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我与红楼梦的结缘

楼主: hundreder (hundreder)   2013-09-24 19:46:22
说起我为什么会走进红楼梦世界的大门,说起来也有点奇怪。
原本我是想要看源氏物语,向书店订购了第一集想试试水温
在等待书送到的时候,想起家里还有一套红楼梦,于是就拿出来翻了起来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红楼梦,好几年前曾经尝试过阅读这本大部书
但是因为一些众人都知道的理由,比方说人物太多、关系太复杂等,
勉强看到20~30回左右已经是眼花撩乱,兴致尽失
有鉴于上次的失败,所以这次第二次挑战之前,我就先找了堪用的人物关系图,夹在书里
有了人物关系图帮忙,这次的阅读经验可就顺利多了
本想说这样应该就可以阅读无碍,但是新的问题接着就出现了。
首先是有很多诗词以及对话用语看不懂。对话用语可以用上下文推测,还有方法可解,
但是诗词不通可真是没办法了,谁叫我不通诗、不解词。
众位读者都知道红楼梦的诗词除了文采词藻之外,
当中还有一些深浅不一的隐喻(这是后来才知道的),看不懂诗词对阅读乐趣影响很大。
另外还有一个之前从没注意到的问题,那就是版本差异
我原本用的是世一版的红皮书,应该是以程高本为基础,有些回目与本文经过修改
在网络上搜寻过后惊觉内容竟然有差异,再加上诗词不解的问题,让我决定重买一套书!
根据本版精华区的推荐,我买了里仁版的红楼梦校注
(后来觉得好读的图说经典红楼梦似乎也不赖)
拿到书之后从头读起,然后把每个注释都看过一遍,果然比之前一知半解的时候更有味道
阅读的时候跟著书中人的台词一起念,体会那时候卷舌儿的北方腔调,真的很有趣
深入读了之后,对于张爱玲的三恨红楼梦未完还真颇有同感,
也恨起那位据说遗失稿件的“借阅者”了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里仁版由冯其庸先生作注
每当为各种宗教或是民间风俗习惯与观念加注时,必定冠上“迷信”二字
这一点在可卿去世的第13回特别明显,就连诵经超度都变成“迷信活动”
在这种小地方接触到以前对岸与台湾观念上的不同,也算是一种有趣的意外收获
就在我阅读原著的同时,我也跟着读书进度一起收看电视剧。
目前正在同时看大陆的新旧红楼梦,黛玉传与华视红楼梦就等以后
旧红中我比较欣赏的角色是贾宝玉,比较有原著宝玉的傻气
新红的宝玉总是半张著口,看起来实在有点蠢相
至于黛玉,总觉得新旧版的黛玉都不太像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心中对黛玉还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不管看哪张脸都觉得不像吧
以前我只爱看三国,喜欢三国世界的英勇豪迈。
现在新接触红楼梦,又有一番不同于三国的小巧瑰丽
目前我还只看到第24回,大观园的女儿们正在歌颂青春。
在乌云笼罩大观园之前,应该还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可看吧。
作者: chenyu4700 (喵叽)   0000-00-00 00:00:00
旧红的宝玉和凤姐演得最好 完全融入人物中了=w=冒昧问一下原PO的年纪 我12岁就买了红楼梦看起来而且还是没有任何脚注的版本 当时只当爱情小说看就已经很入迷了 后来反复看愈看愈有滋味
楼主: hundreder (hundreder)   0000-00-00 00:00:00
我已经大学毕业很久很久很~~~久了,现在才看红楼算晚啦
作者: chthonian (黑暗时代)   2013-09-27 00:50:00
我觉得其实有些中国学者并非真正反对宗教或术数只不过为了要符合官方无神论的立场而故作其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