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台湾醒报发表时,改成<拯救出版业 要先调整观念>标题: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60720-SrKR
※内文:
台湾文化官员、艺文界担心出版衰退,努力救出版业。文学跟出版密切相关, 但笔者长
期跟台湾文学界前辈交流,认为如要救台湾出版业,应先改变文学界的想法:
一、放宽文学定义:
不知是保护自尊或其他原因,台湾文学界大多认为散文、部份类型小说、诗是“纯”文学
,其他都不入流, 大部份文学奖也以此标准征稿,限制了文学的其他可能性。
只是不少文学理论书提到,文学到现在都未有明确定义,既然现代民众常欣赏广告文案、
歌词、语录、顺口溜、新成语,且华文经典“宋词”是古代流行歌词, 所以文学的定义
不是问题, 甚至愈广泛愈好。
二、努力文化商业化:
台湾文字工作前辈米果, 曾说过“今年的员工旅游, 就让我这本书来买单吧”这句话,
意思是身为职业文字工作者,有责任协助合作的出版业者生存,毕竟出版作品要不少人力
、物力、资金。
因此很多出版业者希望作品畅销,得到更多营收以维持生存,只是部份文学界前辈不清楚
,觉得畅销书都是媚俗,也担心商业化干扰专业自主,没办法随心写作, 对此可先设底
线再投稿、跟出版业者谈合作。
三、找到目标读者:
部份文学界前辈觉得写作要随心,设定“目标读者”很奇怪,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型态、价值观多样,除一般营利企业,连没那么商业化的社福界,推出
商品、服务前都要具体设定目标群体,提高经营效率,尤其出版业大多是营利企业,知名
出版集团老板何飞鹏,说过“所有的想像都要数字化”这句话,所以设定目标读者非常重
要。
四、注重行销:
大部份出版业者即使经费有限,仍努力宣传出版作品,但文学界仍认为“好作品自然就有
人看”。
那么,前几年健保局推动补充保费时,没积极向文学界说明,稿费是执行业务所得,需交
补充保费,实行后引起文学界气愤,所以行销不重要吗?
毕竟笔者搭捷运、火车时,常看乘客拿纸本书、报纸、杂志,或手机阅读文字作品,且台
湾言论管制松, 别浪费这有利出版的环境, 文学界快改变想法救出版业吧!
※附注:
所以也呼应以下新闻最后两段提到,台湾作家不谙商业经营、作品有脱节时代的危险,
至于此作品最后一段所提情形,本人会找时间说明调查方式:
https://www.ptt.cc/bbs/eWriter/M.1467869771.A.5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