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美学系列/石头与草的因果(下) 蒋勋

楼主: y2006g (想说)   2013-07-04 00:45:49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998408.shtml
石头与草的因果──《红楼梦》前20回的故事
甄士隐听不懂的和尚唱的歌,不多久一一应验了。元宵节,佣人带英莲到街上看花灯,英
莲就被拐卖了。从此又打又骂,吃尽苦头,长到十几岁,被薛蟠买去做妾,改名香菱。那
疯癫和尚的诗句中,“菱”和“薛”(雪)都已隐喻其中了。
紧紧抱在怀中的身体,我们能够抱多久?紧紧抓在手中的东西,我们能抓多久?《红楼梦
》或许在提醒一种放手的准备吧。
然而缘有深,缘有浅,五岁被拐卖去的女儿,缘分是浅?是深?一生要还眼泪的因果,缘
分是浅?是深?
缘是纠缠,因果也是纠缠。讲因果讲得如此透彻,佛经的因果,却似乎是“无所从来,亦
无所去”,爱、恨、恩、仇,还泪或还命,都是缠缚。缠绵或缠缚,不解脱了去,也就没
有修行的缘分。
因果是缘分的两面,我们珍惜缘分,却又深深知道,缘分都是缠缚,也都要解脱。
一僧一道
《红楼梦》里这些众生的缠缚,要靠一僧一道来解脱。有时候是满头癞疮的和尚,有时候
是瘸腿跛脚的道士。好像因为身体残疾缺陷,倒让他们得以预先看见了因果。
甄士隐抱女儿抱得太紧,放不了手,就有和尚靠近,念一首诗给他听。但是,我们当然不
会因为和尚的一首诗就放手了。
因为恨,心里会痛。但是,我们忘了,因为爱,我们更会痛。
恨是缠缚,爱更是缠缚。《红楼梦》前二十回说了许多爱的缠缚──石头与一株草的缠缚
,甄士隐与女儿的缠缚,冯渊与英莲的缠缚,宝玉与秦钟、北静王的缠缚,秦钟与智能儿
的缠缚,贾瑞与王熙凤的缠缚,元春与父母的缠缚,或者,最迷离不可解的秦可卿的缠缚
,都是“情”,也都是解不开的缠缚。
也许因果的哲学,让东方人有了不同的对待生命的方式。在城市一个角落,看到背著书包
的中学女生,拿着手机,哭哭啼啼,说不出话,呜呜咽咽。刚开始看,有点厌烦,好好青
春,无事这样啼哭自找烦恼。但是突然想到那一株来到人世间要还眼泪的小草,不禁心中
一酸,这眼前的中学女生,也是要来还眼泪的吗?
看到一个父亲,紧紧抱着五岁的女儿,嘘寒问暖,也忽然觉得心酸,想到甄士隐怀中的英
莲,不知道这父亲的拥抱能有多久。
女儿被拐卖失踪,甄士隐家败人亡,他听到跛足道士唱〈好了歌〉,“好”就是“了”,
好像懂了什么,抢过道士褡裢就走,不知所去。
甄士隐像《红楼梦》第一个走出因果的人,他是“真事隐”,带着一整个繁华的梦走向大
荒。
我曾见过的
《红楼梦》前五回都在讲因果,出场不到一页就匆匆死去的冯渊,他与英莲这么短的因果
,这么短的缘分,然而让人印象强烈深刻,也正是作者要讲的缠缚吧。
缘,有深,有浅,有长,有短,有喜,有悲,有庄严,有荒谬,都只是纠缠而已。
冯渊一向好男色,十几岁了,只在同性间混,忽然一见面,就爱上了英莲,竟然拼性命跟
薛蟠争这一个女孩,无端端就被打死了。他的故事半页不到。
《红楼梦》的因果没有世俗逻辑,没有一般作家自以为是的斤斤计较的情节逻辑,却处处
都更贴近真实因果。
第三回林黛玉的母亲死了,不到十岁的小女孩投靠外祖母,见到了有前世因果的宝玉。这
石头幻化的男孩,大概十岁刚出头,见了黛玉,冲口而出:这妹妹我曾见过的。大家都说
他胡说,然而,读者知道,他们真的见过。
在灵河岸边,在三生石上,他们曾经见过。在他们还没有修行成人的肉身之前,曾经见过
。一块石头,一株草,他们在洪荒中就相见了。石头为草浇了水,有这样的因果,她要来
人间,用这一世一生的眼泪还给石头。
我们的一生中,也许应该有一次,要遇见到这样的人。不认识,但曾几何时,好像见过,
不知道在哪里见过,然而,确定曾经见过。
一生一定要记得,因为前世因果,有一个生命你会再次相见,可以再次相认。茫茫大荒,
几世几劫,只有因果,会让肉身重来,再次相见。芸芸众生,他们都还要相见相认,缠缚
,缠绵,各自了各自的因果。
第五回男孩的梦
《红楼梦》情节好看,一回接一回,一章接一章,然而在第五回小说才一开始,作者已经
把所有重要人物的结局都写完了。
《红楼梦》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假装安排推理,吊尽读者胃口。他要讲因果,不是要写小
说。
第五回,他让一个小男孩喝了酒,走进梦境,在梦里他到了太虚幻境,看到一个大柜子。
柜子上一个一个抽屉,抽屉里都是帐册。他一一打开来看,“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的判词,薛宝钗的判词,所有人物的命运下场,都告诉了读者。我们是因为
要知道结局才去读一本小说吗?但是《红楼梦》一开始,我们就都知道了结局。作者先宣
布了结局,却让我们看着每一个人物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最后的因果?
