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
刚过去的三天,我参加了钟肇政文学营,
第二天的上午,有一个时间的主题是“南北两钟的文学情谊”,
是讲台湾文学中两位钟姓的前辈:
北部龙潭的钟肇政老师,和南部美浓的钟理和先生,
在那个白色恐怖、连“台湾”两个字都不能说、
更不用说要提到“台湾文学”的时代中,(他们从1957年开始通信)
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两个人,
怎样从“文友通讯”开始, (可以说是当时的公民版吗)
在信里相互扶持鼓励,
从小小的几个人开始,在风雨中小苗一样成长的台湾文学。
其中,钟理和先生的孙女、钟铁民先生的女儿钟怡彦小姐,
在谈到两位长辈书信讨论的内容,
第一部份就说:他们两位都说“不怕批评”、
“乐意接受彼此的批评和修改”,
而从两人的通信看出来,
他们是真的带着深厚的相惜之情,
为了向在当时歧视他们的台湾文坛,
证明台湾青年也是可以写出优秀的中文作品,
彼此认真批判、修改彼此的作品,
以求进步,以求台湾文学说出台湾人的心声。
所以从他们的信中,看得到这种真实严厉却不伤害的批评,
我在想如果他们两位当初是在PTT认识,特别是在公民版上,
他们也许也会对彼此连推和连嘘,
但是这些连黄和连红之后,
应该是一种了解和满足、“大家漏气求进步”的鼓舞喜悦吧!
我想这是可以提供伙伴在按下大写X键要推嘘或箭头时,
在按下end键看到被推嘘箭头时,
可以反省自己的动机和度量,
思考lamda大提出的版务问题的一个思考角度,
谢谢大家!
PS1.
不好意思,手边没有资料可以贴出南北二钟长辈实际通信的内容,
想了解这两位是怎样推嘘对方的作品和意见的伙伴,
可以参考钱鸿钧老师编、草根出版的《台湾文学两钟书》http://goo.gl/jFYrcY
看当年那一代的台湾青年他们的书信,很感动的!
有的图书馆有电子书可以线上借阅喔!
PS2.台湾文学的南北两钟,一辈子没有见过一面,
但是钟理和先生去世前,交代独子钟铁民先生:遗作交肇政全权处理;
各位可以想见其彼此情谊之重,
甚至至今第三代仍然彼此往来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