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XX9 (米鲁国王)》之铭言:
: 其实很多事情应该更在地的去看
: 所谓的中小企业 其实很多都是民间自营商/第二代
: 为什么推不动转型? 会有一些结构性的因素
: 首先很多地方上中小企业本身就是比较偏向自营/家族式经营
: 它的时代背景就是在当初经济发展时期法规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建立的
: 住商混合/违建
: 依赖在某种逃税/法律执行力不够/在地人脉掩护与人情关系
: 获利能力依赖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
: 我家附近就很多这种传统技术中小厂
: 他们有一定的获利,但你要它转型或合法化
: 它实际上又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和能力 风险太大
: 它也没有人协助辅导它顺利过度, 毕竟它们也是有家庭的
: 改变的契机除非是它自主歇业退休,否则就是第二代接手才会有动机进化
: 同时它们又与附近地区的同业或上下游有合作
: 所以合作模式也已经固定了 也就是说经济链的流动方式也固定
: 彼此之间也是存在互助
: 这是一个极度稳定的结构
: 你要改变它 除了激化竞争
: 或从土地不动产,税制下去下手
: 但这对于那些早就在超稳定结构的古老中小企业是很困难的
: 等于是挑战他们的生存权
板友上面分析的状况及提供的解决方式──
1. 激化竞争; 以市场机制自动淘汰无法生存者
或
2. 从土地不动产、税制着手, 以政府政策规范,
淘汰无法符合规范者.
在目前的情况下, 可能前者比较可行, 也比较符
合市场机制. 之前提的公民新创计画, 用意也是
以市场方式解决市场问题(除了资金来源是透过
大众集资).
: 政府就地合法的那些合法化 不溯及既往的政策也并不是个好办法
: 只是在拖时间而已
: 政府终究是必须严格执行法规才能让环境与公安劳动法规彻底落实
: 另一方面也才能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 政府并没有诱因,或者这些诱因距离在地中小企业太远,你也不能光拿棍子打
: 这会造成政策推不动, 先把诱因创造出来才有可能
: 你去看它的经营困难在哪里, 例如人力成本,例如土地迁移的困难
: 但在地制造业传产中小企业的资讯化能力低落 也没人力资本改变
: 它也没多余的资金可以迁移 改建 合法化
: 政府是需要一些主动引导出击的人力 任务型政策
: 有时候并不是给它们钱就够了 钱不是问题 问题是根本没人教没人问
: 传统小企业知道的都是信任圈内的人脉
: 已经认识的好友同业上下游
: 你必须在这些圈子中 想办法塞进去一些引导性人力
: 例如: 政府在中游厂商放一个政府出资的小团队
: 厂商给激励奖金的模式 负责解决包含中下游相关中小企业的厂商问题
: 协助法律/资源面/资讯面的帮忙
: 例如 帮忙介绍资讯化能对它有什么好处,如何引进更多自动化
: 介绍接外包做资讯化
: 很多时候根本是没诱因 而且也不懂how to/where could be / why should I 的问题
: 这些算是教育辅导人力 当作引导平台的部分
: 之后再用法律去逼 拿棍子去打
: 这样会比较有效
这听起来是相当理想的模式(以政府主导). 不过,
这似乎欠缺考虑到中小企业偏保守、守成的特性,
会造成板友后面提到的抗拒问题. 即使诱之以利,
也有可能该企业体质无法转型, 而造成政府后续要
付出更多人力、资源处理这样的企业.
另一方面, 也出在政府本身是否有这样眼光的人才
(及量). 这恐怕也是一个大问题.
: 不然那些传统自营小企业 虽然赚很多
: 但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
: 唯一能做的就是反抗/不配合而已
: 这些产业和都更/劳动低薪什么的几乎是一环扣著一环
上述分析很有道理. 不过, 在这自由市场机制里,
政府主导阻力会非常大(除非是政府自己扶植的创新
产业), 有各种声音可能跳出来反. 可能比较可行的
方式就是以市场机制解决市场里的问题, 也就是让更
多较佳的中小企业进去洗牌(这也是台湾中小企业产
业结构的优点; 中小企业相对容易组成, 只要有一套
较佳的运作规则, 让多一点有理念者可以进场去洗牌,
应该就可以逐步淘汰不良/无良中小企业).
: 很多时候光着急也没用
: 除非我们开始从这些地方去处理
之前提的公民新创点子, 用意也在实验出一套可行的
样板, 让更多人可以进去洗牌, 甚至若量够多, 可能
形成一个产业炼, 可能带动产业升级, 也能够改变台
湾就业、劳动环境.
不过, 似乎大家一方面自认是人才, 也自认能够分析
问题的根源、原因, 但要大家一起来解决, 就变成困
难重重......这究竟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