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逐路台湾》余风:一天24小时,公路随时给你不同的风景

楼主: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14-07-12 19:26:53
犹记得小的时候,难得爸爸开车,载着全家一同出游,坐在后座的你,通常都在做些什么
?睡觉?吃零食?打电动?看车窗外的景物?还是和兄弟姊妹斗嘴玩闹?
以《逐路台湾:你所不知道的公路传奇》一书,深入呈现台湾公路种种风貌的余风说,“
以前父亲开车带我们出去玩,我和弟弟是负责找地图、找路的人。逐路台湾:你所不知道
的公路传奇
逐路台湾:你所不知道的公路传奇
一边看路,一边注意公路旁的指标、号志等等,渐渐就上瘾了。”余风对公路的沉迷,源
自他童年的记忆,以及由此延伸而出的兴趣。
自2003年起便以“南极冰鱼”为笔名,在部落格“新南极转运站”上持续书写台湾铁公路
各类主题文章的余风,面对网友与读者,最常收到的第一个疑惑是“啊,余风?这是你的
本名哦?”;第二个则是“啊,你念中文系哦?”外表斯文的他总是笑,“很多人都以为
我是念理工的,可惜不是。”身为交通运输界的资深达人,各类分析说明信手拈来,更屡
次独力制作“台中市公共汽车路网图”“高铁各站联外公共汽车路网系列示意图”“高雄市干线公
车暨捷运接驳公共汽车路网图”等各类交通主题地图,供网友免费下载,造福不少使用者。
纵使余风对台湾陆海空交通系统、历史与路线了若指掌,却始终谦虚地坚持自己在这方面
的热爱与了解,只是业余程度。为了《逐路台湾:你所不知道的公路传奇》,余风除了挖
出历年来撰写的文字与拍摄的照片,一有空闲,更不远千里反复前往书中提及的公路地点
,重新访查与摄影,只为了将他眼中最美好的公路景貌,完美地呈现。
回想架设部落格的起点,也是余风“身体力行”地认识台湾的开始。“那年我第一次骑机
车环岛,沿途拍下经过的路线,回来后写成心得。”一般人写旅游记录,无非是日复一日
的流水帐,“我直接用公路切,第一天走中横台8线,第二天走193县道,由此而下。”一
条公路,一篇主题。加上他选择的都不是一般大众公路,“例如走花东,通常大家会选台
9线或台11线,但我走193和197县道,就会得到比较不一样的收获。”即使当时的岛屿初
征只绕了下半圈,却也让余风就此绕出兴趣。别人环岛是壮游,于他却如喝水吃饭,开车
、骑车、坐火车,只要有空出门,常常不绕一圈不回来。问他一共环过几次岛,竟已数不
清。
也是这样的狂热,才能让公路在余风的慧眼识英雄之下,洗去一身的灰雾尘濛,以难得的
明朗洁净,或蜿蜒,或笔直地,展现其在岛屿上的流动姿态。“公路最有趣的地方在于,
它会随着季节与时间,一天之内,就会有很多样的景色变化。”例如黄昏时走西滨公路,
夕阳就在身边与你同行;若是清晨时分,假设遇到涨潮加好天气,海天一线连着公路,予
人难得的辽阔畅快。一天24小时,公路随时给你不同的风景。
或因公路之于地方的深入程度远胜于铁路,而公路上的载具,不论是汽车、机车或自行车,
机动性也远比火车高上许多,公路可说是与在地生活结合得最紧密的交通动线。“一条公
路,会与它经过所在的文化、人物、历史相连,走在公路上,处处留心,很容易就能亲近
地方特色。”比方去到嘉义,看到指标上写着“蒜头”,你会好奇,这里盛产蒜头吗?或
瑞芳有个“四脚亭”,是有什么四脚朝天的故事吗?“或像花莲的公路,明明也是柏油路
,看起来却比较白,为什么?”公路小老师余风告诉我们,公路是一种就地取材的建筑,
而花莲盛产大理石,于是铺路时便将大理石混入沥青,让花莲的公路,就是比其他地方白
上一些。
“公路要拍得漂亮并不容易,要抓到欣赏公路之美的角度,事实上也得更用心。”公路实
在太生活、太习以为常了,“我们都太习惯脚下的公路,总是无意识地将轮子滚过去就算
了,不觉得它有什么。”但余风也提醒,当我们去到外县市,车子一下交流道,马上就对
该地的房屋、路灯产生观察的兴味,甚至赞叹。那为什么不能让这样好奇的视线,投射在
每天经过的路上?“写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大家一起发现,看似平凡的公路,也
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追逐台湾的公路,也算是我自己认识台湾的方式。”东南西北跑下来,全台各地的大小
公路,几乎都有余风的足迹。“我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公路。可能是在路上,或
开车或骑车,看着路面在前方延伸,景色陪伴在身旁,用身体去接触到的空气等等,都能
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多一层了解,也因此更加感动。”因为公路,余风每次看见的台湾都不
同,也因为这样的千变万化,让他更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奔驰在台湾的公路上。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301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