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北欧模式,台湾转化(II)_民主机制

楼主: belleyyc (belleyyc)   2014-08-05 12:27:43
抱歉,先提醒大家,此文有点长。但若要了解北欧政策如何务实可行、
贴近民意,以及“民间组织”如何造成这样的结果,就一定要了解北欧
“直接民主”机制的运作。忍耐慢慢看喔:)
回到“集权”问题。北欧的集权,若硬要用此词,是有“背景性的”。
北欧在一战前,不少国家也经历过战争、内乱、贫穷等问题,加上北欧
本身自然资源不丰(除了挪威后来发现石油),政府需要出面解决问题。
这就类似,社会百废待举,民不聊生时,大多数人缺乏资源的情况下,
只能指望政党/政府出来做。这就是被批评集权的背景。
由于北欧制度的建立,瑞典是龙头老大,其他三国家(芬兰、丹麦、
挪威)都是依此而立,故在此需要简单提一下其执政过程与建设,有
助于台湾政党思考其走向。
当时的北欧多数是农民,工人次之,而又各自支持之农民党、社会民主党
(简称社民党),大家的生活水平是差不多的。因此,虽然社民党大老在十
九世纪末,就提出“人民之家”的党理念(也就是,让社会的运作像是个
“大家庭”),也必须透过“政党结盟”才可能取得执政。为此,社民党
与农民党结盟。这“跨党结盟”是重要的,因为它开启了社民党执政后,
能够与民间组织“共享权力”,也就是,能够开放决策与执行的权力与管
道给民间组织。这也许是台湾目前可以借镜的。另外,也因为“人民之家”
的理念,社民党面对不同的声音是采“融合性”的态度,而非“排除性”,
故重要政策的研议与执行,都是历经长时间社会讨论。
而社民党长年执政后,建立起“政府”与“民间组织”‘权力共享’的机
制,称为“民主组合主义”。民间组织透过以下六种管道,可参与政策决
策与执行:
1. 由民间组织就某一议题塑造舆论,启动政策议程。
2. 由政府或国会成立“政策研议委员会”,由相关各界代表担任委员,
就其达成之共识写成结论报告,公诸社会。
3. 第三个管道是前述政策研议结论报告的公开咨议,是未被邀请加入政
策研议委员会之民间组织及个人参与决策的途径
4. 其后即由“非专家决策暨政策执行委员会”(lay board),参考前
两个途径所得之社会共识,进行政策决策或起草法案
5. 民间组织与政府官员或政党的非正式关系
6. 政府将部分施政委托民间组织
北欧政策的决策与执行,能够务实、贴近民意,施行直接民主,很关键
的是“政策研议委员会”与“‘非专家’决策暨政策执行委员会”。
前者原先是为因应经济计画与薪资协商而设,其组成元素为劳工组织、
资方组织、政府三方,而以全国性的庞大劳工组织及资方组织为先决条
件。故,如之前乡民呼吁,“组工会”是重要的(这留待下部份再来谈)。
后来因应福利政策,而有福利使用者组织(老人、家长等)参与。此外,
这个机制是普及公共照顾政策的研议、决策与执行之所赖。透过此机制
而达成的社会共识,让福利国家能够随着社会结构与需求的改变而有所
更新。
“政策研议委员会”能够因应社会结构与需求的改变而有有所更新,主
要在于,委员会写出的结论报告(政策提案),会公开征询社会各界的
意见。此时,社会会针对此议题进行讨论,媒体、工会组织等都会不断
地从各个层面“分析”该政策的利弊得失,包括其背后的意识形态等,
务求充分讨论与了解。重大政策,有时还历经两年或以上的讨论/辩论。
若有重大争议,则会进入委员会重新研议;若无重大争议,则交由政府
部份执行或国会立法,接着,再由“中央/国会”层级的“民主组合委
员会”执行,而“地方”的“民主组合委员会”会依此执行。此为民主
沟通机制由“上而下”。
若政策在地方执行,出了问题,会先在“地方”层级的“民主组合委员
会”处理与解决(因为有地方性差异)。若地方无法解决,则会往上回
报给“中央”层级的“民主组合委员会”,再由中央层级的“民主组合
委员会”汇整提报给政府部份或国会,然后此问题会再回到“政策研议
委员会”的手上,研议与商讨可能的解决方法,或修法,或提出新的制
度。此民主沟通机制为“由下而上”。
政策的决策与执行,由中央到地方(“上而下”),再由地方到中央
(“由下而上”),形成了民主的“双向沟通”的直接民主模式。老师
也把这个制成图,请见下方连结中的“民主组合决策与执行机制”:
http://theater-of-nordic-ideas.blogspot.tw/2008/10/part-ii.html
而所有北欧国家政府(各部门)的决策及执行委员会,被称为“非专家
委员会”,突显决策的主体为人民,或人民的政治意志,而决策的目的
则在于保障人民需求的满足,是民主政治的深度实践。换句话说,专家
及政府部门并不是委员会的主体,他们的任务在于服务人民的需求。
简言之,一战后,北欧施行的“中央集权”,是透过其“集权”,先稳
定经济、就业,同时鼓励“公民参与”(先“组织”、积极参与),而
后建立起“中央-地方”的“双向民主”机制。
将之应用在台湾的状况,则有几个条件要具备,才可能让这套制度建制
起来:
1.要先让以提升中下阶层福祉为考量的政党执政:
这点可让中下阶层的整体素质提升。
2.公民的“参与度”要高,组织才有代表性:
这也是为何北欧制度在台湾已经推广多年,却迟迟无法普及的原因。
许多台湾的“民间组织”,包括不少NPO,都是kmt的扶植起来的,一
切以kmt那套思考模式,在打击此模式的建制。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更加肯定公民版的存在、以及诸多乡民们动员
组织起来的重要性。感谢大家!
作者: leontj (leon￾ [D)   2014-08-05 13:22:00
台湾要走北欧模式,大家都要换脑袋才有可能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4-08-05 13:41:00
脑袋转不过来
作者: zoobox (zoobox)   2014-08-05 14:09:00
谢谢分享北欧政策决定过程。请问“非专家委员会”和“国会他们除了立法以外,“执行”的部分lay board是如何执行?也想请问关于北欧的历史、理念和制度,可以从哪里多了解?
作者: dian9 (点点)   2014-08-05 15:01:00
谢谢分享~
作者: zoobox (zoobox)   2014-08-06 11:25:00
谢谢b大回复,努力消化中啊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