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nyurl.com/jhdnesb
给林全院长的一封信——公务员也想实践梦想
林(准)院长您好:
冒昧打扰,我是一位基层公务员,在政府任职五年六个月。
先对新政府展现出广纳各界意见的作法表达敬意。
台湾政府即将政党轮替,由民进党全面执政,许多国人应对新政府抱持不小的期待,蔡英
文准总统提出“盼未来台湾能让年轻人实践梦想”,更打动许多年轻人的心。
然而,身在公部门中,看到一些行政制度、行政文化上的问题,让跟我同时期进入公部门
的年轻人们,对于政治改革不敢期待。这种状况下,现在每年,却有超过10万的年轻人,
以进入政府为人生目标。
因此,冒着被标记的风险,我想提出一些这几年来的观察让您了解,也希望未来进公部门
的年轻人,能够有一个更好、能够发挥的公务环境。
首先,是研考制度。
基层承办人员遭遇研考地狱,每月、每三个月、每半年要填的施政报告、绩效评比、内部
控制、预算执行表、xx提案、成果效益分析、查证作业、网络系统表……光是这些表格,
就把承办人搞到无力,如果没有身处其中,真的很难体会这些杂事带给人的烦躁。固定填
写的报表成为一种形式,但实质的意义呢?目前的研考制度执行上,许多流于例行公事,
并没有发挥检视施政成效的功能。这些研考报表大多看的是“数据”,例如:人次、场次
、天数、件数,让基层人员越填越无感,而政府预算也都堆叠在这些“看数字”的计划案
中,根本看不到长期的愿景与连续的累积。我们本该是人民的仆人,现在,却成为数字的
仆人。如果要为现行绩效指标下个注解,就是:“只是告诉你我在做些什么,但是不要问
我做到了什么?”
再来,是审计制度。
台湾的审计制度,让“坏人不能做坏事,好人也不能做好事”。上周嘉义民雄收容所将所
内70只收容犬一次运到民间收容所,结果运送途中造成44只活着的狗直接死在车内。事后
检讨,原因是“将动物送交给领养单位一事非官方收容所的正常业务,预算非常难编。于
是官方使用了不人道但是省钱的运送方式,将动物移交给民间。不料,因为运送方式不人
道,导致了动物的大量死亡。”
这种审计制度,已实际造成生命损失,而看不见的制约影响更是无远弗届。原先设计来防
弊的制度,已让许多业务动弹不得,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但现在,反被审计綑
绑。工程人员在采购时,会采用最简单的方式,避免特殊规格及专利采购,以规避“图利
特定厂商”的风险。想采用创新工法,但却被审计要求提出说明“为什么非得用这种工法
/技术/材料,旧工法/旧技术/旧材料不行吗?是图利特定厂商吗?”
即使《采购法》第26条有相关规定,“如确有采用新发明之设计或工法之必要,于无法以
精确之方式说明招标要求时,可在招标文件载明特定之商标或商名、专利、设计或型式、
生产者或供应者,并允许厂商采用同等品。”试图让专利工法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但实
际上,各单位采购人员还是宁愿选择较保守安全的方式进行采购。因为,有心要把事做好
的工程承办人想在标案内容中明示采用新工法,必须冒着被会计质疑图利特定厂商,或被
其他厂商提出异议或投诉的风险……机关及个人在承受相对压力的情况下,除非是对创新
工法相当有热忱的基层人员,否则,在现行制度下,真的很难逆转这样的局面。
回到研考制度上,当公共工程执行率被当作指标,要求每年必须发包多少工程案时,造成
公务员很大的标案撰写压力,不得不与厂商合作,请厂商提供技术/规格等资料,这些都
是过去固定配合的厂商,长期下来,只是把公务预算花掉,并没有对产业升级有太多贡献
。
第三,是人事制度。
照理说,立法院或是地方议会应尊重行政部门的常任文官体系运作独立性,仅在施政过程
中扮演人民/政府间协调及行政监督的角色,然而,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选民服务非常“
私有化”,民代介入的层面五花八门,尤其在地方政治中,不论是政府约聘雇/职工/临
时劳力派遣/官方基金会……等等的人事任用,小至清洁队员、大至执行长,都可能成为
政治酬庸的分配,也都是选民服务的一部分。因此,不管是没工作讨工作的、或是有工作
想要升迁的,都得去“乔”一下,变成公门不能说但人尽皆知的祕密。
然后,原本应该是管理工具的考绩制度,变成“轮流打乙等”、“新人打乙等”、“调单
位打乙等”的不成文规定,所以不管做多做少,可能对考绩影响都不大,至于升迁制度更
