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宗预传》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8-03-06 01:33:08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
      ^^  ^^
 这是我的胡思乱想,也是一个我很久以来的疑问。
 宗预字德艳,名“预”,字德“艳”。
 宗预的名字当中,
 出现了“艳”与“预”的组合。
 板友们现在有没有联想到什么了呢?
 我联想到的,是一句中学时学到过的唐诗,
 李白〈长干行〉里的那句:
  “瞿塘灩滪堆”
 “灩”+“滪”=“艳”+“预”?
 这个等式,能成立吗?
 不过,我目前没有查到东汉末年以前,
 有出现过把那块峡中大石称之为“灩滪”或“艳预”的说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把“灩滪堆”这块江中大石,
 称作“淫预石”,这似乎是见诸文献年代最早的与“灩滪堆”相关的称呼。
 虽然陈桥驿的《水经注校证》有提到:
  “《寰宇通志》卷六十〈夔州府灩滪堆〉引《水经注》作‘灩滪石’。”
 但《寰宇通志》是明代编修的书,
 有可能存在“用后来才出现的名称,回改前代文献记载用字”的现象,
 这个可能性既然无法排除,
 也就很难说最晚北魏郦道元时就有“灩滪∕艳预”的称法了。
 那么~~
 宗预的名字,真的与“灩滪∕艳预”毫无关系吗?~~
:   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
:   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
:   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
:   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
:   ,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于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延熙十年,
:   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
:   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
: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
:   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
:   见!”遗预大珠一斛,(2)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
:   关内侯。景耀元年,以疾征还成都。后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时都护诸葛
:   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预曰:“吾等年踰七十,所窃已过,
:   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
: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   (1)臣松之以为芝以年啁预,是不自顾。然预之此答,触人所忌。载之记牒,
:      近为烦文。
:   (2)《吴历》曰:
:       “预临别,谓孙权曰:‘蜀土僻小,虽云邻国,东西相赖,吴不可无蜀
:        ,蜀不可无吴,君臣凭恃,唯陛下重垂神虑。’又自说‘年老多病,
:        恐不复得奉圣颜’。”
:      孙盛曰:
:       “夫帝王之保,唯道与义,道义既建,虽小可大,殷、周是也。苟任诈
:        力,虽彊必败,秦、项是也。况乎居偏鄙之城,恃山水之固,而欲连
:        横万里,永相资赖哉?昔九国建合从之计,而秦人卒并六合;嚣、述
:        营辅车之谋,而光武终兼陇、蜀。夫以九国之彊,陇、汉之大,莫能
:        相救,坐观屠覆。何者?道德之基不固,而彊弱之心难一故也。而云
:        ‘吴不可无蜀,蜀不可无吴’,岂不谄哉!”
:   评曰:邓芝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张翼亢姜维之锐,宗预御孙权之严,咸有可称
:      。杨戏商略,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殆罹世难云。
作者: time3Q (缘分落地)   2018-03-11 14:09:00
厉害的联想力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03-11 21:15:00
《益州记》:"灩滪,亦曰犹豫,言舟子取途不能决水脉也"google此书有作者不应是南朝梁李膺 佚文可能成书于隋唐之说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8-03-12 22:35:00
查了一下,这里的《益州记》文字出自《读史方舆纪要》卷66而明万历年间宗室朱谋【土韦】与友合著的《水经注笺》里也引用了与此类似的《益州记》文字,同时标明是李膺的《益州记》(见于杨守敬、熊会贞的《水经注疏》卷33),看来这段文字应是出自李膺《益州记》(至少明朝人这样认为),不过李膺《益州记》原书里到底是不是写成“灩滪”,就无法判断了也就是说,到底南北朝时人是不是用“灩滪”来称呼后来人口中的“灩滪”?还是说是用“淫预”、“淫豫”之类的词来称呼“灩滪”呢?我是希望南北朝甚至汉魏两晋就流行“灩滪∕艳预”这样的称法,如此一来宗预名字的假设就更有成真的可能,只是现在还没看到有力的文献证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