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外国人:你们不需要英文名字,也应该为你的本名感到骄傲

楼主: carolmystery (:))   2014-09-11 18:46:01
※ 引述《higamanami (丸子头演员)》之铭言:
: 外国人:你们不需要英文名字,也应该为你的本名感到骄傲
: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68429/
: 电脑前的你们,是不是都有着一个英文老师取的英文名字呢?这件事情对你我来说习以?
: 常,因为无论是在学校或在工作上,好记的英文名字,往往成为了我们的代号。
: 然而在外国人眼中,亚洲人取英文名字却是一种怪现象。
: 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英文名字,而是要教会那些外国人,怎么好好地记住我们的本名?
: 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中文名字感到骄傲。
: ..........................................................................
我很为我的本名感到骄傲,
但我不认为有英文名字就抹煞了这份骄傲。
究竟为什么“想用别的语言取个新称呼”就叫做自我矮化?
这是外国人以他们自己的思考脉络来想这件事的结果。
有些人觉得被迫取英文名字、为了人家好唸就取英文名字而感觉不佳,
因此认同这类文章的看法,自然很合理;
但我们这些不抱持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希望被误解,
被误以为我们不晓得名字的重要性,
被误以为我们崇洋媚外、完全没察觉到另外取名的不合理。
其实不是这样的。
这是文化差异,无高下之分,
我们从小读的文学和历史,让我们受到中华文化很深的影响。
汉人的、六书文字的“名”,本来就只有最亲近的人才清楚。
亲朋好友可以互称“字”,
另外还会依据自己的喜好、人生经历、生活方式等,
随时取各种的号、别号,
在这个文化情境中,这是风雅、自在、才华的展现。
从前使用BBS和MSN,
就听朋友说外国人很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暱称天天在换。
那是因为我们并不认为这叫做“假名”啊!
而是从文化承袭了“称呼本来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观念。
而且,虽然刚认识的人要互相告知本名,
但在我们生活中,除非是孩子或学生,
直呼本名,若不是特别亲暱,就是特别不客气,
总是会加上各式各样的职称、敬称,
想装熟也常常直接改用暱称、绰号。
朋友之间,更换的暱称即代表更换的心情和生活,
拿来增加聊天话题和生活情趣,也很亲切啊。
另外,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差异实在太大,
硬要我承认翻译成的罗马拼音是我的名字,
我会强烈排斥,我觉得那哪是我的名字呢?
字型不见了、声调不见了、字与字煞费苦心的搭配与文化想像通通消失了,
心仪、欣怡、馨翊、辛懿,全都成了同一个发音,
完全无法区别截然不同的文字意象和父母命名的用心,
我倒宁可先有一个“初到贵宝地的别号”,
(别号当然也要用人家的语言好好取,
取个跟自己名字相关的或是典故意象上适合自己的,别犯禁忌或贻笑大方)
再慢慢跟别人介绍我的名字以及背后的汉字文化。
没介绍汉字文化,我根本不会认为别人口中那个发音是在叫我的本名。
一开始就把拼音后的名字丢给人家,
还不熟的人也不见得有那么多时间听你解释整套脉络,
对我来说这样不算让对方真正认识我,不算是尊重我的本名和文化。
名字这么珍贵的东西,透露时矜持一些也是文化特色之一,
我本来就来自一个别号暱称先行、名字在后的文化啊。
那之后,人家叫我哪个名哪个号,我就随人家。
由翻译老子的作家娥苏拉.勒瑰恩写的、
带着浓厚东方哲学的〈地海〉系列故事中,
每个人有真名,并另有通名。
通名给一般人往来互称时使用,
而真名慎重程度就像我们拿着生辰八字去字斟句酌一般。
只透漏给自己最信任、最亲近之人。
我觉得这很美、很浪漫,也很接近我耳濡目染中华文化后的价值观,
只不过是和“拼音文字、真名到底”的民族之间,有文化差异罢了。
人家不懂,就需要我解释,真正的交情与了解于此建立。
我比较喜欢以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名字负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