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yjw691的马路前瞻计画

楼主: yjw691 (C.W.)   2017-08-31 23:13:35
我的马路前瞻计画 提案人:yjw691
题案钢要
交通管制设施再精进计画
题案内容
交通管制设施(TCDs)自民国57年订定“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号志设置规则”后,配合各地的交通需求和交通管制措施的精进,也进行数次的改版;即使如此,我们仍然会在平时生活的道路上,发现它们不足、缺失或是矛盾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改进方案。
“交通管制设施再精进计画”经过重新检视目前的设置规则,并参考国内目前常用的交通管制措施,以及国外TCDs的设置方式,按照标志、标线及号志三个层面,提出可以精进改善的方向。
[说明:()内表示本计画参考之设置规则的条号数]
标志:
1.(20)道路设施设置黑白或黑黄线条时,应依照车行方向律定斜线倾斜的方向,以利依循。
2.(25)连续弯路、禁止超车或速限调整等表示接续路段的交通管制牌面,可参考国外案例,在管制结束后,以白底、黑框及黑斜线表示管制路段结束。
3.(30)非号志话多岔路口,可参考德国律定主要干道路径(不限直行),以利车流疏导及优先路权界定。
4.(31)若匝道进入主要高快速公路后,同一车道即为主要车道(即无汇入需要),应以标志提醒驾驶该车道为主要车道。
5.(33)注意号志标志,可以再增加多时相号志的图案,如能将时相数同时呈现,更有利驾驶了解路口号志型态。
6.(35)目前铁路平交道多属有栅门型式,建议以第36条的火车图案替代,更为直观。
7.(36)无栅门平交道的接近附牌,应同步使用在有栅门平交道,提醒驾驶前方平交道距离。
8.(49)双向道标志可旋转90度,代表注意横向道路为双向道(可用于单行道附设逆向公共汽车专用道)。
9.(59)除支道设置让路标志外,干道亦可增加干道标志,提醒本方向有优先路权。
10(61)靠左行驶之双向道(如回转道),可透过交换双向道标志箭头(49)的左右位置,并以不同的底色或箭头颜色方式区别,挂设于向左行驶路段起点,提醒驾驶人靠左行驶。
11(63)单行道与车道遵行方向标志虽设置于不同之处,为同样为蓝底方框仍亦混淆,应调整。
12(93)路线方为标志可增加英文简写。
13(103)车道指示标志的设置时,应符合lane-base的概念,确保该车道可往指示之方向,于高快速公路出口匝道前设置时,可新增斜下向两侧的箭头,提醒驾驶人保持行驶该车道,并于接近出口时需切换车道离开主线。
标线:
14(158)调拨车道线终点前、禁止超车线起始前,皆应在两车道间的标线增设分向线之指示转入车道线,提醒车辆应尽速离开车道。
15(159)都市地区因噪音问题已减少减速标线设置,应导入可替代的楔型标线、闪电型标线或彩色铺面,来达到车辆减速的效果。
16(174)应重新检讨彩色铺面的设置内容,透过不同颜色、铺面铺设方式(全车道、半车道、水平条纹或垂直条纹),增加彩色铺面的意义。(除专用道外,亦可表达减速慢行、出口匝道提醒、入口匝道提醒等)
17(185)交叉路口行穿线除枕木纹外,建议可在设有行人、自行车共道的交岔路口,以2条平行行走方向的白线做为行穿线的替代,表示行人、脚踏车皆可行驶。
18(无)于8米以下巷道之交会路口,应于路口中心点以30公分宽之白线标示出该路口的巷道通行方向,提醒用路人巷道来车。(可参考台南市区部分巷道)
号志:
19(206)建议以箭头绿灯表示保护状态(Protect),并新增箭头黄灯表示允许状态(Premit),表示该方向是否为保护路权或需注意交会的来车。(尤其是左转)
20(212)在号志转换期间,如果仅有部分箭头灯结束、其余方向维持,建议以闪光方式取代黄灯,表示该特定行向即将关闭,车辆请勿再行行驶,其它未闪烁之箭头方向仍继续行驶。
21(213)在特定路口以箭头绿灯呈现行车方向,有利于引导行车方向,但在某些路口(如对向为逆向的单行道)设置箭头绿灯时,将违反第230条左转箭头与对向绿灯不得同亮的规定,但可用第20点建议处理。
22(214)现行号志控制器的设计,仍有部分会违反同亮规定,尤其是在部分复杂路口,易在部分行向关闭时出现圆形红灯和直行箭头绿灯同亮的状况,建议检讨控制的设置标准。
23(221)应明确定义当停止线和路口对角线夹角角度小于一定度数时,表示驾驶人不易看到远端左侧的号志,此时应改设置于远端右侧设置或新增远端右侧号志。
24(222)路口设有行人专用时相时,应于对角方向设置斜向行人专用号志,供斜向穿越的行人使用,若行人专用时相为时段性,则在非专用时相的时间应不显示红灯及绿灯(即全暗)。
25(230)多时相、早开或迟闭路口,应设置牌面提醒用路人依号志行驶。
综上,各项建议是目前交通环境中,可做为缺失改善或精进的建议方向,本计画并以不提出实际图示建议的方式,希望有关单位可自行构思,该如何以颜色、图案、文字、形状的方式,表达出各式交通管制措施,达到设置的逻辑完善可依循、驾驶人更易辨别、交通安全提升的成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