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台湾教育已与世界严重脱节 10年内可能...

楼主: GLSJ ( Anorexia )   2016-05-06 21:49:27
【转录来源】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54426
【文章标题】
台湾教育已经与世界“严重脱节”! 10年之内可能改名为“失业岛”
(作者:范畴)
【完整内文】
教育是用来干什么的?
走遍地球,万变不离其宗的,
可以凝结为两个思路。
其一,教育是用来训练人的生存能力的,
其二,教育是用来挖掘人这种生物的潜力的。
前者,着重的是受教群体的技能,
或曰竞争力,后者,
着重的是每一个个人的自我实现,
或曰人生幸福。
非常不幸的,后者的实现,
有赖于前者的成就。
用世俗语言说,就是“XX不能当饭吃”,
这个“XX”,你可以套进“自由”、“民主”
或者一些其他崇高的字眼。
但也非常吊诡的,
以前不能当饭吃的某些东西,
在人类经济变化了之后,
竟然变成可以当饭吃,
例如,“游戏”这个东东。
老一代视游戏为荒废,
但新一代人视游戏为一个可以用来吃饭的产业;
其他如“娱乐”、“设计”、“广告”、
“公关”等等都是。
总归来讲,“吃饭”和“活出精彩”两件事,
需要一种先后的顺序和有机的比例,
社会才会达到幸福。
次序弄颠倒了,人不会幸福;
比例失调了,人也不会幸福。
大哉问:台湾在这两件事上的次序排对了吗?
比例合理吗?
答案只能是否定的,否则不会有22K的话题,
也不会有“小确幸”这种概念的浮出。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台湾教育中的次序
和比例问题。
22岁以前不需要吃饭技能?
今天的台湾,
一个人可以从幼稚园到大学毕业,
完全碰不到“吃饭技能”这档事。
问题是,新一代的台湾人
每一个人都可以读大学,逻辑告诉我们,
未来几乎100%的台湾人,
22岁以前都没有吃饭技能。
与此同时,世界上的先进国家
早已在10年前就进入“学用合一”的潮流,
20岁、18岁、15岁、
甚至12岁创业的案例不断蹦出。
可以断言的是,以台湾当下的官方教育体制,
10年之后台湾在世界上的“吃饭技能”排序,
当落入“地球放牛班”行列。
极小一部份台湾人不会受到大影响,
那是老爸老妈很有钱的人,
他们老早把儿女的房子、聘金、
孙辈的出国教育费准备好了。
IQ 很高的人,也还好办,他们凭著高智商,
22岁以后再追世界,也还能混日子,
例如去替那些IQ比他们低很多的外国人做下属。
我们关心的是90%的台湾人,如果他们不行,
即使10%的“高等台湾人”
还能够嵌入世界潮流,
也不过就是那10%的个人造化,
而不是台湾整体的提升。
为什么台湾的教育会落入
“22岁以前不需要吃饭技能”的理念?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台湾曾经穷过,12岁就必须帮忙养猪,
18岁就必须进厂做工,因此大人们说,
不行再苦自己的孩子了,
必须让他们无忧无虑的念完大学。
其二,这是一个“精英误国”的案例。
台湾的精英出国留学,
但多半是短期几年的蜻蜓点水,
或只是关在象牙塔中努力,
对其他文化的理念、社会经济
其实并无深入体会,
然而虽然没有真正吃过猪肉,
但究竟看过猪走路,
因而回台湾后很自然就成了意见领袖
或位居高位。
套一句历史学家的名言来说,
“在瞎子的国度里,独眼龙就是国王”,
独眼龙看不到180度,因而容易形成偏见,
推波助澜了偏颇的政策。
其三,当然就是父母脑中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价值观;
大学数量越多,升学补习班的数量越多。
在教育这档事上,台湾还很中国。
结果就是,台湾的大学密度居世界之牛耳,
有人说是148所,有人说是165所,
单单这个确切数目搞不清的现象,
就透露了大学如雨后春笋的事实。
香港的大学数量是8所,照它的密度,
台湾不应该超过25所;
新加坡专校林立,但是正式的大学只有两所,
换算人口,台湾不应该超过10所。
人口两倍多的韩国则近似台湾,
全国冠以“大学”名义的学校有370所,
其中一半是私人办学,
属于国家层级的有43所,
然而,2011年李明博总统公开向全国宣示,
大学数量太多已经削弱了韩国的竞争力。
韩国教育部长也说,大学数量最好减少40%。
真正的全科大学,台湾有个20家,足矣。
30万到40万的头脑可以在
“不必担心吃饭”的环境中天马行空、
放任奔驰,比例上对台湾够了。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
如何提升这20家大学的世界竞争力?
