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中横高要不要盖?

楼主: rockocean (大膽刁民)   2016-08-28 21:14:16
借题请教一下
如果以国家战略角度来看 将嘉义台82东西快速道路延伸到台18线触口地区再继续向东
跨越八通关地区到达花莲玉里镇与台30线玉长公路对接
这条台82东西横贯快速道路-新八通关快(?与台30玉长公路搭配 可以把台湾岛西侧的
嘉南平原台1/台3/台17/台19/台61与国一/国三和台湾岛东侧的花东纵谷台9线及海岸山脉
的台11线统统连接
这条新八通关快和本文的中横高 这二条横贯高速公/快速道路如果建成 对台湾岛东西
两侧的经济民生和军事国防还有环境的影响?
作者: jrxcombine (浪人中.....)   2016-08-28 21:23:00
新中横(玉里玉山线)都没盖了........要是早玉山国家公园成立前就盖新中横算了 八通关那边地质真的不适合盖路.....
作者: zirconium (zirconium)   2016-08-28 21:47:00
"台湾自然生态保护区" 这样事实下东西向国道无解另外是东部开发条件无法达到西部六都中一都开发后目前国家常用的土地重划抵费地赚钱都无法使用没钱付工程费,经济首先出问题.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04:11:00
比花东都还有本钱和条件开发的宜兰,国道通了,都还没能妥善规划因应交通改变,是不是可以当成一个前车之鉴?公路交通从来不是只负责盖马路而已就像管水利和疏浚的规划,不是只有拉管线盖沟渠而已吧
作者: hasiba (小柴)   2016-08-29 11:19:00
推楼上三位推文的观点!不光是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难度及生态冲击公路的开通可能是地方发展条件之一,但也绝不是万灵丹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18:58:00
但应该有另一派跟我想法一样的人 不求高快速公路 只要有一条能稳定左右至少各一线 冬天不用冰封的东西向道路一个旅客数与旅馆屌打西部众多县市的地方 求发展建公路?到底为啥有些人开口闭口就是开发? 多数民众只求交通便捷
作者: billlushana1 (蓝腹鷴火箭炮)   2016-08-29 20:10:00
新中横预定路廊会经过台湾黑熊生态区大分,路一盖就损毁脆弱的环境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1:50:00
所以说,努力把台8线青山德基段及梨山福寿山农垦限制做好这种方式不是更健康,代价更低吗?台14甲只是硬扛起了这17年以来替代中横的任务,但从非是要真正变成中横公路另外,再回复关于"旅客旅馆屌打西部县市"的说法,那恐怕要弄清楚,真正从西部中段(新竹-嘉义)出发前往花莲的来客又占了多少的比例,如果超过七成来客出发地不在那,这么就算花东屌打西部县市的旅客数又如何呢?他们来客原来也被北桃南高屏瓜分了绝大半数的来客数,这样对照有意义吗?至于开发,难道您不认为台14甲清境段的开发已经过度了吗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09:00
我是在讲 目前花莲的旅客数早已超越西部许多县市 这条路要开辟为的是能有正常的交通 而非开发 台湾人口集中在北部也不可能往南到台中南投再到花莲 不知为什么讨论的一直在讲开发? 然后 就是希望找原中横高或附近的路廊降等有一条省道 台14甲就是问题一堆 清境游客塞成一团 上面武岭又会冰封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18:00
如果走能高而不打长隧道一样是冰封,另外清境会塞,跟这条路要做为往来东西部的原因相当小,一大半都是单向来回所以话说回来,那"贯通的需求"真正意义何在?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20:00
之前中秋连假花莲往台中方向 过天祥一直到大禹岭 对向来车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21:00
谁担得起雾社-铜门段一带再建条中横或略高等级公路风险?另外台14甲的交通状况恶化是国6开通加上替代台8左线而起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25:00
到底是清境开发过度还是国6开通替代台8左线塞车?前面又讲往来东西部原因相当小 大半都是单向来回?清境地质风险新闻也报了多次 是要等到毁了再去找雾社铜门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27:00
清境和国6开通及替代中横互为因果,国6开通的原因显然加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28:00
或其他路廊的'风险'? 还是继续当没事继续走清境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28:00
大了西部单向往返的需求,而替代中横使其成为中途站,这种因素叠加可不互斥吧?所以逐步恢复台8线西段不正也能回答你的问题吗?改良梨山水保状态恢复台8线,和另开一条更难评估风险成本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32:00
你上一篇也讲德基 别人也只能期待 另一条公路了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32:00
的省道级公路,两相评估之下,很明显吧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34:00
临37距离梨山还有多远 中横在梨山那边路断次数的不多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36:00
你这理由不就跟反国4兴建公老坪隧道是同一类说法了吗?真正碰上921等级的断层活动带,什么山区公路都必然等著塌临37选了更靠近大甲溪河床的线,上游水保不重要???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40:00
