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转贴] 一枚袁大头38

楼主: phantom23 (九降风)   2012-09-27 09:57:27
不过这个头彩我可不能抢,这得是志豪的!
我看他还是一脸迷糊相,赶忙又捅了一下,提醒道:“人家问面相呢!你还不快说说!”
  
“哦……哦!”
这家伙反应过来,刚要开口,萧雨佳又问:“你们俩都会啊?”
  
“当然都会了!”
志豪这次反映到挺快,忙指着我道:“我们是师兄弟,这是我师哥!”
  
“别说我,说你自己!”
我这叫一个头疼,小声提醒着他。
  
“师兄弟?”
旁边的小姑娘来了兴趣,插嘴问道:“干什么的师兄弟啊?什么年代了?
还有这种称呼呢?”
  
“干什么的……干什么的……”
志豪平时脑子转得比谁都快,可一见身旁的萧雨佳冲自己笑,
顿时就跟被磨碾一样,彻底不转了。
  
“人家问咱俩是什么关系!这师兄弟是怎么来的!”
我没办法,只得继续提醒他。
  
可是我越催,志豪就越紧张,冲口而出:“哦……哦!~亲的!亲生的!”
  
……唉~我的心这叫一个乱哪!~
  
虽然闹了一个大笑话,可是谈到相术之学,志豪渐渐恢复了神智,
时不时能搭上一两句。
直到下山分手,我才发现自己是一背的汗,全是被这家伙给急的。
  
第一次约会,就在这种不伦不类的四人游玩中结束了。
好在姑娘们都还算宽容,见我们也的确有些诚意,于是相约周日再聚。
  
我是说什么也不去了,还不够丢人的!
没想到平日里思维敏捷、颇有些应变之能的志豪,
居然在自己喜欢的女孩面前如此……如此一盆浆糊!
  
看来有句话说得真对:热恋中的女人都是傻子,初恋下的男人全是白痴!
  
但是,两天后志豪仍央求我一同前往,让我指着他鼻子大骂了一顿,
这家伙才灰溜溜地离开。真是的,谁家两人约会还自带军师的!?
  
可是没一会儿,志豪不但回来了,还带着两个姑娘一起。
盛情邀约下,我只得装作“忙里偷闲”,再次跟他们一起出去。
  
有我和另一个姑娘在,志豪明显比上次好了些,有说有笑,
但每当面对萧雨佳时,还会有个别的短路现象发生,好在这家伙已经可以自己应对了。
  
不过对着另一个姑娘,他就没有那种心理障碍,反倒是和人家说得更多,
将主角晾在一旁。
没办法,我只得有一句没一句地和萧雨佳聊著,省得姑娘心生冷落。
  
之后又一起玩了两次,我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志豪和另一个姑娘聊得火热,
而我则不得以,和萧雨佳说话更多。
  
我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志豪,然后正色道:“以后再出去玩,我就真的不参加了。
你要靠自己表现赢得姑娘的心,而不是靠师兄旁敲侧击地说上几句好话,知道么?”
  
志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可到下次再一起出去玩,就又带着她们来叫我。
看来这家伙也发现了,两个姑娘亲自来请,比他要管用得多。
  
时间就这么慢慢悠悠地一点点过著,我们的队伍也由刚开始的三男组合变成了两男两女。
  
这期间我和志豪还成功地帮萧雨佳家里解决了一次“走风”的问题,
而且居然被姑娘父亲留下一起吃了顿饭,可谓是意外之喜。
  
说到这个走风,我倒是很感兴趣。
走风,顾名思义,就是到处跑风。
但这个到处跑风和透风撒气是两码子事儿。
透风撒气是刮风的时候,由于密封性不好造成的;
而走风,则是在不刮风的时候,却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自己产生风,
而且是阴风,能吹得你不寒而栗。
  
走风一般发生在有年头儿的老巷子里,由于这里地形错综复杂,
阴阳常年不能流通,阴气逐渐增大,就会出现走风的情况。
但多在公共厕所或是院门口这些公共区域。
  
至于萧雨佳家里的走风则有些不同。
  
入冬后的一天,姑娘找到了我们,说家里发生了一件怪事,让我俩去帮她看看。
路上,我一脸坏笑地看着志豪道:“可以啊,进展神速,这么快都见家长了!”
  
但是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
不说,他还觉得只是去处理问题,可这么一讲,他真以为人家姑娘是要让父母瞧瞧自己,
顿时紧张不已。
  
进了城北十字巷,东绕西绕后,我们在比较偏的一座小院前站定,姑娘的家就在这里了。
  
站在门口,我大致看了看,院子果然有年头,比街角那个我家的小院强不了多少。
典型的北方民居,黄土泥糊墙,里面的火砖参差不齐地露著。
院门早已破败不堪,就那么歪歪斜斜倒在一旁。
唯一还算新的,就要数那副为了迎冬至贴的门联了。
  
萧雨佳颇为不好意思地将我俩领进屋里。
她母亲上班去了,只剩下父亲一人,抱着个十八寸的黑白电视机,看得不亦乐乎。
  
我暗忖这都什么年代?
舅爷家里都换上二十五寸的大彩电了,居然还有人家里看黑白电视,
看来老家也不是家家都能富起来。
  
不过倒是挺欣慰的。
因为志豪家也很穷,他家的那个二十一寸彩电,还是我省城的家换新电视时,
我让爸爸托运回来送给他的。
如果这姑娘家里多少有点钱,指定看不上他。
所以现在看来,两家差不了多少。
只不过人姑娘家就俩闺女,父母健在,相对好过一些罢了。
  
