评论〈三都〉、〈二京〉乃“五经鼓吹”,
: : 在这条《世说新语》的注文中,
: : 作注者刘孝标是这么解释的:
: :  “言此五赋是经典之羽翼。”
: : “经典”指的是孙绰所说的儒家“五经”,
: : 孙绰认为〈三都〉、〈二京〉加起来共五篇赋,
: : 赋中之内容,对于五经有宣声发扬的效果,
: : 所以用官宦出行时在队伍之前宣传引导的“鼓吹”等乐器所组成的乐队来形容。
: : 为何孙绰这么说?
: : 当是因为“赋”的写作往往大量引用、化用经典文字典故,
: : 而〈三都赋〉与〈二京赋〉又尤其多用儒家五经的典故。
: : 〈三都〉、〈二京〉是否真的堪称是“五经鼓吹”呢?
: : 有兴趣的板友不妨找这五篇赋来亲自一读。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