那就是我和他们的不同 我支持中横改长隧道 经过危险区不过好像有人反长隧道的那才是和反公老坪隧道的类似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44:00
反公老坪隧道的说法就是举通过断层活动带如果以断层活动带来看,没有一条长隧道能保证闪过断层带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46:00
所以我也不懂你在跳什么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51:00
"中横在梨山那边路断次数的不多"这不就你用来辩的说词吗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52:00
中横目前卡在临37那边的问题 梨山路是正常的 梨山在水保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53:00
说得好像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影响不大一样,这不就是问题?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54:00
临37 落石是从山壁上面来 路从山壁上面塌 不是落石从梨山一路滚到临37 也不是梨山水保不好一路塌到临37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55:00
临37最大的危险是路基被大甲溪掏空的问题,不是落石如果落石是个必要解决问题,按你的长隧道主义,天祥到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2:57:00
因为不要长隧道 你就只能去往大甲溪争地 各种要求不断自行限缩 终于缩到一个想要的答案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2:57:00
燕子口也只有像你讲的打长隧道避落石你把长隧道讲得太万能了,就连低海拔的八卦山隧道都无法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00:00
没有那么万能 总比自行限缩去跟大甲溪争河道好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00:00
证明它真能通过921考验,贯通在3年后,虽然它自称通过921那更不用说中高海拔的长隧道工程考验了,谁敢打包票?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01:00
与大甲溪争河道连个梅雨季都过不了 还在想百年大震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01:00
3+1横公路,或是哪条越岭公路不是沿溪谷修筑的?连台湾的新生褶曲地形的多坍塌落石都无法认清,还讲建设?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03:00
每年溪水暴涨 还与河争地?临37最大的危险是路基被大甲溪掏空的问题,不是落石 <-??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07:00
上游水保问题不就是德基最该考量的?忽视上游植被开发,怎么有办法谈河川冲刷?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10:00
河川冲刷乃是必然 峡谷就是如此而来 减缓梨山开发是一回事道路不该开到河道附近高度是另一回事 临37 921前走过那段根本很难看到大甲溪 坍了之后 抢通就用往下走 就像南横许多中断通车的都走在河床溪谷 那当然被水冲就毁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19:00
你还真以为中高海拔,想长隧道就长隧道啊溪谷多坍塌地段就是因为减低山坡地崩塌的土石量才会往下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27:00
http://cmdweb.pcc.gov.tw/pccms/owa/guesmap.userinn然后就继续看台中市和平区在兴建明隧道迟早盖成超长明隧道 可是因为在河道旁 雨季一来 路与明隧道就都再见 不能想长隧道就长隧道 于是就想明隧道就明隧道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33:00
要长隧道: $$$$$$$$+必要性+技术(其中台湾的地层活动和造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34:00
就不断复旧工程 不断编预算 就这样20年了~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34:00
山运动的状态,是否有能力与必要兴建中高海拔长隧道,没人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36:00
当然啦与河争地 盖明隧道都有能力 钱也没那么多 继续20年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36:00
能为这样的长期得失担起责任)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38:00
是啊 没人想担 中横南横可以继续不断复旧 不断丢小钱(相比之下) 不断盖可行的 然后钱每年就消失在河道钱这样丢了1,20年 不知道累积起来离长隧道还有多远派人上去刷坡 修路 每年也看到新闻被落石砸走掉 继续下去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45:00
长隧道要盖,大多数要重新选线,不会只有隧道工程款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46:00
必然伤亡人数超越雪隧伤亡人数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46:00
然后可以参考一下,难度不算太难的玉长隧道都没那轻松了不同地形拿来和雪隧比也太奇怪了,要比也跟没国5的北宜比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49:00
