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社运成员访日风波,看台日社运交流问题 下

楼主: amraam (先进中程)   2014-09-06 23:24:24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066
日本左翼的主张与运动路线
比起日本右翼,日本左翼团体间的主张歧异性恐怕更大。不过若对照前述右翼主要主张,
左翼一般则持下述的见解:
1.反对天皇制与民族主义。
2.支持非战的和平宪法。
3.反省战争与殖民责任。
4.强调跨国公民间的交流与联系。
5.坚持民主价值,推动性别、族群平等等改革。
6.反对自由贸易,支持(各种版本的)社会主义。
左翼组织上的分歧往往让人不易掌握全貌,在此只能进行概略的介绍。战后由于美国选择
了与日本的旧右翼势力合作反共,反过来压制一度被解放的左派,而一度被放逐的战前军
国势力,又再次回到日本的权力核心。
日本左翼学生占领东大安田讲堂。
针对右翼所主导的美日同盟,与之对抗的就是的六零年代安保斗争。当时日本共产党由于
决议改走议会路线,加上史达林的恶行曝光与镇压匈牙利的群众运动,使得原先受日共指
挥的学生们对日共与苏共的信用破产,决定另起炉灶,诞生了所谓“新左翼”。
新左翼的学生们与公民团体、工会、农民团体等,在60年代历经了反安保、反越战、反学
费调涨、反成田机场建设等抗争。但在经历了组织间的数次分裂后,一部分的成员走向了
武力路线,但是武装行动加上不同新左翼团体间的械斗,反而失去了一般民众的支持,许
多团体走向封闭的(半)地下组织,也让政府取得了以取缔“过激派”之名,得以长期压
制与污名化社会运动。
进入八零年代,随着铁路民营化,支持着左翼政党社会党的国铁工会解体,左翼在政坛也
失去了足以跟右翼自民党抗衡的组织力量。当然,传统的反战和平运动、工会、日本共产
党等仍存续,包括受过60年代洗礼的人们在内,也有许多人仍在各个议题中努力,只是较
少采取街头路线了。
亲中左翼传统与其影响
日本的左翼组织当中,无论是基于共产主义同盟的意识形态,或是反美反安保的运动诉求
,在民主化前的台湾,作为右翼法西斯政权的国民党执政,以及左翼组织与思想被压制之
地,是敌非友。同样飘扬红旗的中苏,才是模仿或结盟的对象。
虽然台湾在民主化之后,不再是清一色的国民党天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变成了权贵
资本主义的温床;而对内维稳对外扩张的路线,则是大有日本战前的军国主义之风。但是
,维持亲中路线的左翼团体仍是不少,因此与台湾的交流对象多是选择同样主张反美反帝
的左统运动组织,或者是侷限于慰安妇议题、反核等特定领域。而日本社运传统上或多或
少都与左翼有或曾有过联系甚至从属关系,因此也往往忽略或排除了与台湾非统派社运的
交流。
就具体的经验而言,曾有位留学生参与了当地的青年劳动NGO的行动,并提出希望能促成
该NGO与台湾工运交流时,对方却回复他说,他个人很乐意,但由于上级组织仍坚守亲中
路线,因此无法与右翼亲美的台湾社运有往来。
此外,台湾部分独派与日本右翼的合流(例如参拜靖国神社、支持集体自卫权),以及对
国际议题的右倾(例如在以巴议题中倾慕以色列的“铁腕”建国。)对日本左翼而言又更
坐实了“台湾非统派社运都是右翼亲美法西斯”的指控。
机会之窗:311震灾后抗争与三月国会占领
纵有前述的种种历史因素,但局势并非一成不变,我认为日本的311震灾后抗争,与台湾
的三月国会占领,打开了一面交流的机会之窗,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邀访风波,正是从这扇
窗吹进来的新风之一。
首先是日本闭塞的街头运动,在311震灾后发生了改变, 311后的反核抗争打破了“上街
头=过激派”的刻板印象,有远多于以往的运动素人加入。一时之间,日本全国的抗争如
燎原之火兴起,此后更有许多新血挹注到反战、青年劳动、性别等各领域之中。随着自民
党政权的复归,重启核电与走向亲资本家与强化国家权力之路,有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愿意
站到街头上对政府说NO。
311震灾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台湾的钜额捐款,震惊了日本人。为了配合一个中国的外交
政策,以及与中国间的媒体协定,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与主流媒体上,战后的台湾向来是被
完全抹灭了。311震灾后这样的情势开始改变,因此在今年三月国会占领时,便得到了日
媒前所未有的关注。
三月国会占领,有几个触动日本社运界之处:首先是“占领国会”的行动,令日本人联想
起了反安保年代的国会包围与冲入的往事。此外,反服贸包括了“反统一”与“反自由贸
易”的两重内涵,让左右翼都找到了与此一运动的价值联结。右翼认为这是强化联台反中
战略的一环,因而迅速地展开邀访串联工作。在左翼方面,除了反自由贸易的固有立场外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传统上与台湾左统结盟的日本左翼,仍将此一运动定位为“台独
右翼法西斯运动”。但有大量新血涌入的结果,造成传统左翼亲中理念的影响力被稀释了
。有许多新生的社运组织,其一方面在组织上并不靠向特定传统的左翼派系,另外也对中
国共产党不抱期望,因此能够较能接受本次运动的“反统一”并非“反中国人”,而是不
希望受威权统治的主张。
其实就连老牌左翼团体的成员,其思想也未必一致。前面提到的青年劳动NGO成员即是一
例,此外一位身兼运动者跟学者身分的中生代日本共产党员,日前也对我谈了他对台湾社
运的“重新发现”:“我们一直都自命日本在民主政治与左翼思想方面,都比台湾更先进
。但在1980年代开始,台湾人就在街头上争取自己的民主,日本却一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我们日本左翼不能觉得自己愿意对邻国道歉就够进步了,必须确实地一起动起来才行。

311震灾让日本的街头走向复苏,各个领域的社会运动涌入新血,现在有许多运动者们,
也不再对与台湾的交流设下红线。而三月国会占领以降的一连串运动,更吸引了日本运动
者的目光,这正是彼此之间寻找共通点,开拓跨国交流与串连的机会之窗。
未来:从敌我逻辑到理念交流
透过以上的介绍,希望能让台日社运界往来时,除了“反中/反美”选边站,“敌人的敌
人就是朋友”的逻辑之外,能有更多的理念层次的交流,思考彼此为何而战的理由是否相
投,而当决定牺牲某些理念站在某一方时,又是否会成为更大的压迫帮凶。
当然,以理念为交流导向,固然能从两国的青年贫困、劳动、性别、自由贸易等各种议题
领域,发掘出更多能够对话的起点。但在双方放下刻板印象,开始互相了解后,或许才是
考验的开始。例如在理解了日本右翼的保守立场与修正史观后,对台独主张者而言,若有
价值扞格,该如何回应对方对台独的声援?而从日本左翼的反美反战观,又会如何回应台
湾面对中国武力与经济统一时,若不倚仗日美同盟,该如何自保的现实问题?
两国之间若能平等的交流,所带来的磨擦与火花,都将考验彼此理念的一贯性与正确性。
但比起期待从“先进国”经验中寻找标准答案,从交流中观照自身的主张与行动,进而发
掘出更多矛盾与疑问,或许才是国际交流的真正珍贵之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