雨佳的爸爸还算开朗,见我们来,马上让出两个板凳,电视也不看了,
拽着我们就天南海北地胡侃起来。
  
原来,这是他们家的老宅子,在巷子的另一头,还有一套,比这稍大点,
租给十字街上做生意的人当仓库了。
  
雨佳父母在巷子口经营著一家小五金铺,这片老城区里面都是旧房子,
各种管道物件三天两头坏,生意倒也红火得很。
  
他父亲倒是对我很感兴趣,听说是省城来的,抓着问这问那,
最后决定——一定要让他闺女考省城的大学,走出这个穷地方。
  
其实更深层的目的是,既然都熟了,以后去了省城上学自然会有人照顾。
直到快该吃午饭了,在雨佳的提醒下,我们才想起来的最初目的,
于是赶忙来到西屋。他们家就三间房,进了门是客厅,
东边住父母,西边住姐妹俩,厨房什么的都在院子里。
  
别看家里小,但一看雨佳就应该随她母亲,都是勤俭持家型的。
屋里东西归置得井井有条,凡是有破损的地方,
都被她细心地用那种学生中很流行的卡通贴纸给盖著,显得格外温馨。
  
果然,一来到西屋,我就感觉到,似乎有一阵微弱的气流在屋内盘旋。
即使关了门,依然存在。
又出门看了看天,虽然已是冬季,但今天风和日丽,根本不应该有风才对。
  
雨佳说这风大概是一周前开始有的,起初还以为是屋中哪里透风,
但看了一圈也没发现。后来试着把门窗都堵了个严严实实,却不小反大。
白天好些,晚上则一阵一阵的,害得她和妹妹都要多盖一床被子,但还能被风钻进去。
  
而且据她说,夜里这风刮过来,就好像是有人在摸你的脸一样,很不自在。
  
听完叙述,我和志豪心理已经了然,这的确是“走风”无疑。
只不过这风走得是有些怪异,按理说长期有人居住的房子,是不应该发生此类情况的。
  
屋里屋外转了一圈,我和志豪同时锁定了雨佳他们姐妹俩睡觉的地方——炕头。
北方冬天寒冷,他们家又是几十年的老房子,所以都没有买床,而是睡的火炕。
就是那种用砖和土坯搭起来一米来高的台子,上面睡人,下面有孔道烟囱,
冬天可以烧火取暖。
  
“这火炕今年烧过么?什么时候封的?”我瞅著屋外已经被封上的炕洞问道。
  
“头两年就不烧了!当时就封住了。”
雨佳的父亲在一旁说道:“废柴呛人不说,娃们还嫌干得慌。
这不客厅里搭了个大煤炉,平时烧烧水,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封,足够取暖了。”
  
“得扒开瞧瞧。”志豪托著下巴,沉吟半晌道。
  
“你们认为是这里面有问题?”雨佳不解地问。
  
“只是可能。”我指著屋后走风的烟囱道:“那是通到这个炕的吧?封了么?”
  
“封一头儿不就行了?”雨佳父亲不解道:“那玩意儿杵那么高,也没法封啊!”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
  
火炕不用,是需要晾晒一段日子后,点一丛艾草扔进去,然后将两头堵死的。
不但能防一些虫子的滋生,而且不会让一些小动物给占了去。
  
北方经常有人家不封炕,到入了冬一点,就成群结队地往外跑东西。
要是普通的老鼠家猫倒还罢了,如果有毒虫灵物什么的钻进来,搞不好就会害到人。
  
志豪早就找来一把铁锹,先将外面的一层黄泥铲下,
然后又把那几块后来堵上的砖挨个掏了出来。
  
我此时让雨佳拿了把手电,待志豪忙完,蹲下身子,打开手电朝里面照去。
  
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心炕,除了四角用于支撑的砖块,中间什么都没有,
上面架的是水泥板,所以地方宽敞得很。
  
但很意外,照了一圈儿,什么都没有发现。
我关了手电,趴在洞口正奇怪不已,却听到里面似乎传来若有若无的“咕咕”声,
很弱,很短暂,但却被扑捉到了。
  
这声音很熟悉。
  
再站起来,我心中已有了计较,于是小声吩咐了志豪两句,让这家伙去准备东西。
  
看志豪跑出去,雨佳忍不住问我道:“里面有什么?他干嘛去了?”
  
我耐心给他们父女解释道:“目前什么也没有发现,但从这里看进去,会有一个死角,
就是和这个炕洞平行的那头。
所以我让志豪去拿些东西来熏一熏,咱们很快就能知道答案。”
  
两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也不多做解释,反正一会就能真相大白。
  
志豪很快就回来了,只见他左臂夹着一大捆已经有些枯叶的艾草,
这种东西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右手则拿着一个大树叉子。
  
这个树杈形状和弹弓很像,上面也成Y字型,很短,唯一和弹弓不同的是,
手握的那个把,足有一米多长,显然是刻意锯成这样的。
  
志豪把东西交给我,又找雨佳的爸爸借了一架梯子和一个锅盖,
然后我爬到屋后的那个烟囱口,让雨佳把艾草和锅盖递过来。
  
当然,这期间志豪揪出来一部分艾草,让他们父女俩插在鞋帮里,
并且要把叶子搓烂,将艾草的味道充分散出来。
  
忙完这些后,志豪背靠墙叉腿站在洞外,手握那个树杈,让Y头朝下,
一切准备就绪,冲我点了点头。
  
于是我拿掉了烟囱的“帽子”,掏出打火机将手里的艾草点着,紧跟着扔进去,
又将锅盖盖在了烟囱口。
  
不一会儿,白烟就从志豪胯下的炕洞中冒了出来,并且渐渐转浓。
而他则双手紧握树杈,连眼睛也不带眨地盯着洞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