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青蛙学堂
http://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polypedates_megacephalus.html
农委会林务局
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public/Data/281010553471.pdf
成体特征:
体长:大型修长,雄蛙体长平均5公分,雌蛙平均7.4公分,雌蛙显著比雄蛙大很多。
头部:斑腿树蛙吻端尖,上唇白色,从吻端经眼鼻线及颞褶下方有一条黑线。
背部:背部深褐色或褐色,背部深褐色、褐色或浅褐色,有纵条纹、斑点、X或“又”字
型花纹,个体间变化很大。
皮肤:皮肤光滑没有颗粒。
腹部:腹部白色,腹侧有网状花纹。
前肢:四肢细长,有黑色横带。指间有微蹼,吸盘发达。
后肢:股部内侧大腿内侧有网状斑,网纹较粗,类似黑底白点状。
第二性征:雄蛙较雌蛙小,有单一咽下外鸣囊雄蛙有单一外鸣囊,叫声是微弱的“嘎嘎嘎
”,和白颔树蛙完全不同。。
相近种类比较:
台湾原生种白颔树蛙(布氏树蛙)和外来种斑腿树蛙成蛙的体型大小、身体颜色或
花纹都很相似,不易区分。
原则上,白颔树蛙大腿内侧花纹是细网纹,斑腿树蛙的大腿内侧花纹网纹很粗像黑底
白点。白颔树蛙背部通常有4条纵纹或细点,斑腿树蛙有纵纹、X或又字文,但变化很大。
白颔树蛙吻较圆,身体较胖,斑腿树蛙吻较尖,身体较修长,但不是很客观。
白颔树蛙和斑腿树蛙最大的差异在叫声,白颔树蛙的叫声是连续响亮的“搭搭搭”,
斑腿树蛙是微弱的“嘎嘎嘎”,完全不同。
白颔树蛙和斑腿树蛙的繁殖期都是春天及夏天,在静水域繁殖,产黄色泡沫型卵块,
蝌蚪的吻端都有一个小白点,无法区分。白颔树蛙一次产约300-400粒卵,比斑腿树蛙少
很多。白颔树蛙广泛分布在全台湾平地到海拔1000公尺的山区,斑腿树蛙主要分布在西部
的平地,目前仅在莺歌碧龙宫、台中石冈及屏东高树一带同时有两种树蛙分布的纪录。。
分布:
分布于600公尺以下的菜园、果园、公园等人为环境。是2006年在彰化田尾发现的外
来种,扩散非常快速,可能随着盆栽植物扩散。目前(2012年)已在台北市、新北市、桃
园、台中、彰化、云林、高雄、屏东发现其踪迹。
分析目前斑腿树蛙在台湾本岛的分布模式,发现和彰化田尾有密切关系。田尾是台湾
最大的花卉树木盆栽集散地,位于园艺特定区内的公路花园是田尾地区斑腿树蛙密度最高
的地区,在园艺行及路旁的沟渠,都能看到斑腿树蛙的踪迹。推测斑腿树蛙有可能意外引
进到彰化田尾,然后经由苗木或水草拓植到台湾本岛其它地区
繁殖期:主要在春天及夏天繁殖,斑腿树蛙的繁殖期从2月到11月,但北部地区比较晚,4
月之后才会进入繁殖期,4-9月为繁殖高峰期。牠们在晚上活动,白天躲在树上、灌丛或
排水管中休息。。
行为:
偏好利用农用蓄水池、水桶进行繁殖。雄蛙有单一鸣囊,晚上常常端坐在蓄水的水
桶上、藏身在水域旁的草丛里,或躲在树上的叶丛中或树干上,发出细小微弱、有点像睡
觉磨牙发出的“嘎嘎嘎”连续叫声,要仔细听才能听到。雌蛙受雄蛙叫声吸引,主动接近
雄蛙与之交配,产卵在水边或树上
卵:
卵块是圆形泡沫型,直径约7-9公分,刚产的卵块有黏性,常黏在水桶壁、水草、苗
木、树木、岸边草丛等处,呈黄色或蓝灰色。泡沫卵块外层遇空气会变干,但内部保持潮
湿,可耐干旱,因此卵块可以借由黏在园艺植物上运送到各地。根据吴和谨等人的观察发
现,雌蛙一年多次产卵,每次产卵平均600粒,可高达1000粒。
蝌蚪:
卵在一星期内孵化成蝌蚪,蝌蚪大型褐色,尾鳍高而薄,吻端有一颗小白点。蝌蚪
其约1.5个月,但会过冬,此时蝌蚪期可长达半年。蝌蚪对溶氧的需求不高,经常在很多
蛙类无法生存的污浊、低溶氧水域环境发现斑腿树蛙蝌蚪,适应力非常好。
心得短评:如果在野外有看到斑腿的话,请移除他们的卵块,避免继续向外扩散,
影响本土树蛙的生存。(忘了说,斑腿的原产地在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