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铁增台北-丰原1.5小时快车?铁道学会再质疑:5车为1车绕道?
https://i.imgur.com/BrlvugI.jpeg
号志系统说明图。(铁道学会提供)
〔记者吴亮仪/台北报导〕
日前交通部部长陈世凯、立法院副院长江启臣主张以台铁开行台北至丰原1.5小时直达车
,以纾解高铁台中站周边交通拥挤的问题。
台湾铁道暨国土规划学会表示,台铁长期以来受到非专业的政治干扰,包含配合增站、增
停及直达车等,导致整个系统的服务品质下降;硬是开出几班宣示性质的直达车,不仅无
法疏解高铁台中站区周边的交通拥挤,更显现交通部欠缺运输专业思考的决策。
学会说明,台铁西部干线目前多为双线路段,也就是南北方向各只有一条轨道,却要开行
站站停靠的区间车和只停靠大站的直达车;当同方向的快车要超越慢车,就会产生所谓的
“待避/追越”问题,其排班是一门专业且复杂的学问,包含列车性能差异、号志系统、
轨道配置、路线条件与管理等。
学会表示,在目前状况下要增开台北开行到丰原1.5小时的直达车,台铁就必须至少使用
性能较好的普悠玛号(TEMU2000)或新自强号(EMU3000)列车,而且要把路线给“清”
出来,沿途遇到的区间车、莒光号,甚至是较慢的自强号,都要在有分支轨道(侧线)的
车站来“避让”这班高速通过的直达车。
在号志部分,台铁使用的是铁路常见的“固定闭塞”系统,以目前的系统而言,直达车要
不减速超过沿途的慢车,慢车就必须在直达车抵达超车点约3公里外(2个闭塞区间)前,
减速进站至侧线停妥待避。
学会指出,目前台铁在板桥到丰原间确实有南下北上各1班每天傍晚开行的直达车(273次
/282次),检视这两班车的时刻表,在板桥到丰原间都让6班沿线的慢车要被迫待避4至10
分钟不等,也就是说,每在尖峰让1班直达车冲刺,就可能有5至6班车要被迫让道,在目
前的台铁系统下,开设愈多北中直达车,就会影响愈多桃园、新竹、苗栗的通勤乘客。
学会指出,高铁通车后,台铁长期在政策上被定位为“通勤捷运化铁道”的发展主轴,交
通部历年办理的台铁立体化工程,也是以相同思维设计车站与轨道配置,增设了许多没有
多余轨道(通过线)的通勤车站。
这类配置适合通勤捷运化的运转模式,但如果要开行快速直达列车,通勤列车与通勤站就
很容易变成沿途的路障。
学会表示,通勤化与快速化本应可以兼顾,要同时追求速度与班次数(容量),就必须更
新现有的系统条件,例如更新号志系统,或是干脆兴建四条轨道,让双向的快慢车辆都有
专属的路线,避免快慢车间的冲突。
然而,台铁近年来进行的都会区铁路立体化工程,却都在规划时屏除预留四轨化扩线的想
法,让现在台铁在排班上宛如绑手绑脚。
学会表示,台湾对于铁道专业的忽视由来已久,政策经常在欠缺专业基础的状况下“快速
”形成,事后也没能再反思检讨,“以政领事”的结果,原始问题没解决,反而制造更多
问题。
高铁台中站周边交通拥挤问题的根源,不外乎是转乘设施不足、过度仰赖私人转乘运具、
动线不佳、公共转乘运具使用率太低这几个因素,也就是“站区与联外交通规划课题”,
应该透过调整站区转乘设施配置、整合车站与站区开发交通系统、消除联外交通瓶颈点等
方式去解决。
学会呼吁,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提出政策前应先厘清“需要处理的问题”是什么?高
铁在北部区间的拥挤,是北部运输廊带的公共运输供需失衡课题,不单只能以北中点对点
式的思维切入,而应该思考如何提升廊带的铁公路服务水准,及透过提升价格差异来引导
需求做更合理的分配。
真正面对问题并提出对症下药的方案,才是大家期待的专业政策品质。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93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