我比的是继续施工人员的伤亡人数 那当然是和北宜比 不是比国5路上人车的伤亡人数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29 23:53:00
如果你不会太健忘的话,也可回顾基平隧道的故事不同地方和环境难度的工程,可以放在一起比啊?雪隧替代的交通不跟台9北宜段,难不成跟其他横贯公路比?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29 23:59:00
我都讲施工人员伤亡数了 当然和目前国内最长隧道的来比这是不建长隧道继续可能伤亡 与 兴建长隧道可能伤亡 比较如果我没有贴公共工程委员的标案管理系统 没看过的连想都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04:00
还可以这样比喔 XD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05:00
会有 也不会知道台中和平 每年不断地在XX台风复健盖明隧道论钱 这么多年 复健与明隧道的钱 都要超越长隧道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07:00
你的比法就好像用"不爬山的旅游死伤"比"登山的旅游死伤XD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07:00
论风险 死伤工作人员数 都要超越雪隧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08:00
然后用爬金面山三角仑山死伤数,去比大甲溪戏水死伤数 XD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08:00
最后只剩XD吗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14:00
雪隧开辟遭遇断层破碎带、涌水、挤压、岩爆 我当然以目前长隧道遇到最多困难的来比 如果又其他台铁或高铁隧道遭遇的问题比雪隧多或复杂 就拿那个来比 这就是你讲的可能代价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16:00
你知道什么叫做机会成本吗? 你举的例子都不是机会成本。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17:00
与风险 北宜公路是有隧道遇到那些吗 我跟他比干嘛我还知道外部成本耶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20:00
中横和南横地形地质条件,才要问,雪隧能拿来比吗?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20:00
比北宜更可笑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21:00
在讲中横公路的问题,提雪隧,很显然就是不懂机会成本。提供同样的交通任务和联络节点的功能才能比啊我们明明在讲如何评估穿越白姑大山或能高山的工具成本结果你一直说,从坪林潜盾金面山下的例子可以佐证我于是回应你,雪隧取代的机会成本是台9北宜公路。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24:00
讲临37 台8建长隧道你又跳到中央山脉了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26:00
那到底是谁跳针,不懂机会成本的立论基础呢?最前面不是说中横东线和西线贯通吗?我一次举齐喔不要自己逻辑错乱就讲人跳针,只会更显得自己站不住脚。(本文推文你的最前面两行,命题按你给的讨论,感谢!)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30:00
我在跟你讲 台8 临37这区域 这段时间来 不建长隧道的伤亡人数都要超越雪山隧道的伤亡人数 中横要的还只是一个左右各一线的单孔隧道 没有要求像雪隧加导坑3个隧道雪隧只是我所知道国内工程最困难的长隧道 那你要讲效益成本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34:00
那应该评估的是此地另外替代方案的工程成本,怎会提雪隧?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36:00
因为高山隧道可能遇到的问题雪隧大多遇到 所以提他 这就我讲如果其他台,高铁遇到更困难的就用那个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38:00
穿越数倍距离厚度的山地/海拔多2~4倍的山脉,跟雪隧比?雪隧不是高山隧道捏,拜托一下。(晕)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40:00
较可行的做法当然是 类似苏花改 长隧道 出来 然后再接另一个长隧道 一个隧道通到底铁定是不可能你一直要人比和评估成本 自己都知道国内就没有那种案例工程成本连个计画评估路线设计都没做 我用天眼通猜?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45:00
台8德基-谷关段,跟苏花改相比,呃,似乎也差很多台湾高山隧道之所以不敢轻易尝试长隧道,就是没有任何超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47:00
那你说拿什么比啊 国内就没有
作者: muching (somethin' sparkle)   2016-08-30 00:47:00
过800m的最大埋深工程纪录,上述我们提的区域动辄超过。那不就是答案了吗? 你以为的解决方案风险成本让人止步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16-08-30 00:55:00
那就是继续台风复建 继续明隧道 继续施工人员死伤 不断Loop临37与南横就依然不期不待
作者: traystien (青春18きっぷ)   2016-08-30 09:26:00
有啦 以后盖核废料最终处置场就需要盖超深最到了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