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徐盛传》

楼主: teyao (河间献王翟中虚)   2013-04-11 13:08:34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这里的“督校兵”三字意思不明。
:    我怀疑此处有缺字,“督校”两字应该是当作动词连用,
:    “兵”字的前后,可能有字阙漏了。
:    如果试着补字,或许应是:督校兵‘马’,或是督校兵‘士’,
:    又或者是督校‘甲’兵~~。
:    是否可由此推测:徐盛因功而被孙权拔擢成负责军队训练工作的干部?
  你对“督校兵”的看法很有道理,但我好持异论,于此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供你参考。
  就我看,“校兵”还是名词,其意为“营卒”。在文献中“校兵”、“校士”
可混用,无例外均指五营校尉、戊己校尉下的士卒;但在出土文献中可指一般的戍
卒,如《居延汉简》245.016“出穈七石二斗 六月丁巳朔,以食昌邑校士四人,尽
丙戌卅日,积百廿人,人六升。”这里的“昌邑校士”,应当是指出身昌邑于边地
服役的营卒。徐盛“徙中郎将,督校兵”,是指他的将军位从校尉升到中郎将,但
职务不变,仍是领军戍守芜湖或临城。徐盛后为庐江太守,奉邑临城,可见他应该
未曾如吕范那般调入中央练兵治军,而是一直担任地方防务的工作。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3-04-11 21:50:00
可添一看法,孙权有五校兵应是参考五校尉建立的五校近卫兵,总指挥是陈武,徐盛可能领其中一校,宋谦、潘璋或许也是。陈武战死后是潘璋接掌。
作者: Makucy (承先启后)   2013-04-12 00:47:00
有意思!不知除了昌邑校士以外,有没有其他出土文献的校士的例子,挺好奇的。也很好奇陈武督的五校与潘璋督的百校,其中的组织究竟如何?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3-04-12 07:29:00
有说法是百校应是五校,字形接近被误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