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美学系列/石头与草的因果(上) 蒋勋

楼主: y2006g (想说)   2013-07-04 00:36:41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996702.shtml
──《红楼梦》前二十回的故事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流传很久了。
《红楼梦》的作者藉著这一古老神话要讲他自己的故事,讲生命与生命不可思议的因果…

《红楼梦》一开场就讲了一个石头与草有缘的因果故事。
“缘”是东方人很爱用的一个字,“缘”却不容易讲清楚究竟什么意思。
“缘”是一种因果,却又不是西方科学上说的逻辑。逻辑可以用科学上一加一等于二的方
式作出结论,因果却常常恰好一加一可能不等于二。
基督教《圣经》说:一粒麦子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麦子来。种子是因,果实是果,这
是比较简单的因果逻辑。从“缘”的观念来看,因果却不单纯只是种子与果实,因果可能
还包含了土壤、阳光、风、霜、雨、露、气温,包含着虫的侵食或传播花粉,包含着我们
意想不到的许许多多在因与果之间发生影响的必然和偶然介入的因素力量。
佛经习惯说:不可思议──不可思维,不可议论。思维与议论都是知识蔽障的无明,因为
对全部因果无知,因而容易自大,像瞎子摸象,摸到鼻子,就说象是管子,用自己知道的
局部作结论,评论东,评论西,坚持自己的结论不放,却恰恰好看不见全面的真实因果。
从小就常听人说:同船过河,要五百年修来。小时候听到这话,会忽然对身边匆匆擦肩而
过的人有不同的感觉。原来只是偶然擦肩而过,原来只是在捷运公共汽车上偶然同坐,原来应
该毫无关系的一个人,却因为这一句话,因为“缘”这一个字,突然有了不同的感觉。这
个身边的陌生人,这个原来毫无关系的存在,好像因为有了五百年漫长的修行等待,有了
这么深的缘分,等了五百年,才等到这一刹那。对如此短暂的一刹那,就突然慎重了起来
,觉得要好好珍惜。
东方哲学里的“缘”深深影响了大众的生活,影响了广大民众对待人与对待事物的态度。
东方许多文学戏剧都从“缘”这一字讲因果。因果义理容易讲得很深奥,玄之又玄。文学
戏剧却常常只是用一个浅显容易懂得的故事,让因果缘分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红楼梦
》是一部讲因果的小说,书中所有人物都是太虚幻境中注过册的,最后也都要回到太虚幻
境去销号。
我喜欢“注册”与“销号”的说法,好像我们入学,都要注册,最后也都要毕业。
太虚幻境有警幻仙姑,小说里时时出现,警示众生,一切的因果都只是虚幻。不止偶然同
坐是虚幻的梦幻泡影,父母的因果是梦幻泡影,夫妻的因果是梦幻泡影,兄弟姊妹,乃至
于纠缠不清的一切恩怨爱恨,最终也都是梦幻泡影。缘分因果里注了册,最终也要一一销
号。
《红楼梦》是一部佛经,却不讲义理哲学,只讲故事。故事读懂了,一样可以了悟因果。
洪荒中的一块石头
小说一开始,讲创世纪开天辟地的神话。讲颛顼、共工两个好斗的男人,打来打去,打得
不亦乐乎,撞断了天柱不周山。不周山撞断,天穹出现了大破洞,好像头上屋顶塌了,人
民失了庇护。女娲悲悯众生受苦,决定把破洞补起来。她就采集五色石,用来作补天的材
料。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流传很久了。《红楼梦》的作者藉著这一古老神话要讲他自己的故
事,讲生命与生命不可思议的因果。
女娲采集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这些石头用大火熬炼,熬成稠黏岩浆熔液,用来弥
补天穹的破洞。
三万六千五百,当然是时间的暗示。时间一拉长,我们自以为是的逻辑常常就显得侷促狭
窄。我们的科学至今无法回答时间的本质矛盾。时间究竟有没有开始,有没有结束?如果
时间有开始,开始以前是什么?如果时间有结束,结束以后又是什么?
