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评论] 以生物物种喻两岸文化之谬误

楼主: csixty (shan)   2019-07-08 17:46:23
※ 引述《DJYeh (Yel D'ohan)》之铭言:
: 网志html版:https://yeldohan.blogspot.com/2019/07/blog-post.html
: 前阵子柯文哲市长在 Youtube 上录了一段影片(下附),用生物物种的形成来类比两
: 岸关系,说明他主张的 “创新是台湾唯一的出路”。这段影片不论在生物学、文化演
: 化、还是最基本的逻辑论证上都充满错误。
: (柯文哲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aZkM_ZLvjE )
此文相当偏颇,拉拉杂杂,招招乱砍,刀刀落空。
: 在影片中,柯医师首先说形成新物种(片中误称为“品种”)的条件是隔离,让突变
: 可以保存下来。然后宣称中国大陆和台湾因为从1895年《马关条约》到1987年开放探
: 亲之间几乎没有往来,所以两边是不同的物种。柯医师接着说因为现代两岸交流密切,
: 无法维持隔离,所以为了要保持主体性,必须加速突变,也就是说,创新才能拉开两
: 岸的距离。
: 我并不反对用演化生物学的概念来理解文化差异,但是柯医师的说明充满错误。大多
: 数的观众并不熟悉演化生物学,柯医师利用这点,先用极度简化的词语介绍生物物种
: 的形成,让观众觉得好像听懂了,然后马上用这简化的思维来类比两岸的文化,并跳
: 到他所谓“创新是台湾唯一的出路”的不当结论,这是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话术。
所以,“创新是台湾唯一的出路”是错的?
还是说,作者认为此结论太跳tone?柯是说要保有台湾的突变(自身的独特性)
必需靠创新,否则两边一交流,天然资源、经济规模、文化侵略力都不如对方,
就只能被同化消失。
: 用物种来类比两岸关系的不恰当
: 不同的物种无法生殖,但是不同的文化仍然可以交流。闪灵乐团结合中国、日本、以
: 及欧美的乐器和曲调,唱出台湾的歌。吴宝春也成功将台湾的食材混入欧洲的面包而
: 成名。甚至连排他性很高的国族认同,也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 将两岸的人比喻为两个不同的物种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是人,而对岸的人是不同的
: 物种,那就暗示对方不是人、不配享有人权。自古至今,交战的人们就是如此看待对
: 方,从而合理化各种不人道的行为,包括虐待、奴役、伤害女性和儿童。事实上地球
: 上所有的人都是同一物种 Homo sapiens,应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政治的目标是找
: 到共通点、是促进交流,而不是将微小的差异放大来制造敌我之分。
柯在影片中都说了,除恶勿尽、与敌共存、讨厌政党恶斗,作者却认为
柯将微小的差异放大来“制造敌我之分”?另外柯从不反对文化交流。
要比喻也得拿近似的类,不同的鸟类/哺乳类也是不同的物种,没有什么鸟/兽比较高级
或低贱,作者却偏偏拣了人类这种“单一”物种再对上“非人”物种来滑坡,
“将两岸的人比喻为两个不同的物种是非常危险的”显然过度诠释。
: 物种形成不是只能靠地理隔离或累积大量突变
: 一直到三、四十年前,学界主流都认为要先有地理隔离(影片中误译为“隔绝”),
: 才能累积突变,形成新的物种,但是现在大家已经接受所谓的“同域种化”,也就是
: 说不用地理隔离也可以产生新物种。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是非洲东部维多利亚湖里面的
: 慈鲷鱼,在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隔离的湖里,演化出了五百多种彼此都有亲缘关系的特
: 有种。另一个例子是菱蜗牛的左右旋,只因为单一个基因的突变,造成本来是右旋的
: 蜗牛变成左旋,而无法再根其他右旋的蜗牛交配,成了新物种。
: 两岸文化差异不是只能靠隔离或突变
: 光是中国大陆的内部就不是柯医师宣称的同文同种。光是在汉人之间有广东话、闽南
: 话、上海话和北京官话等完全不相通的语言。另外还有蒙古人、图博人、满人、苗人、