如今,台湾第一的台湾大学,
世界排名在百名之外,亚洲排名也仅得14.
母鸡加公鸡,打通中央研究院
在学术上,台湾其实有一个秘密武器,
那就是由大陆1000万平方公里格局
带来台湾的“中央研究院”。
台湾才3.6万平方公里、2300万人,
若就台湾论台湾,
何苦去硬撑一个
帝国格局的“中央”学术机构?面对吧!
中央研究院已经日渐凋零,
何苦把自己放在一个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
就要凄然泪下的位置?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中央研究院内依然藏有龙虎,足以傲视亚洲。
只是这些龙虎都已落入平阳,压抑度日。
就像日本由当年的“脱亚入欧”
转为今日的“脱欧入亚”的觉醒一样,
中央研究院也应该有“脱中入台”的
彻底觉醒才是。
因此,中央研究院的学术资源,
应该和台湾的20家全科大学资源打通,
成为一个“母鸡加公鸡”的有机资源体系,
如此一来,一个领先亚洲的大学体系
指日可待。
如何打通,这点让学界、政界去辩论,
但终归不能又变成一个
“上级领导下级”的结构,
而必须类似一个互联网
互通有无的去中心化结构。
90%的台湾青年不读大学,去哪里?
去一个比“读大学”更美妙的世界!
那就是一个“学用合一”的世界。
世界已经实质翻转,
而台湾还把已经普遍的事实
当作“前瞻”来看,永远落后于世界好几步。
首先,技能学习以及创意突破,
在先进世界里老早已经“去中心化”,
而融入了各种不同的机制和机构。
虽然名义上还称为“老师”、“学生”,
但那只是语言的习惯赶不上现实,
“老师”早已不是老师,
“学生”也早已不是学生,
“教室”早已不是教室。
以MOOC的“慕课”线上学习风潮来看,
100万人在时差、地差之下同学
一门知识或技能,“教室”在哪里?
单一“学校”的“文凭”在哪里?
以中小学的翻转教室(Flipped Classroom)
来看,教室哲学已从“师道”转为“生道”,
塞知识已经变为自主找知识,
眼耳挂帅已经变为手脚挂帅。
以软件程式技能而言,
“编程”(Coding)的能力
已经成为孩童的基本能力,
就像加减乘除的基本能力一样。
10年之后,编程就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箱,
一个20岁而不会用编程解决问题的青年,
就像一个不会钉钉子的男孩,
或者一个分不清口红和胭脂的女孩。
台湾需要“大人之学”的学校,
165间还不够,500间还差不多,
但那不是现在的“大学”,
而是跟上世界“高新尖技能”的“专所”。
称为“专所”而不称“专校”,
因为那不是一个为了塞知识、拿文凭的地方,
而是一个学用合一、效果可认证的地方。
保留了20家真正的大学之后,
其他“大学”都应该转化为专所。
什么专所?啊,太多了。
例如,机器人(Robotics)专所,
3-D印刷专所、汽车专所,APP专所,
芯片设计专所,工业设计专所,
混合媒体专所、厨艺专所,游戏专所,
甚至种种“奇才专所”,
让天赋异能的ADHD(注意力不集中症)
或Asperger(亚斯伯格症)者
彻底发挥所长……在具体实施上,
专所完全可以和产业界以及创投基金结合。
企业若愿意,可以“前厂后所”;
投资界若愿意,
可以从青年入所一开始就导引创业。
所与所之间,可以依性质结盟,
形成云端的“技能交换、创意、创业云”
什么人格,什么潜力?别逗了
18岁不“读大学”进专所?
