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
: 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
: 乡邑欢心。
: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
: (7)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 肃遗腹子淑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
^^^^^^^^^^ ^^^^^^^^^^^^^^^^^^^^^^^^^^^^
: 武昌督;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所在严整,有方干。凤皇三年卒。子睦袭爵
^^^^^^ ^^^^^^^^
: ,领兵马。
^^^^^^
〈鲁肃传〉的篇末,有交代了鲁肃子孙的概况。
觉得有意思的是:
鲁肃的遗腹子鲁淑,所得到的最高爵位,
是“都亭侯”。
“都亭侯”在当时封爵制度中,
属于列侯三级当中最低一级。
(列侯由高到低可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级)
像吕蒙这些将领的爵位,都是县侯等级,
与之相较,都亭侯的爵级有一段落差。
以鲁肃对孙权建国事业的贡献,
即使鲁肃死得早、生前尚无机会得到爵位封赏,
难道孙权在自己的地位提升之后,
都没有对鲁肃加以追封,并且让鲁肃之子直接承袭爵位吗?
看来是没有~~。
上面征引的〈鲁肃传〉传文
特别记述张昭之子张承对鲁淑的评价:
“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
也就是说,张承认为鲁淑早晚会升迁到与自己现在的官职相等的地位。
从前后文脉与当时史传的写作体例,
可知此处是记载当时名人对于鲁淑的人物品鉴,
后文继续记录了鲁淑日后所担任的官职,
又说鲁淑“所在严整,有方干”,
这都呼应了前文中张承对鲁淑的评价。
由这些线索,可判断鲁淑的都亭侯,应该是自己立功挣来的,
而不是因为父亲的功勋余荫所致。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孙权其实有追封鲁肃比较高等级的爵位,
但因为鲁淑犯了某些过错,所以曾经被削爵,
日后鲁淑才又立下功劳,并且再被封为都亭侯?
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三国志》里,
记载不少孙吴这边的人物后代因为犯罪而被惩处免官罢爵的例子,
(例如周瑜、甘宁的儿子们)
既然〈鲁肃传〉中没有这样的记载,
那应该就是鲁肃的子孙没有遇到这些事。
而从〈鲁肃传〉及裴松之注所引用的文献来看,
当时对于鲁肃的生平记载资料满丰富的,
显然这些文献里也都没有记载孙权有追封过鲁肃,
因此我们在〈鲁肃传〉及裴松之注中都看不到这类记录。
在此同时,《三国志》中又记载了许多孙权封赐功臣后裔的例子,
(例如程普、陈武、凌统的儿子们)
那么孙权称王称帝之后,都没有追封鲁肃,
也没有因鲁肃的功勋来封赏鲁肃的遗腹子鲁淑,
这应该就是当代所共知的事实吧。
孙权没有追封鲁肃,或许可以用个理由来解释,
就是孙权并未打算使用“追封”这样的做法,
像是周瑜也没有被追封爵位。
孙权采用的方式,是“追录”已亡故臣下们的功勋,
然后封赏他们的子孙,可能是拜官给兵,或者是封爵。
像前面提到的程普等人的儿子,
就得到这样的待遇,周瑜之子亦然。
不过,孙权似乎也没有用鲁肃的旧功来封赏鲁肃之子。
是否对于荆州问题,
孙权终究还是对鲁肃颇有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