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奥运马拉松故事2-1968墨西哥城奥运

楼主: track (選了自己的人生)   2021-07-28 12:00:17
时间:October 20, 1968
路线: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 (Zócalo)宪法广场出发,
终点在the Stadio Olímpico。
*当地海拔2,240 公尺。
*1968年是首次采用PU材质跑道的奥运会,1964东京奥运时还是煤渣跑道。
*选手来自41国,共计75人出赛(57人完赛,18人未完成)。
*东、西德首次分家参赛奥运,美国为唯一至今每届都参与马拉松的国家。
*当时马拉松纪录
世界最佳 Derek Clayton (AUS) 2:09:36.4 Fukuoka, Japan 3 December 1967
奥运纪录 Abebe Bikila (ETH) 2:12:11.2 Tokyo, Japan 21 October 1964
*比赛结果:
金牌 Mamo Wolde (ETH) 2:20:26
银牌 君原健二 (JPN) 2:23:31
铜牌 Mike Ryan (NZL) 2:23:45
奥运第一次在高海拔的城市举办,
在田径赛场上,短距离、跳远、投掷等项目,
因空气稀薄风阻较低,有利于运动员表现;
美国跳远选手Bob Beamon,在此高海拔与顺风上限2.0双重帮助下,
创下8米90的贝蒙障碍,
一直到1991年(23年后)才被同胞迈克.包威尔Michael Anthony Powell以8米95打破。
跳高部分,也有革命性的突破,美国选手Dick Fosbury,
采用创新的背向式技巧(在此之前选手都是采用腹滚式),
以2米24拿下金牌,虽没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
但此技巧成为后来的主流,也因此背向式被称为Fosbury Flop。
但同样属田径的长距离项目,
却会因稀薄空气之低氧状况,影响选手发挥,
尤其在马拉松更为明显。
比赛在当地时间下午三点起跑,温度为摄氏23度C,是个温暖的晴天。
出赛选手共有75位,
包含上届东京奥运马拉松金牌Abebe 、第五名的匈牙利选手József Suto、
第八名的日本选手君原健二。
另外在上届东京奥运同属埃塞俄比亚代表队的Mamo Wolde、Demissie Wolde兄弟
(Mamo上届在15KM时退赛,Demissie则以第10名完赛),
这次则只有Mamo入选。
已连获两届奥运金牌、加上来自同为高原地形-埃塞俄比亚的Abebe,
本应为本届马拉松金牌热门之一;
但他在1966年于韩国Incheon–Seoul Marathon获得第一后,
因伤已有两年没完成任何一场马拉松赛,
1968年奥运会赛前有伤,且状况不好。
虽然穿着大会安排的No.1号码布出赛,
但只跑到16~17公里处就退赛,没能完成,
反倒是同样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队友Mamo Wolde,
上届没能完赛,本届以2小时20分26秒拿下第一,
但成绩远慢于上届Abebe所创下的2小时12分11秒的奥运纪录。
起跑时所有人的配速是偏慢的,可能都担心高海拔对人体的影响。
10K时,领先群仍是大批选手跑在一起;
20KM时,由比利时选手Gaston Roelants(1964东京奥运3000障碍赛金牌)、
英国选手 Tim Johnston领头,
后面紧接着Naftali Temu(一周前刚拿下本届奥运10K金牌与5K铜牌)、
埃塞俄比亚Mamo Wolde、东德选手Jürgen Busch (GDR)、
土耳其选手Ismail Akcay等四位跑者。
25KM,Temu跑在前头;
30KM由Mamo Wolde取得领先,后段几乎是独跑,
最后以三分钟的差距,率先冲过终点,
为埃塞俄比亚连续拿下三届奥运会马拉松金牌;
日本君原健二银牌,
新西兰Mike Ryan铜牌。
第二、第三名差距仅14秒,
上届奥运日本选手円古幸吉终点前被逆转的状况没有重演,
而円谷未竟之梦(本届奥运前因压力过大自尽),由君原健二接下完成,
只是日本梦寐以求的马拉松奥运金牌,还是未能拿下。
本届奥运马拉松成绩并不亮眼,倒是发生一件激励人心的故事传颂至今;
赛事进行到19KM时,来自东非坦桑尼亚的John Stephen Akhwari,
在与跑者争抢位置的过程中摔倒,肩膀着地撞上人行道,膝盖受伤,关节错位;
但他没有放弃,包扎后仍然持续跑向终点;
最后以慢了金牌超过1小时的3:25:27完赛,排名57,也是最后一位完赛的选手。
当他跑进田径场时,一拐一拐已寸步难行,
四周看台上只剩下零星观众,太阳下山、天已黑;
等他穿过终点线,还留在现场的一位记者问他,受伤后为何仍坚持继续跑,
他说:“我的国家不是送我五千哩远来这里起跑,而是送我来完成比赛的。”
“My country did not send me 5,000 miles to start the race;
they sent me 5,000 miles to finish the race.”
这件事这句话,让Akhwari成了奥运永不放弃精神的代言人,
有时候跑得快不如跑得有故事呀!
只是同样的事若发生在近代的马拉松赛,可是只有被强制回收的选项!
这届的田径场上还发生了另一个大事-黑拳事件,
被认为是现代奥运史上最公开的政治声明。
非裔美国选手Tommie Smith 与 John Carlos,
在200m赛事分别获得金牌与铜牌,他们在颁奖台上,当美国国歌吹奏时,
举起戴着黑手套的拳头(一左一右),
脚上仅著黑袜没穿鞋,夹克上别着人权徽章(银牌得主澳洲的彼得·诺曼也响应)。
*会举一左一右据说是个意外,
Carlos把黑手套忘在选手村,Smith把一双手套拆成一人一支来戴。
*这是选手对于所属国家的政治声明,国际奥会的立场是不应该在奥运会上出现的,
立即要求美国奥会惩戒,禁止其进入选手村。
当年比赛影片精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4n_8hpkDEg
#阿贝贝未完赛
#贝蒙障碍
#黑拳事件
#国家不是送我来起跑的
#是送我来完成比赛的
图文版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6370
作者: aouon (Kuun)   2021-07-28 13:51:00
好文 !
作者: toro077 (咕咕鸡)   2021-07-28 23:56:00
作者: mesenchymal (間葉)   2021-07-29 09:20:00
好文推! 手套分戴就是彼得跟他们建议的
作者: SOJEI (守杰)   2021-07-29 16:46:00
作者: Ragnarok (肉)   2021-07-29 18:57:00
好文推
作者: ffone (OuOb)   2021-07-29 23:56:00
作者: fattt (缓慢)   2021-08-01 18:49: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