屈原〈天问〉里一开始就逼问了时间的本质:“邃古之初,谁传道之?”逻辑只是有限时
间里对无限时间的尺寸丈量。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东方哲学极早已有提醒,用一支管子
看见的天,毕竟不会是天的全部,用一支小小的瓢去测量的大海,也毕竟不是无限辽阔的
大海全貌。
知识逻辑的自以为是,画地自限,恰好看不到真正因果中千丝万缕的复杂牵连。《红楼梦
》的作者在漫漫时间的洪荒里,却单单关心记挂起那一块没有用来补天的、被遗弃的石头

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都用来补天了,唯独剩下一块,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洪荒里不可稽考、不可知的一处山崖,大荒,无稽,不是科学逻辑可以到达的邃古之初。
穿过历史,深邃回溯,探寻到时间的最初。时间的最初,当然不是历史,是没有人类出现
的洪荒,是神话之初。那个时间之初,不可思维,不可议论。然而那弃置在大荒中的一块
石头,在孤独中有了感觉,感觉到被遗弃,感觉到无材可补天,他日日嗟叹,自怨自哀。
在极度空寂荒芜的孤独里,生命开始了自思自想。
众生
我们对众生的看法也可能有习惯上的局限。我们容易先入为主,看到“众生”二字,立刻
就觉得是在说人类,或至少是说牛、马、禽鸟、动物。
然而,《红楼梦》说的“众生”,竟然是一块石头。《金刚经》里说的众生很清楚,也不
只是人类──“若卵生,若胎生──”这是禽类卵生和胎生动物。但是《金刚经》继续说
的是──“若湿生,若化生──”这是极细小的菌类的众生吗?《金刚经》又继续说了─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这些,都是“众生”

所以,《红楼梦》一开始说的“众生”,就那一块看起来无思无想的石头吧。一块“若有
想,若无想”的石头,却开始“有想”了。这块石头,感觉到自己被遗弃,感觉到无用的
悲哀,感觉到存在的遗憾。一块石头,在大荒中的石头,有了自怨自哀,有了孤独中跟日
月的对话,有了跟晴雨的对话,跟天地对话。岁月流转,一块石头,它从遗憾怨哀开始,
有了自己漫长的修行。
经过不知道几世几劫,自经修炼后的石头,已经可大、可小。他从无想到有想,修炼成为
“神瑛”。“瑛”是一种玉石,玉石幻化,又修炼成为男身,这男身就在天上灵河岸边无
事玩耍游玩。
这块石头,取得有想的人的肉身,他便有情了。他看到灵河岸边,三生石上有一株绛珠草
。“绛”是血红色,“珠”是泪滴,绛珠,也就是血泪。
这初初修行成为男子肉身的玉石,看到一株草,产生了情感。因为怜惜,因为牵挂,有了
因果。他每天用甘露的水,浇灌这株草。草木原本也好像无思无想,然而一天一天受雨露
之恩,她也有了情感,这一株绛珠草,也自经修炼,长得繁茂,袅娜可爱,修成了女子肉
身。
这是神话,《红楼梦》一开始说的因果,是科学逻辑达不到的洪荒之初的故事。
人类还没有出现,洪荒中只是一块石头,一株草,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因果故事。
还泪
一块石头为一株草浇水,他们有科学逻辑不知道的缘分,值得读一读《红楼梦》一开始这
一段有关石头与草的故事: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
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去草胎木
质,得化人形,只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祕情果”,渴饮“灌愁水
”。只因尚未酬报那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著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受人雨露之恩,应该还,而没有还掉,心中就有郁结,这是因果。石头与草前世的因果,
要在人间偿还了结。
石头凡心偶炽,想趁昌明太平盛世,下凡造历幻缘;已经在警幻仙姑案前挂了号。警幻就
问绛珠草,灌溉之情未偿,是不是也就此了结。
那绛珠草说了极动人的话:“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
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是《红楼梦》故事的核心,一个关于“还泪”的故事。绛珠草因为受到石头幻化的神瑛
日日以甘露之水浇灌,天地精华,雨露滋润,这株小草日日修行,脱去了草胎木质,幻化
成了女体。石头变成男身,草木取得女体,这当然是太逻辑的头脑无法想像的因果。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想、无想,东方的因果缘分使生命在漫漫长途的修行中有了