第五回里,所有人物的判词,也是读不懂的,像我们在庙里抽出的签。事情没有发生,许
多人物还没有出场,我们自然读不懂。小说看下去,人物出场了,事情发生了,我们恍然
大悟,然而因果已经了结,事件都过去了,签上诗句应验了,也只是供人嗟叹。
我喜欢看第七回里宝玉遇见了秦钟,他觉得秦钟好美,就约了他一起上学,同吃同睡。秦
钟好像跟宝玉有缘,作者却让秦钟这青少年又勾引俊秀学弟,又在姊姊丧礼寺庙中性欲高
涨,要强奸小尼姑智能儿。
秦钟的因果,十六回就结束了,他俊美而无福,他太快消耗了自己的青春。小尼姑从庙里
私逃出来找他,他被父亲毒打一顿,内外煎逼,早早就夭亡殒命。他和父亲、小尼姑、宝
玉、学弟的因果都不深。好像来到人世一遭,看到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抓,却都抓不住
。秦钟临死前,好不甘心,央求鬼卒放他一个时辰,等有缘的宝玉赶来,哭他一场。
贾瑞
《红楼梦》前二十回,写得极好的是十一回、十二回里的贾瑞。
这个二十上下的青年,从小没有父母,祖父贾代儒带大。祖父一生考试没考取,是不得意
的读书人。最后在家族私塾教书度日,一肚子牢骚,典型的酸文人,是个迂腐老冬烘。
贾代儒把自己一生的不得意、不快乐变成对唯一孙子贾瑞的严厉管教,又打又骂。贾瑞在
祖父清教徒一般的管教下,变成压抑庸懦的年轻人。自卑,没有担当,没有出息。在第九
回里,学堂学生玩同性性游戏闹事,贾瑞代祖父上课,他连当个助教也毫无威严,管不住
学生。
这样一个没有人瞧得起的青年,畏畏缩缩,无一点光彩,却突然爱恋起了亮丽强悍的王熙
凤。
王熙凤豪门出身,精明干练,自负高傲,大凡男人她也不看在眼中。贾瑞这样一个窝囊没
出息的男人疯狂追求,王熙凤简直觉得被羞辱。
贾瑞爱上了王熙凤,像一场毁灭性的自杀。他三番两次被戏弄欺骗,始终执迷不悟。两个
完全不对等的双方,竟然被荒谬的因果缠缚在一起,要让贾瑞送掉性命。
王熙凤恨这样的爱,她说:几时让他死在我手里。高傲的王熙凤,心里这样多恨,一种让
她觉得被羞辱的爱,让她觉得难堪,竟然恨到要整死对方。
贾瑞一次一次被骗,被戏弄到像可怜的小丑,然而他还是心甘情愿。这样为荒谬的情爱缠
缚,为之生,为之死,贾瑞似乎也是为还什么而来的吧。
林黛玉是来还眼泪,贾瑞是来还自己的命与屈辱吗?
王熙凤一再骗贾瑞,他有时也怀疑了,他说:当真,没有骗我?王熙凤回答:不相信,就
不要来。贾瑞急忙说:来,来,死了也来。
他果真死了,年纪轻轻,日思夜想,被王熙凤整得病到不行,临终时来了一个跛足道士,
送他一面镜子,告诉他只能看反面,千万不可看正面。但反面是骷髅,他看了害怕,不敢
看。转到正面,王熙凤在镜子里招手,他就进去交欢,一次一次,在床上一摊一摊遗精而
死。
贾瑞的故事难堪肮脏,然而是现实里最容易看到的故事吧,我们都不爱看反面,我们也可
能像贾瑞缠缚在正面的幻象中,以假为真。
大多时候,我们把痴情二字看得太美了。《红楼梦》的作者写贾瑞,正是痴情。不痴情不
会至死不悟,不痴情,不会让自己如此被羞辱,如此难堪,如此送掉性命。
作者说自己“痴”,“都云作者痴──”,作者悲悯贾瑞,他们一样,都因为“痴”受苦
。同体大悲,就可以了却因果。
贾瑞王熙凤的因果让人心痛,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算尽机关的王熙凤,对因果里的
纠缠少了大悲,王熙凤恨贾瑞,一心要戏弄整死他,没有一点悲悯,一直到贾瑞病重,需
要人参救命,王熙凤也不愿给。
王熙凤或许造了很大的孽。贾瑞的死亡,只是还完欠的生命走了,王熙凤却背着这恶缘因
果,以后要受更大的苦吧。
《红楼梦》王熙凤贾瑞的因果使人颤栗惊悚。因果要了,不是要结。无论爱或恨,越缠结
就越痛苦。王熙凤不懂得“了”的因果,她缠结太深,也是《红楼梦》里最难了悟因果的
人,因此“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现实里有多少王熙凤,有多少贾瑞,有多少人不愿意看反面镜子?