是神秘,每每一个位置出缺,大家都要各方角力去争取。说真的,现在这个体制内“会做
事不如会做关系”,让勇于任事者得不到鼓励。要重新点燃公务服务的热忱,建议新政府
一来要约束民代干预人事的状况,二来要打破一体适用的考绩制度,根据不同职务制定评
比项目,让考绩能与职务对应,或是按照年资/职务属性分级评比,让认真的公仆能被看
见。
最重要的,必须破除“本位主义”的心态。
老实说,现在同一机关内,各单位间都壁垒分明,更遑论跨部门,甚至跨县市的合作。偏
偏,接下来许多的新挑战,都是需要跨领域沟通的,从国土计画、区域水资源治理、能源
整合、海洋事务、气候变迁调适、疫病防治、食品安全……等等,都需要跨领域/跨部门
的合作。
然而,台湾政府真正“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前几天听到产业界朋友无奈地说,六年前
从美国回台湾,看到的产业技术是前端的,结果六年后,他们公司已经跟菲律宾、日本、
欧洲多国签订合作计画,也有许多产品实际上路了,结果在台湾想提出个想法,跑了好几
个单位,却不知道到底哪个单位能负责协处解决法规、资源整合……这样的例子,不只是
单一产业发生的问题,但长久的行政文化使然,政府承办人可能只在意行政程序适法性,
却对产业变化无感。
因为新时代的议题复杂度高,不是单一领域人才可解决,跨领域合作势在必行,但是政府
组织并没有那么快能够适时地提出对应及修正,所以就产生临时任务编组的XX办公室,例
如:防灾办公室、食安办公室、低碳办公室等等……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是临时任务编组
,人从哪里来?对于各奉派支援的单位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闲置”人力给“捐”
出去,把单位内平时表现被动的人,给请到所谓的“整合”办公室。如果这样的办公室,
变成只是各单位安放“闲置”人等的地方,那真的有办法发挥期待的功能吗?另外,这样
的办公室因为是临时性的,被派驻人员即使很优秀,但却因为没有在直属长官眼皮下做事
,很容易在年终考绩时拿到坏成绩,也因此很难以吸引人才自愿到这样的办公室服务。
政府过去让人不敢期待的原因,整理成六字箴言,大概是“有关系就没关系”、“好人不
能做好事”、“制度赶不上时代”、“外行领导内行”、“政治凌驾专业”、“没弹性没
效率”,让身处其中逐渐被无力感吞噬,习惯例行公事、不敢想像创新……
这些基本面问题,看似微小,但却影响了整个政府的运作,我相信新内阁、新国会已准备
好,要带领台湾走出新的路,但庞大的30万的公务人员,仍然身处旧文化、制度中。
如果新政府真的要创造一个年轻人能实践梦想的台湾,那么以下是可以着手改变的地方:
摆脱数字研考的思维,回到研考制度的设计初衷,应该不只是追踪进度,而是,要看问题
解决了没。要达到真正的研考效果,应该厘清关键领域,接着清楚定义出亮点项目,在这
些项目上持续追踪,才不会在一堆数据中眼花撩乱。
跳脱资源平均分配才不图利特定团体、压低价格才是好采购的思维。比方说,以社区营造
为例:100万丢到50个社区,每个社区一年领两万,结果10年后,50个社区还是什么都没
有;行政部门一开始不愿意投注新技术,省了钱,长期下来却什么都没累积;倒不如,选
定重点,资源大力挹注。
一定要打破中央-地方分治的情况,必须要有区域整合,从国土规划及区域发展的角度来
进行各县市的土地利用/产业/水资源/能源……规划,民进党已全面执政,必须打破派
系问题,实际进行整合。
各行政部门要打破本位主义的情况,必须要跨域整合。对产业整合出单一窗口,让一个政
策延续5年以上;要产业升级,就要大胆的投入试验,然后再进行微调,如果不敢尝试,
什么都要采用过去的做法,那还是新瓶装旧酒。
行政部门一定要打破过去的惯性文化,最好能从中央开始,成立公务改革小组/跨域治理
小组,由中生代/年轻公务员进入研讨培训,择有能力的公务员快速培养成中阶以上主管
,才能创造出不同的行政模式。
很抱歉,让您看完这么冗长的一封信,只是很希望,许多公务圈的朋友,能有一个更具弹
性、更有成就感的工作环境。希望未来有一天,能抬头挺胸的说:“公务员是个有理想性
的行业”。
祝 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台湾
公仆 鱼凯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