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englap (无想流流星拳)
2014-09-14 01:27:04※ 引述《abc1231qa (悌咖)》之铭言:
: 于是北宋除了给钱更大量进口文书和奢侈品到党项去
: 从文化上同化了党项人 解决了西戎外患 更扩大发展贸易
: 这篇影片是在强调 不论统治者是谁 武力强大的对手是谁
: 只有文化占优的那一方永远不会被消灭
: 因为你不可能用不文明的手段统治比你文明的地区
: 在认识到来自中共政权的敌对关系之后
: 我认为在文明程度、文化素质上我们是拥有竞争优势的
: 那么提高并扩大我们的优势就成了关乎存亡的重要一步
: 只是
: 台湾目前的局势
: 我们不知道"如何提升台湾人们的文化素养"
先想一个问题. 蒙古文化与中华文化相比, 谁比较文明, 谁比较优秀? 以
我们一贯从历史书学习的史观看, 至少在东亚, 没有比中华文明道统更优
秀的文化, 其他的都是蛮夷, 就算是西方, 也只是暴发户, 并没有比起中
华文化更有修养.
但这是事实吗?
我们称之为“不文明”和“野蛮”的蒙古人, 成功征服南宋, 他们的文化
真的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否. 我们对于文化和素养的观点, 往往拘泥于农耕
民族的观点, 我们认为农民最为刻苦耐劳, 但是能够在北方水土草原中游
猎生存的蒙古人, 未必耐劳, 却很可能比我们更能够刻苦.
草原民族尊崇勇气, 重视技术人员, 重视商业, 能实施严紧的法规, 尊重
宗教自由, 成吉思汗法典里反映了他们的思想. 蒙古帝国也许非常残暴,
但是他们并不能单纯视之为“蛮夷”, 他们并非没有文化, 只是我们的文
化常常不承认和理解, 这些也是一种文化品质.
所谓提升台湾人的文化素养, 这个说法, 留下了很多不精确的空间. 台湾
一贯的文化, 无论你们的政治立场, 是很纯正的中华文化. 这种中华文化
完全包括了所有好的部份与坏的部份. 而量度一个人是否有素养, 也是用
中华文化的呎.
台湾人一直跟着这个呎去塑造自己和社会, 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比方说
, 爱好稳定, 和平, 在各种事情上保守, 把“中庸”视为一种美德, 在没
事做的时候总把取得学历视为首选. 觉得当官是一种光荣, 讨厌商人取利
, 却接受从上一代继承大量资产依此生存. 讲礼貌, 认为性问题是污秽的
, 诸如此类.
而台湾人眼中一个有文化的人, 应该要读过名著, 能够说成语, 能够理解
古诗, 谦恭有礼, 中庸耐心而不偏激, 最好就是一个圣人.
以上的列表可能有错也说不定, 但是现在的台湾, 无疑就是按照这个蓝图
塑造出来的, 现在的台湾人, 增进道德的时候, 也是依这个蓝图去判断自
己是否有文化素养. 所以这国家, 有巨额的大学, 极高比例的大专生比例
, 硕士比例, 博士数字. 当台湾的学士比例这么巨大时, 为何我们还是说
台湾欠缺足够的国民品质, 文化素养, 以致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国家?
因为大家没有读好书吗?
因为大家不够有礼吗?
因为大家没有乖乖听家长话吗?
明明大家都做了自己一直相信, 会令自己成材的事, 把二十年的时间, 花
在读书之上, 为何这国家还能“国民品质不够”? 国民品质够的国家, 他
们是花比台湾更多的时间读书, 有更多的大学生, 更有礼貌吗? 如果读完
大学也无法提升自身的品质, 那为何还要读大学? 你们选了一个谦恭有礼
的总统, 这就是你们社会蓝图中, 一个理想的领导者.
这件事也无分蓝绿, 就说蔡英文, 也是一个谦恭有礼, 形象温和的人, 两
面都推出了最合乎这社会良好印象的人. 你两个选择, 都会得回一个谦恭
有礼的人.
因为这就是台湾大部份人对文化素养的定义, 这是台湾人的呎, 你们所谓
的人的质素, 就是讲一个人是否合你们课本上, 一直教的那种理想楷模,
那其实今天你们已接近你们了. 台湾人是所有华人当中最有礼的 (我们香
港人是最无礼的) , 谦恭的, 保守的, 有阅读风气的.
