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46(乐广难比李重)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4-02-09 17:58:47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这则《世说新语》故事中的人名比较麻烦。
: :  “谢公”指东晋名相谢安。
: :  “遏”指谢安的姪儿谢玄。
: :  “胡儿”指谢安的另一个侄儿谢朗,
: :  他与堂姊妹谢道韫合力演出“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 :  的著名场面。
: :  “李弘度”指李充。
: :  “平阳”指李充的伯父李重,李重仕官当到平阳太守,
: :  因此这里以‘你家的平阳’(卿家平阳)来代称。
: :  “乐令”指西晋名士乐广,板上已曾介绍过他。
: :  “赵王”指西晋八王之乱的要角之一:赵王司马伦。
: :  之所以会贴这则《世说新语》故事,
: :  原因在于李重是曹操麾下将领李通的曾孙,
: :  李重的侄儿李充(李弘度)则是李通的玄孙。
:   补个李通及其子孙的族系图:
:    李通┬李绪─李秉┬李重─李式
:      │     │
:      └李基   ├李尚
:            │
:            ├李矩─李充─李颙
:            │
:            └李嶷
:   李通字文达,小字万亿
:   李秉字玄胄。
:   李重字茂曾;李尚字茂仲;李矩字茂约。
:   李式字景则;李充字弘度。
   关于“李重”及其曾祖父曹操部将“李通”的籍贯,
   有一点小问题。
   《三国志‧魏书‧李通传》说: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
   《晋书‧李重传》则说:
    “李重字茂曾,江夏钟武人也。”
   一般而言,同个家族的人物,
   籍贯资料所列的郡县名称,通常会是相同的;
   如果有不同的情形,有可能是郡县的行政区划上发生过变化。
   李通、李重都被记载作江夏郡人,这部分没问题,
   差别发生在“县”这里,
   两人分别被记载作“平春”县及“钟武”县人。
   若去查史籍中的郡县沿革记载,
   可以看到:
    《汉书‧地理志》的“江夏郡”所辖的诸县当中,
    有“钟武”县,没有“平春”县。
    而在《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的州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资料)里,
    “江夏郡”所辖的诸县当中,“钟武”县不见了,“平春”县则名列其中。
    到了《晋书‧地理志》,“江夏郡”下面则与东汉时相同,
    辖有“平春”县,而无“钟武”县。
   如此一来,照理说《晋书‧李重传》也该记载李重为‘江夏平春人’才对嘛。
   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却是《晋书‧李重传》说李重是“江夏钟武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难道是西晋曾经有某段期间,
   又把“平春”改成西汉时所用的“钟武”这个县名吗?
   查阅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的荆州江夏郡钟武县,
   与东汉、三国曹魏时的荆州江夏郡平春县位置接近。
   不过,这部地图集的曹魏时期并未画出“义阳郡”,
   西晋时期则把平春、钟武等地均划入“义阳郡”,
   (会在图中列出“钟武”,大概就是因为看到了《晋书‧李重传》的说法)
   这里面恐怕都有些蹊跷。
   实际上,曹魏时应该已经新设义阳郡了。
   记载南朝刘宋事蹟、制度的《宋书‧州郡志》,
   说义阳郡“魏文帝立,后省,晋武帝又立”,
   但是并未说明曹魏时究竟是在何时省罢义阳郡,
   而从史籍上,也看不出有在曹魏时期省罢义阳郡的迹象;
   《宋书‧州郡志》所谓义阳郡“魏文帝立,后省,晋武帝又立”之说,
   看来似乎有商榷的余地。
   再加上从《三国志‧魏书‧王基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的记载来看,
   (司马彪就是前面所引记载东汉事蹟的《续汉书》的作者)
   一直到曹魏末年(景元二年;公元 261 年),都还有“义阳”郡存在,
   《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曹魏荆州的部分不画出义阳郡,
   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曹魏时期的荆州,是欠缺代表性的。
   《晋书‧地理志》记载晋武帝在灭了孙吴之后,
   分“南阳”郡新立“义阳”郡;
   但实际上,西晋自始即有义阳郡,
   (演义里颇有戏份的司马望,在晋武帝篡魏开国后便被封为义阳王),
   若说晋武帝在灭吴之后对义阳郡如何如何,
   恐怕顶多也只是调整其行政区划而已,
   其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调整义阳、江夏两郡国各自的属县管辖,
   将江夏郡境往新取得的长江南岸扩张调整,
   义阳郡也随之往南扩张辖地;
   《宋书‧州郡志》中说平春县在西晋的《太康地志》中隶属义阳郡,
   很可能就是这波行政区划调整的结果,
   将东汉、曹魏以来一直隶属于江夏郡的平春县移归义阳郡。
   在这样的情况下,《晋书‧李重传》说李重是“江夏钟武人”,
   (《晋书》中还有一篇〈张光传〉,
    在记载张光的籍贯时也说他是“江夏钟武人”~~)
   而“钟武”县并未见诸《晋书‧地理志》的记载,
   猜测“钟武县”在西晋初年或许曾经短暂设置,
   或者说是使用“钟武”这个县名,但后来又罢废或改名;
   且有可能其实就是在“平春”、“钟武”两个县名中间改来改去,
   实际上“平春”、“钟武”两县管辖的大致就是同一块地方。
   之所以使用“江夏钟武”的说法,
   则或许是因为平春县后来变成义阳郡(或者说是“义阳国”)的属县了,
   实际上该说是‘义阳平春人’,
   但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把祖先历代标举的“江夏”郡望给丢失了,
   因此才折衷改了个“江夏钟武”这个暧暧昧昧的说法来自我标示。
   若是如此,那么也不无可能此说法是直取西汉时期才存在的‘江夏郡钟武县’,
   而未必是西晋初年还曾用过“钟武”这个县名。
   《世说新语‧言语》80“李弘度常叹不被遇”这则故事里,
   刘孝标注引《晋中兴书》说李充是“江夏郢人”。
   关于这个不同说法,
   我在网络上找到一篇研究文章:霍丽丽〈李充研究〉,
   (可下载:http://ppt.cc/pxil;
    文中关于李充籍贯的意见,有兴趣的板友也可仔细看看)
   里面引用了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的意见,
   认为《晋中兴书》说的“江夏郢人”,实际上应作“江夏‘鄳’人”。
   鄳(音ㄇㄥˊ)县从汉代以来就一直是江夏郡的属县之一,西晋时期亦然,
   蜀汉的费祎就是江夏郡鄳县人。
   如果《晋中兴书》的说法可信的话,
   我认为较可能是李充家族仍以江夏平春为其郡望,
   但实际上到了李充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经移居到江夏郡的鄳县去了;
   换句话说,江夏郡鄳县可能正是李充家族当时实际上的住居地。
   此外,西汉时期的零陵郡(黄盖、蒋琬的故乡),
   也有一个“钟武”县,
   不过在东汉顺帝永建三年(128)被改名成“重安”县。
   对照西汉时的江夏郡钟武县,似乎也在东汉初被改成“平春”县,
   (或是罢废钟武县,另于邻近处觅地新设置“平春”县)
   究竟为什么“钟武”县这个县名没有被留用呢?
   是不讨喜还是~~??
        
作者: duke7814 (Vanilla)   2014-02-15 09:55:00
推 十分详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