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 年轻人不投票 害到的是自己

楼主: mlkj (￾N )   2014-11-07 23:22:39
小弟在想想论坛发表的文章,综合经济学人“年轻人为什么不投票”以及邻国日本
一些相关研究、调查所写的文章,请指教。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352
年轻人对政治冷感、投票率低;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台湾,也发生在世界上多数国家
。比如说即将举行期中选举的美国,在上届(2010年)的期中选举中,18至24岁年轻人的
投票率仅有21%(全体投票率37.8%);而英国2010年大选时,年轻人投票率也仅有44%(
全体投票率65%);日本2012年的众议员大选中,20至29岁的年轻人,投票率仅有38%(全
体投票率59%)。
为了增加美国年轻人参与期中选举的意愿,美国知名女性时尚杂志柯梦波丹(
Cosmopolitan)甚至推出了“派对巴士”的企划,在选举那天提供充满点心、模特儿(
无误)的巴士,作为校园跟投票所间的接驳工具(最后是由北卡州大赢得此企划)。
针对这个问题,经济学人杂志上星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何年轻人不投票”的短文,来探
讨此现象。文中写到,许多年纪大的人会简单归咎到年轻人的“懒”,但这太没有说服力
,毕竟现在年轻人当志工的比例,可是比中老年人高上许多。另外现今世代年轻人的教育
水准高,且跟过往世代的年轻人比起来,更不会酗酒跟滥用药物。照理来讲,拥有这些因
素的年龄层,不应该会对政治冷感。
经济学人简单归纳出两个因素。首先是现在的年轻人,并不觉得选举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系
。如果拥有房子、小孩,公共政策也比较容易产生切身关联;偏偏现在房价高涨,多数年
轻人两袖清风,自然不觉得这些事务跟自己有关系,也就不去投票。 另一个因素,就是年
轻族群觉得没有人值得投,觉得投了也没有用。比如说法国的年轻人,有22%认为只有再发
生一次大革命,才有办法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而根据日本内阁府“本国与外国之年轻人
意识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的20岁世代年轻人,有超过61%认为“我个人的力量对政府没有
影响力”;有51%的年轻人认为“即使我参与了,想改变的社会现象也不会有所改变”。
其实年轻族群的投票倾向,对选举结果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欧巴马能在2008年跟2012年两
次胜选,年轻族群间的高支持度是原因之一;而以日本的例子来看,90年代后,20至29岁
年轻人投票率最高的两次(1993年的47.46%以及2009年的49.45%)选举,正好也是自民党
沦为在野党的那两次选举。 因为年轻人的支持会牵动选举结果,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觑。
而较不受年轻人喜爱的政党,也会技术性阻挠年轻人投票。比如说美国的一些州,对选举
人的登记有相当严格的限制,必须要有驾照、打猎执照或是护照才得以登记,但许多年轻
人并没有。虽然可以另外申请选举人证明,不过那也相当麻烦,年轻人自然投票率就低。
会提出这样法案的,自然是受益于年轻人低投票率的政党。 又比如说2012年台湾总统选举
,原本举办日期在三月后半旬,因为中选会决定跟立委并选,提前到一月中举行。但时值
大学生期末考时间,隔周又是旧历年假期,降低许多大学生投票意愿。这样表面上合法,
但实际上带有算计的技术性阻挠,也让年轻人投票率的重要性不证自明。
但是年轻人不投票,带来的结果是助长负面选举风气。因为现代多数选举,诉求的对象是
投票率相较高的中老年人族群,而这些人无论候选人多烂,投票意愿都还是很高。除了助
长负面的选举风气外,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教授吉田浩,去年(2013年)曾提出一份研究
,指出年轻人的投票率越低,政策的结果就越偏向照顾老年人,这对年轻世代会是伤害。
吉田教授收集了自1967年以来的日本参众院投票数据(以年龄层区分),他发现如果20至
49岁青年人的投票率低1%,未来平均每人国债或社会福利相关的支出,一年就会多13万5仟
日圆。所以年轻人不投票,放弃的不仅仅是改变选举风气的机会,未来的负担,也会以看
不见的形式存在。
自己的国家自己救,自己的未来自己顾。站出来投票,不要把为自己发声的机会浪费掉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