但你们还是察觉你们的品质不够, 不仅无法因为拥有这些品质, 而建立一
个伟大的国家, 反而这国家正陷入危机, 发展瘫痪, 节节败退, 在各产业
之上都遇上瓶颈. 在内部到处抹黑, 社会分裂, 利益输送, 裙带权贵横行
, 为什么?
因为这些正是你们的道德和文化里欠缺的部份.
你们再有礼, 就算拿到了诺贝尔礼貌奖, 都不会令你们可以动摇权贵分毫
, 你们觉得有礼的人很有修养, 可是就是动不了这件事. 你们努力读书,
努力加班, 努力工作, 却不会令你们变得有冒险和革新的精神, 大刀阔斧
的改革产业的弊端. 你们喜欢乖乖牌, 可是这些人面对诡计多端的敌人,
未必能想出对策.
也就是说, 台湾社会认可的“理想的人”, 就是一个不适合面对今天的世
界的人, 台湾社会所承认的“文化素养”, 并不给予台湾所有解决自己问
题所需要的品质.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怎样“提升国民质素”, 而是在于“改变对国民质素的
定义”. 我们要找出的是, 到底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国民, 会是一个怎样的
人, 什么品质比什么品质重要? 台湾需要的是重新定义道德, 以及定义人
的品质, 定义素养.
如果你问我, 我在这二十一世纪初观察, 这个台湾需要怎样的国民, 我会
依重要顺序的, 给予这样的要求. 上面的要求比下面的重要.
1. 逻辑思考
国民们应该自少(从幼稚园开始, 最迟是小学), 接受正式的逻辑学教
育, 并将逻辑学归入德育中的必要部份, 逻辑学的引入, 使国民们普
遍能拥有“证伪”的能力, 他们才能够辨清是非. 不容易受自相矛盾
的说话迷惑, 否则, 各种谬论都无法被识破.
2. 团结
团结并不是一种口号, 团结是要建立起“枪口对外”的意识, 从少开
始, 鼓励学生们结成团队, 以班为单位时, 自己班的是自己人, 别班
的对手. 但以学校为单位时, 则自己学校的全是朋友, 外校的全是敌
人. 一级一级的, 让学生分清楚, 内部的敌人对外时还是朋友. 才能
减少在对外人时自身钞裂的丑态.
3. 权责相等意识
让国民们同意一个人拥有越多, 得到越多, 就有越多的责任. 一个人
若拥有高贵的权位和财产, 他就理应付出更多, 有更多的责任, 受更
严刻的检视, 宽松是留给老弱和贫穷的人. 任何承受不起那么多责任
的人, 则也没资格拥有那么多财产. 这相当于西方的“贵族义务”的
概念, 骑士贵族拥有土地和财富, 也代表他们在战争时, 必须站在前
线冒最大的危险.
也只有这样, 台湾才能够拥有公平与正义, 拥有得多的人不愿付出,
拥有得少的人想付出也付出不了多少, 这样的社会自然会瘫痪. 而弱
小不仅不被保护反而被用圣人标准要求, 强者拥有很多却只懂养尊处
优, 最终也只会腐朽. 把责任挂在所有人的身上, 才能够使这个社会
一直处于敏锐的状态.
4. 崇敬勇气, 尊重失败
传统的中华文化, 害怕失败, 使整个社会弥漫着消极的心态, 大家宁
可不做不错, 也不想多做多错. 遇到事情时, 不是不敢出头, 就是枪
打出头鸟. 不做事的人反而站在道德高地, 做事的人却总是被责难.
这正是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没有把“勇气”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 而
把“失败”看得太负面. 要使这社会回复活力, 尊敬每一个有勇气去
做事的人, 尊重每一个因为勇敢去尝试但失败的失败者, 给予这些人
更多的机会, 社会的活力才会回复充盈. 而消极和什么都没做, 不做
的人, 不仅不应该视为稳健, 这种人才是最应该被责难的.
什么礼貌, 什么读书, 什么中庸, 请抛在一边去.
这些东西五甲不入.
当以上的事情做好了, 再谈礼貌不迟.
这些并不是什么完美的道德, 而是我认为台湾的文化应该向着这方面改进
, 否则就无法处理今天的问题. 有了方向, 把所有人都改造成如此, 就是
所谓的“提升文化素养”, 方向正确后, 就只是怎样使力的问题. 但方向
不正确, 再怎样使力, 也是徒然的.
我说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些都是西方社会建立国民时, 曾经用过的技
俩, 我就是把人家的搬过来而已. 其实这也意味着一件事: 台湾的社会其
实没有真的向别人取了经, 没有把西方的精髓给学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