这是不是违背了“培养完整人格”、
“实现个人潜力”的教育原则?
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古董级的价值观。
首先,培养完整人格的工作,
应该在18岁以前就完成,
今日台湾需要“大学教育”
来完成青年的人格,其实是一种笑话。
人格的完成教育年龄越小越好,
台湾的教育单位把青年的人格教育都耽误了,
还辩称“大学”也是人格教育的一部份,
他好意思说,我都不好意思听。
再论“实现个人潜力”。
每个人的潜力天赋,
14、15岁时就已经可以展示无遗了。
一个15岁青年,在某种教育体制下,
若还看不出他的天赋潜力,
那只能说这个教育体系是个闷罐,
是个设计用来压抑潜力的玩意,应该被打破。
随手举例。
试问大家,在你身边,
有多少青年的某项天赋,
因为缺了某个单科(如国文、英文、数学)
的天赋,经年累月的受到考试的折磨,
导致了他的真正天赋不得发挥?
请问,在台北万华卖衣服的辍学青年中,
有没有数学好、逻辑好,
原本16岁就可以设计出精彩APP,
但因为国文、英文考试每次30分
而彻底憎恨学校的孩子?
再来,高中什么学科都差的青年
变成汽修高手,
有没可能在机器人专所中他跨入机器人领域?
请注意,我们这儿谈的是90%的台湾青年,
而不是那些有钱人孩子,
或者,那些凭著高IQ而能靠记忆
通过各种考试的孩子。
很多时候,那些坚持“全科发展”、
“通识教育”的人士,
其实反映的是一种精英的傲慢,
他们或者家里有钱,
或者孩子属于高IQ的一群,
因而忽视了只有单一天赋或另类天赋的孩子。
90%的台湾青年,需要的是学用合一的专所,
能够把他们的天赋和谋生技能结合的环境。
不提供这样的环境,
就是“大人”、政府、教育部的罪恶。
在当前世界的MOOC条件之下,
没有理由对孩子或青年的天赋缺陷
作出任何拔苗助长的动作;
何况,大部份被制式教育
还有考试体系判定为“缺陷”的,
其实是被压迫出来的,而不是真正的缺陷。
十年之后,
我们是希望看到大量没有谋生技能
且“科科平庸”的青壮年们,
还是看到经过专所认证、生活无虞、
自我感觉与世界同步、
闲暇时通过MOOC补充自己不足的青壮年们呢?
选择,在今天台湾掌权掌势的那群人手中。
要不要教育“部”?
在世界的潮流下,无人车,无人机,
无人物流,电子商务、网上银行、MOOC、
万物相连网(Internet of Things)
发展迅猛,今天台湾制式教育的内容
与世界脱节的程度,
十年之内可能就让台湾变成失业岛,
或者落为手工服务业的“小确幸岛”。
台湾的学术以及教育体系,必须翻转。
如果教育“部”不开始做,那么不要它也罢;
我们不能为了要一个教育“部”
而失去了教育的与时俱进。
社会能自力救济的,赶快开始自立救济,
翻转我们的教育机制吧,
若教育“部”拿着教育法规
来阻挡社会发动的翻转,那就打官司吧,
让道理摊在阳光下。
作者: kaikai1112 (骨髓捐赠match也是种缘份)   2016-05-06 23:45:00
Good
作者: miklos (义和团辅导长)   2016-05-07 12:50:00
教育界永远是最迂腐的一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