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天空,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
https://imgur.com/aaFGWsX
个人在年改之前就登出了,任公职超过十年,幸运地有领到政府应该付的65%
离开公职的原因既不是钱给不到位,也不是心受委屈
(有专业加给,薪水在台湾算不错;工作委屈当然也有,但也没那么委屈)
会选择登出只是觉得这份工作无法继续提升个人价值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这份公职不能再让我成长
登出多年后,我从来没后悔担任过这份公职
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有机会大约每两年就轮调职务,历练不同工作挑战
加班虽然辛苦,加班费又低,但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工作,我觉得很值得
"Working hard for something we do not care about is called stress,
working hard for something we love is called passion." - Simon Sinek
本篇文章大致涵盖五点,最后以台湾与挪威公务体系的比较作为结尾
前二点比较适合对登出公职有疑虑的人,后三点比较适合对公职仍有热情的人
1.稳定?
这份稳定是生活的保障?还是创新的束缚?
留职停薪念完硕士之后,让我开始觉得这份稳定其实是种危机
离开职位两年后,回来发现做的事都一样,做的方式也一样
代表着这份工作虽然能给我生活的保障,却不能再让我成长
"You'll never get anywhere by staying in your comfort zone." - R.S. Grey
2.沉没成本?
好不容易才挤进公职窄门,登出值得吗?
节录维基百科的例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89%E6%B2%A1%E6%88%90%E6%9C%AC
"如果某人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
此时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沉没成本。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看电影的例子中,会有两种可能结果:
1.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但忍受着看完;
2.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退场去做别的事情。
经济学家们往往建议选择后者,
这样只是花了点冤枉钱,还可以通过腾出时间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来降低机会成本,
而选择前者还要继续受冤枉罪。"
个人觉得准备国家考试不太算是沉没成本,因为至少还有学到一些学识
虽然学识现在已经忘了差不多了,但学习方法是不会忘的
即使当初准备国家考试非常辛苦,也不该是现在忍受着这份公职的理由
"All we have to decide is what to do with the time that is given us."
- J.R.R. Tolkien
3.身心健康及家庭 > 工作
在不危害身心健康及家庭的情况下,为工作热情而加班是可以接受的
当工作开始危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或家庭和乐时,请开始考虑或建立其他选项吧!
"Work is a rubber ball. If you drop it, it will bounce back.
The other four b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