慎重珍惜。
石头不断替草浇水,似乎也只是偶然。看到因为水的浇灌得以久延岁月的小草,或许也有
喜悦快乐吧。然而石头并无心有以后,他甚至也忘了这件事,知道人世有昌明繁华的地方
,动了凡心,就想投胎到人世间,去经历一段尘世因缘。因果恰恰好是连自己都无法预知
的生命关系吧。
石头下凡去了,那一株修行成女身的绛珠草,心里肺腑郁结著缠绵不尽的情感,石头忘掉
的因,却在小草心中结成一果。因果缠绵,正是《楞严经》说的;“以是因缘,经百千劫
,常在缠缚。”
缠绵,缠缚,都是因果。受人甘露之惠,没有此水可还,小草心中缠绵,她就想:石头到
了人间,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用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了吧。
这是东方因果,这也是东方以“缘”为核心的生命哲学本质。
“还泪”是《红楼梦》里一株小草与一块石头的因果。小草下世为人,做了林黛玉,她一
生总是哭。石头幻化的贾宝玉爱她,她也哭,贾宝玉对别人好一点,她也要哭。许多人读
《红楼梦》,受世俗主观意识影响,认定贾宝玉一定要跟林黛玉结成伴侣,他们有缘,不
结成婚姻,就仿佛是莫大遗憾。
但是,人世间的缘分并不只是做夫妻。
从《红楼梦》第一回故事开始,就说得明白,林黛玉来到人间,只是要还眼泪,只是要把
她前世欠的水还掉。她不是来成亲结婚的,成亲结婚是世俗逻辑,林黛玉的因果只是要把
眼泪还完,眼泪还完,她就了结了自己五内的郁结,了结了心中缠绵。
欠泪的,泪已尽──
“还”成为因果里修行的核心。民间生活中,母子夫妻吵架时,还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我
上辈子欠了你的──
因为是上辈子欠的,除了偿还,仿佛也就没有抱怨。上辈子欠的,所以此生要甘心来还。
还泪,还债,还生命,还恩,还仇,还爱,还恨──或者,如经文上说的:还头、骨、髓
、脑、血、肉──因果缘分,我们常常不知道,这一世来,是为了要偿还什么?
爱情里纠缠的眷恋与憎恨,生活里纠缠的恩怨与是非,战争里纠缠的生与死的搏斗砍杀,
是不是都是为了要偿还什么?
爱情中,双方纠缠,总是哭着、烦恼著,想把命都给对方。战场上,双方纠缠,搏斗砍杀
,见骨见血,都要取对方的头颅,取对方的命。不知道这两者,是不是都是一种偿还。
有缠缚,有缠绵,就有要还的东西吧。“还”,不只是还债,还债也许不难,还“爱”,
还“恨”,常常让人心力交瘁。
林黛玉是来还眼泪,因此她一生都在哭。有事哭,没事也哭,因为要快快把眼泪还完,还
完了,才能解脱因果。
你没事就哭的时候,就多懂了一点林黛玉吧!
恩惠也许比债还要难还。前世恨的记忆,这一世要还掉,忘掉。前世爱的记忆,何尝不是
要一一还掉、忘掉。《楞严经》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
缚”。所以“恨”是缠缚,“爱”也一样是缠缚。
《红楼梦》里,一时下凡,来到人间的男男女女,都是在警幻仙姑案前挂了号的。最后该
还的还了,也还要到太虚幻境销号。
缠缚的因果,好像只说爱情,其实并不尽然。
就在第一回,甄士隐手中抱着女儿英莲,有疯癫痴呆癞头和尚来抢。指著英莲说:舍我把
,舍我吧。又说: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东西抱在手中做什么?
甄士隐觉得是遇到了疯子,他把女儿紧紧抱住护住。这时和尚大笑,念了一首诗: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完全听不懂。和尚唱的是我们在庙里抽出来的一支签,签上诗句,文字都懂,但是
事件没有发生,诗句是没有用的。
这和古希腊悲剧里的伊迪帕斯王的故事一样,神谕文字都读得懂,神谕说:这男孩长大会
杀父娶母。所有的人都试图逃避神谕的诅咒,然而,伊迪帕斯绕了一大圈,最终应验了杀
父娶母的悲剧。希腊的逻辑,也试图看到更纠缠的因果吧?东方的缘的哲学,却是看到多
如恒河沙数的因与果,领悟众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千丝万缕的牵连。
全文网址: 美学系列/石头与草的因果 | 联副‧创作 | 阅读艺文 | 联合新闻网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996702.shtml#ixzz2Y05yByaf
Power By udn.com
作者: eisellovesmm (湘湘特穆尔)   2013-02-25 17:58:00
真的好喜欢蒋勋老师的文字
作者: tanoshinokk   2013-07-04 20:14:00
哇!谢谢你,能看到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