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曹操可能重视过很多人﹐以不同的的形式体现。但是最终其他人都没能成势。
于是史书就不记录了。
类似的﹐经常有一些记载说某件事之前某个人就说会如何如何﹐时候发现还真让他
说准了。什么二士入川无一能还之类的。乍看之下很神。但实际上在事前对此评论的人
有千万﹐各有各的说法。而写书写史的人都是事后才写的﹐选一个正好预言对了的人
的话拿来配合写总会找得到。
所以﹐一个人预言成功不难﹐难在总预言成功。史书仅仅从中挑选预言成功的来写﹐
随也不能说是编造﹐但也是一种典型的有意为之的筛选。读史要想到就算写的都是真的
也存在这种经过筛选的可能。如果将其视为全部而忽略了筛选过的可能情况﹐就会在此
基础上得出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结论。
※ 引述《yinren (?忍)》之铭言:
: 以前看三国演义里曹操很看重刘备,还觉得那是小说家言,但是后来看三国志和一些其他
: 的古籍,发现这些书里曹操也一直把刘备当成自己最大的对手,个人觉得刘备在入川前的
: 表现非常平庸啊,即使在赤壁,也主要是靠孙权的力量才打败曹操,为何曹操却这么看重
: 刘备呢?
: 三国志
: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 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 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耳”
: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