假作真时真亦假
王熙凤、贾瑞的故事,穿插著秦可卿的死亡。
秦可卿是十二金钗第一个死亡的,她和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若即若离。她或许就是来人世
做一次“警幻”的工作吧。
秦可卿是小说一开始就死亡的,然而她的魂魄好像始终没有走。在贾府繁华的故事中,在
大观园每一个角落,秦可卿都仿佛冷眼旁观,不时长叹一两声。走出因果,回头看众生执
迷,都还在因果缠缚中,把幻象当作真实,秦可卿正是一面镜子。
“假作真时真亦假”,贾宝玉梦中在太虚幻境看到的一句对联,是贯穿《红楼梦》一整本
书的主轴吧。以假作真,《红楼梦》前二十回里“真”、“假”交错,迷离恍惚,从真实
的梦境,到梦境的真实,比西方现代文学意识流派刻意安排的心理流动更活泼自然。
贾宝玉第一个青少年性意识中的对象是秦可卿,这个现实里叔姪的乱伦,却在梦中完成了
。宝玉在梦中遗精,大声叫出“可卿救我!”秦可卿当时正在卧房外,听到以后,心中纳
闷,宝玉怎么会知道她的小名,在梦中叫出?
因果是梦,一场大梦,梦不醒,不会知道身在梦中。“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
,旦,而田猎。”庄子说了梦的故事,在梦中喝酒,哭泣,打猎,都像是真的,高兴、伤
心,也都是真的。但是,一旦醒了,才恍然大悟,方才原来是梦。
《红楼梦》最华丽的一场梦就是十八回的元妃省亲。
贾政长女元春嫁到皇室,做了贵妃,要回家省亲。这是书里最大排场的戏。要迎接贵妃回
家,贾府也因此修建了豪华无与伦比的宅第园林,也就是以后所有青少年住在里面的大观
园。
元春回家,是贵妃临幸,祖母、亲生父母,都跪在地上,贾政向女儿称“臣”。他们的缘
分,不再是父女,而是君臣的关系。
十几岁嫁进皇室,元春的青春就结束了。青春结束,她人世间一切亲人家属的恩爱也都结
束了。
元春最疼爱的弟弟宝玉不能见面,贵妃质问:为何不见宝玉?太监回答:无职外男,不能
擅见。贵妃降旨,见到宝玉,搂抱在怀,从颈抚摸至背,泪如雨下。
《红楼梦》是一部青春的挽歌,秦可卿、贾元春,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走向死亡,肉身的死
亡,或是精神心灵的死亡。悼红轩中痛哭流涕的作者,只是为一生有因果的青春生命悼亡
吧。
青春如此繁华若梦,像十七回宝玉游园时看到的种种怡红快绿,然而在省亲牌坊前他呆了
一下。那牌坊他在梦中看过,那是太虚幻境的牌坊,走进牌坊就是虚幻梦境,出了牌坊就
是梦中繁华。《红楼梦》前二十回所有繁华都写尽了,而所谓繁华,只是前世忘不掉的一
次花季吧。
宝玉走来走去,他只是要替这些青春的生命浇灌一些水,得以久延岁月,像他在大荒里为
绛珠草浇灌甘露。但是,他不知道,每一滴甘露,都要在来世用眼泪偿还。
《红楼梦》前二十回,只是说了一个还泪故事的开头吧。
全文网址: 美学系列/石头与草的因果(下) | 联副‧创作 | 阅读艺文 | 联合新闻网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998408.shtml#ixzz2Y08VVJXB
Power By udn.com
作者: DECIEMBRE ( 如梦里)   0000-00-00 00:00:00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肉欲何尝不是情的一种?执著于肉欲,何尝不是痴情的一种?
作者: eisellovesmm (湘湘特穆尔)   2013-02-25 19:44:00
每每看蒋勋老师的文字,都不禁泪满眶
作者: wwlan (hand in hand)   2013-07-04 04:25:00
因为看到这两篇就开始听CD了
作者: Eileenso (当时 朱 颜 明 艳)   2013-07-05 23:50:00
贾瑞此段感触差真多,看书时对贾瑞的感觉也就是一个像苍蝇般的痴汉,心里跟王熙凤差不多厌恶死他了,怎么在不同人眼里,却是个痴情的可怜种,被骗还义无反顾,差真多差真多
作者: chthonian (黑暗时代)   2013-07-23 00:27:00
把情欲等同于痴情了,贾瑞哪里爱凤姐?他只想跟她上床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