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出版界的新手,但想讲讲我自己理解的部分(我的观察啦)。
先从读者的角度看,实际上没在出版圈的读者可能多以为书的供应链是
出版社到书店端(无论实体或网络),因此不论如何出版社都是很赚的。(
虽然这是出版板,但请让我假设一下看板的人也有单纯的读者或者尚未踏入
出(ㄊㄧ)版(ㄊㄡˊ)界的人)但实际上出版社到书店端中间还有个经销
商。我的工作并没有直接对经销商,但记得大致的规则就是经销商从出版社
(假设五折,应该是平均数吧)进书后,再进给各通路(网书实体书店)。
就现况来看,经销商给每个通路的折扣不尽相同,因此每个通路卖书的
利润以及能打的折扣也不同。(之前有位独立书店老板在网络上算经营成本
给大家看,平均一天销售额五千元以上才活得下去,也就是三百元的书依照
我听说的小书店进价七折,如果跟着博客来卖七九折,一本书赚27元,一天
要卖几本才不会亏呢?)
如果我记得没错,所谓“统一定价”最重要的部分是这部分的折扣数,
至于销售端“不折扣”或“统一折扣”在小书店或出版社的立场反而抱持“
试推广”的态度,而非强势地要求马上订定规则。
去年文化部三场出版的“座谈”我都在场,独立书店联盟的代表一直强
调的“立足点平等”其实也是前者(书店进价折扣统一)。虽然这不是法律
意义上的公听会,但现场的确有“出版的游戏规则需要重新订定”的声音。
我觉得这反而是一项收获(当然商界规则商界订,这部分想必政府能施力的
部分不多)。
先撇除现场某网络书店大老与独立出版联盟的冲突(该大老似乎忘了折
让制度的发明据说与他关系密切而丢下“他从来没有从出版社手上拿任何一
毛钱”一句话后拂袖而去,小书店遇到的问题除了进价可能比网络书店新书
折扣高之外(实际上网络书店也的确是辛苦经营,暂且不论还有个投资者的
角色,该大老从无生有创造出台湾的网络书店市场的确不比诚品轻松,而网
路书店营运成本或许乍看之下比连锁书店高,但现在连锁书店目前似乎多是
书在收银机结帐后才需付钱给经销商,几乎是寄售,虽然他们仍然得养很多
店员,但现金流与折扣进货甚至买断相比的确多了很多余裕),最大的问题
甚至是经销商不愿意进书(因为运费成本大于书本身)。
折扣与运送意愿两个大问题在独立书店联盟成立“合作社”统一订书之
后应该初步纾解了(至于独立书店即使有合作社,偶尔还是会选择绕过经销
商与某些出版社直往的状况就当作是熟识或者各有其考量吧),但这并不算
完全解决,因为真要解决这问题唯有读者们接受阅读与书的价值这件事才是
正解。不过我想出版市场就跟流行音乐市场一样是回不去的,倒是可以想想
如何在纸本跟电子书之外还有什么能反映阅读需求(我倒觉得阅读需求从未
减少,不然内容农场是怎么冒出来的,而且内容农场进化得很快,除了开始
分众之外也养起编辑自己生产内容了)并且能获利的方式吧。(毕竟搞文创
兼卖书若真能打败网书怎么还是一堆人在诚品拍封面回家上博客来,诚品不
是文创到百货公司跟电影院大饭店去了吗)。
我自己觉得统一定价制度的订定其实还是可以在折扣数与期间的细节里
讨论到一个能让各方至少小赢或不像现在输得这么惨的状况,它当然不是解
决出版界问题的万灵丹,但至少是个“改变被玩坏的游戏规则”的开始。(
至于自由不自由的问题,我不想扣帽子,但某些爱强调自由的前辈倒是觉得
借由在受到全世界出版最不自由的国家之一做被限制自由的生意就可以强调
他们在家里还是很自由,这么M的想法恕我无法苟同。)
最后,讲得有点没逻辑,毕竟我不是出版系的,若有什么认知谬误的地
方还请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