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板上最近也在讨论苏花改的议题,故转录此篇
原文刊载于公路邦fb社团板
https://m.facebook.com/groups/364809610365487?view=permalink&id=1409483959231375
============================
非常高兴12/25公路邦能在苏花改通车前受公路总局邀请参加采线团。我非工程相关背景
、亦非公路总局相关人员,恰好有机会在12月一口气参访苏花改3次,因此以旁观者的角
度在通车前提供一些观察与想法,还请各位先进指教
先说结论:
1) 苏花改的定位: 台9线(不含非封闭路段)已具备升格苏花快速公路的潜力,日后加上“
苏花安”的加持之下,绝对87%像苏花快。但这是政治问题, 政府只能做而不能说出真相
。
2) 区间测速的合理性:
若没有客观数据佐证或支持即随意设置,可以合理判断是滥用。各县市警察局才是滥用区
间测速的主谋。不反对区间测速但反对“滥用区间测速”
3) 仁水隧道机车专用道: 苏花公路大货车、大客车比例高,应废除机车专用道以避免车
辆并行危险
【苏花改的定位】
苏花改计画是因应92年苏花高宣布停建而产生出来的替代方案,当时分为4案:
a. 不改线: 避开地质崩坍路段及改善弯绕线形,以既有台9线沿线拓宽改善为山区公路五
级路标准
b. 短隧道改善(<3000公尺): 以既有新澳隧道及汇德隧道模式,采较短或中长隧道避开
地质崩坍段及改善路线弯绕线形,汽机车皆可通行,设计速率40~60公里/小时。
c. 长隧道改善(>3000公尺): 以新辟路廊朝山侧调整,采长隧道(>3000公尺)提升路
廊运输安全,设计速率60公里/小时。
d. 苏花快速道路:建构高快速路网,衔接国道5号至崇德,全线隧道改善,双向四车道
3.5公尺,隧道双孔单向配置。设计速率80公里/小时
e. 苏花高速公路国道系统: 衔接国道5号至崇德,双向四车道3.65公尺,隧道双孔单向配
置。设计速率 100公里/小时
在e案确定死局的状况下最终选择c案。然而目前的苏花改并不完全是c案,因为还少了东
澳~南澳段以及大清水+崇德,因此最近行政院才推出了“苏花安”,有了苏花安后才算完
成整个c案。
为何前面结论说苏花改=87%苏花快呢? 因为设计的时候已预留日后升级空间! 最明显的案
例就是几个长隧道如东澳隧道、观音隧道、谷风隧道、中仁隧道看似仅有单线车道,其实
总路宽7.8公尺,与有双车道的南回改草埔隧道同宽,甚至比速限90公里的雪山隧道7.6公
尺还宽,以目前的配置,日后有需要可轻易改画成双车道各3.5公尺还游刃有余。反倒是
目前最宽的仁水隧道,虽汽机车皆可通行,但单孔双向设计速率仅40~60公里/小时,日
后升级难度较高。
因此苏花改的定位是普通省道? 还是快速公路? 为何政府不让机慢车上苏花改? 我们可以
猜测当时设计时的思考逻辑为:
1) 要达到全车种(含机慢车)可以全线通行,设计速率就必须订在40~60公里/小时, 那
就会导向前面的方案b-短隧道方案,单孔双向+隧道低于3000公尺
2) 为了日后能直上苏花快, 设计速率60~80公里/小时,那就会导向c案-长隧道方案,不
考虑开放机慢车,双孔单向+长隧道大于3000公尺
但上述这两点是互相矛盾的,也就是说政府对于苏花改的定位很暧昧。依照目前的 道路
规格,若开放全车种通行,对于已经有苏花快的雏型的苏花改来说太浪费,原订速限60未
来几乎不可能提高,直接打脸政府宣称可节省xx分钟的诉求,也与大部分民众期待的改善
不符;若维持目前做法禁行机车,却又违反苏花改诉求“安全回家的路”初衷,让机慢车
走危险的旧路
就是政府对于苏花改如此矛盾的态度,造成处理机车路权骑虎难下,提出“窒息论”的解
释反被见缝插针击破论点。是否有个两全其美的方式呢? 其实有的,但政治及环境问题待
解,且维护成本超高,建议作为长期计画:
1) 旧线(台9丁):无人居住与危险路段废线、风景优美路段仿台8线太鲁阁模式转为徒步区
2) 苏花改(台9线):开放全车种通行
3) 恢复兴建苏花高速公路(国道5号),满足快速通行需求
【区间测速的合理性】
近两年来“区间测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各县市政府对此趋之若鹜。是谁决定使用区
间测速? 区间测速真的是万灵丹吗? 许多人归咎于公路总局,其实只对了一半。从新闻叙
述“…区间测速设备系统由苏花改善工程局补助宜兰县警察局3800万元,预计在东澳/观
音/谷风共建置10套…”可以得知, 宜兰县警局提供计画给公路总局,由总局补助设置相
关设备,也就是说县警察局才是主导者,且管辖权与开立罚单都是由警察局负责。
至于区间测速是否有客观数据佐证或支持设置的地点、范围呢? 从公开资讯来看我认为没
有。例如据统计,108/1/1~108/12/12苏花改东澳段事故共18件,其中A2类5件、A3类13件
均为擦撞事故。然而警察局并没有针对擦撞分析并改善,反而将原先的“定点”测速照相
计画提升至“区间测速”! 从数字来看,1年内两支测速照相机总计拍了23600件,其中南
下12484件、北上11116件,平均每天有65件违规约有3000多万罚锾进入县府县库。究竟警
方是想降低事故,还是想充实县库呢? 因此可以合理怀疑,警方并未仔细评估,滥用区间
测速。
在此呼吁宜兰县警察局暂缓于苏花改实施区间测速,理由为:
1) 长隧道(>3000公尺)尚无区间测速实施案例可参考。建议通车后先蒐集驾驶行为等相关
统计客观数据,再依数据佐证证明设置之必要性
2) 区间范围过长、速度过慢,驾驶易疲劳分心于仪表板车速上,造成驾驶危险因子的增
加。
3) 车速非影响驾驶安全唯一因素,安全车距与防堵隧道间变换车道更为重要。例如同样
车道宽度3.5公尺的雪山隧道,在严格执法监控下,速限可高达90公里。建议增加车距提
醒标线
【仁水隧道机车专用道】
仁水隧道是苏花改计画中唯一单孔双向且可通行机慢车的隧道,由车道配置来看当初设计
比照“普通省道”的规格,采快车道+机慢车专用道、中央分隔岛以软性防撞杆区隔。这
样配置看似与台湾各地隧道并无特别之处,但其实暗藏危险。据统计苏花公路大型车(含
重货/大客车)的流量比例超过50%,远比其他公路高! 机车专用道看似安全,实则忽略了2
点
1) 快慢车道车辆并行非常危险,尤其重货车视野死角多,车体宽度大
2) 机车专用道宽度仅2公尺,快慢车道之间亦没有实体分隔,容易擦撞
因此建议改善方案为:
1) 应废除机车专用道,原机车专用道改画槽化线避免快慢车辆并行
2) 考量混合车道之通行安全, 建议应设立相关设施取缔跨越槽化线
参考内容:
台9线苏花公路山区路段改善计画
苏花公路改善计画全光谱方案思维与计画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