: 维吾尔人等不同民族。生活方式也从自耕农、游牧到完全融入自由市场的服务业都有。
: 这些差异是地理环境的差异、经济分工、以及栖位区隔的自然后果。这证明两岸不用
: 隔离也可能保持文化上的差异。
“隔离”是指交流不便,未必是彻彻底底的空间分隔。文化、语言的歧异由此而生。
: 柯医师在影片中也提到,两岸在1987年开始接触后,认同台湾的人反而增加了,他的
: 解读是因为看到两边不一样才发觉自己不是中国人。但其实生物学上正有一种接触后
: 反而增加差异的模型,叫作再加强(Reinforcement 或称华莱士效应),而且也已经
: 有研究试图将这种模型套用到人类文化上。简单来说,这是因为两边的差异造成在找
: 配偶或经济合作的过程中造成麻烦,为了确保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人,大家会更强烈
: 地标示自己是哪一边。依照这种模型,加强两岸接触正是加强两岸差异的好方法。
: 柯医师说因为隔离不可行,所以只能让台湾增加突变,也就是创新。但是,除了前述
: 少了隔离反而增强差异的例子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反其道而行,故意让台湾
: 文化保持不变,让中国大陆去改变,从而增加两岸的差异。中国大陆有微信、百度、
: 以及大量的资金,发展速度远比台湾快,而且抄袭的速度也很快,台湾如果要跟中国
: 大陆保持差异,更合理的作法应该是不要创新才对。有人可能会说:台湾比较小,所
: 以比较适合做创新。这在经济学上和生物学上都是错误的。从经济学来说,研发需要
: 非常高的资本,在大国比较容易得到,所以美国有硅谷带给我们那么多创新。从生物
: 学的角度来看,虽然人多的时候要花比较多的时间让大家接受这种创新,但是一开始
: 想要创造新的人也更多,根据木村资生的中性理论,这两个效果会正好抵消,造成突
: 变的累积速率跟族群大小无关。
: 文化差异不是保护主体性的唯一方法
: 加强台湾主体性的方法很多,包括用外交方式改善国际地位、加强军事实力让国际承
: 认、改善社会福利让国人们认同、本土历史教育、或是将各种多元的生活方式都包容
: 在台湾文化的大伞底下。
柯一直在说“包容”,所以这段是赞同囉?
台湾不变,让中国去变,嗯.... 愿上帝保佑你。
“从经济学来说,研发需要非常高的资本,在大国比较容易得到”...
未必,这就要看是什么样的研发囉,
: 透过制造文化差异来建立台湾认同,我认为是最差的手段。文化是全人类共享的资源,
: 人们有权利依据自己的爱好,依自己喜欢的文化传统来生活。如果人们在自然发展过
: 程中,开始共同想像两岸的差异,那也就罢了,但是如果政治人物为了服务国家的政
: 治,而刻意改变文化,那是对个人自由的攻击。
: 利用伪科学来说明政治主张是很危险的行为
: 在普罗大众眼中,科学往往给人一种绝对正确的印象。当柯市长顶着医师身份,用似
: 是而非的伪科学话术来说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一般人很容易误以为这是有科学背书的
: 唯一真理,而不是他一人的主观立场。包括纳粹的种族主义和共产党的唯物史观都是
: 利用这种手法建立自己的权威。柯P作为一名教授,拿着粉笔站在黑板前高谈阔论时,
: 应该要知道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人们对生物学、对社会文化、对两岸政治的认
: 知。
“如果政治人物为了服务国家的政治,而刻意改变文化,那是对个人自由的攻击。”
这真的是在说柯?他有这样做吗?
作者真的有看完影片?拥有人类行为生态/文化学/生物学专长的学者会写出
这种水准的评论...
作者: butten986 (白色的恶魔)   2019-07-09 13:35:00
那几个就是不懂科学又爱扯人家伪科学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9-07-09 17:23:00
物种和个体能用演化论解释没错,但文化这东西能怎么解释?难道要说灭绝的文化都是不适合存在的文化吗?这是什么鬼论点?
作者: enjoytbook (en)   2019-07-10 09:52:00
就是啊,标准又不是道德...
作者: Miule (Miule)   2019-08-06 15:56:00
用对的话来包装很有问题的话,这种诡辩手法早就是老套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