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我对蔡博艺事件的看法

楼主: limitroy (洛书洛书咻砰啊)   2014-08-15 01:20:45
蔡博艺选淡江学生会长的争议,罕见地让我脸书上的“运动圈”分裂了。也因此,蔡博艺被
某些朋友戏称为“社运照妖镜”,揭开某些极端台派伪装进步的面纱(当然,对这些台派来
说是照出其他群体的天真与虚伪)。
我的确觉得蔡博艺是照妖镜,但是这面镜子主要并不是照出彼此互相误解以及过去掩盖在共
同敌人下的的矛盾,而是照出近年来对中国的谈法过于快速、扁平,以至于我们在面对中国
时眼界与战略的贫乏。
因此,虽然在结论上我欢迎蔡博艺的参选,但是这次在其他群体(姑且先不准确地称为非台
派)所持有的理由仍然十分难以说服我。各种“人权、价值”的辩护,都难逃一个大家心底
挥之不去的猜疑:如果“蔡博艺”不是“蔡博艺”,不是那个参与学运社团、太阳花、写书
的那个中国女生,根本不会有这种友善视角的待遇。甚至说,平常就广泛主张这种友善视角
的人(最典型的像是廖元豪)与这群运动者的光谱其实距离非常远。
或许如此,在面对极端台派近乎法西斯、连遮羞布都打算撕掉的说法时,这种论调仍然会被
视为“套路”或是“因人设事”而无法抬起头来。说到底,极端台派这套论述的温和版本与
大部分的非台派其实内在无法真的切得那么开,若真的完全抱持廖元豪式的立场而不认为中
国有别于他国因此需要被特别对待,318运动甚至不应该发生。而从制度上或是资格上进行
辩护,更只是维持最低限度的判断标准,而无法进入争议的核心。
事实上,就算并不因人设事,大部分论者对这件事情的判断也是非常个案式判断的。一些欢
迎蔡博艺参选,但原本在分类上比较接近台派的朋友,多半抱持“选个私校学生会也没什么
”、“保持这种程度的开放性台独才走的远”的理由而欢迎,但若换作“中国资本与其他外
国资本来台投资是否应该同等对待”,可能答案就不太一样了。
所以问题可能在于,我们有没有一个对中国相对有系统性的理解框架,来安置我们对中国的
各种判断?比方说,中国的现状是什么?优势、劣势又是什么?台湾的现状是什么?优势、
劣势又是什么?在这样的分析下,我们期望台湾跟中国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且进一步尽力凸
显台湾的优势而避免曝露劣势?
这种政治分析与判断无法假手他人,但藉著这个机会,我们或许应该参考林浊水的作法。在
此我无法多做展开,但在“共同体:世界图像中的台湾”一书中,林浊水透过对中国与台湾
之间经济、文化的调查,指出台湾当前仍无法取代的优势位置(各种中介地位与曾经“脱华
”后再回归华人世界的文化优势),论述了他心目中台湾与中国应该保持的关系,以及应该
如何让这种关系成为两岸的共同利益(比方说,至少在这本书写作的当时,他认为高度对外
依赖,使得“经济吸纳”、“以商围政”来边缘化台湾的作法极不划算,而台湾也应积极强
化自己的经济中介角色,和进入中国内需市场)。并提出“高政治性议题,各自以片面立法
或政策宣示的方式处理,并留下务实来往的空间;在低政治性的议题方面,则可以循序推展
”的原则。
我们未必需要亦步亦趋地跟随这本8年前的著作,但是这种分析态度是值得参考的。如果没
有办法作这些调查,就无法拟定出切实的战略(只会随时都觉得对方好强对方好可怕,或是
完全相反),缺乏战略的状况下不管战术上再灵活、再“个案判断”,都有可能变成“每个
战术选择都是正确且立竿见影的,但在战略上则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状况。
这么说吧,若中国真的是对台湾是一个特殊的国家,需要谨慎对待,极端台派的作法也实在
是过于偷懒了些。我觉得我们一直缺乏脚踏实地的社会力分析,而太多火凤燎原式的阴谋论
、对历史个案诠释权与正统性的抢夺。我也无法自外于这个批评之中,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
责任。
当然蔡博艺这件事情相对单纯,对我而言,处于“文化中介”与“低政治性议题”的位置,
没有不欢迎的道理。不过蔡博艺这件事毕竟是小事,透过这个案例我们要如何警惕未来类似
事件时我们的选择依据,才是更重要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