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Je5_oiQ ]
作者: rhino0314 (rhino)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爆卦] 图文解析“新生高地下化”政见可行性
时间: Tue Jun 17 23:34:06 2014
当“新生高架桥”变成“新生地下隧道”,会是什么光景!?
图文好读版 http://blackdickpower.blogspot.tw/2014/06/blog-post_17.html
前阵子下届台北市长参选人连胜文先生赴日取经后,带回了“新生高架桥地下化”这个想
法,身为一位结构工程师,恰好桥(桥梁)涵(隧道)是我的专业,手边又正好有些新生
高、地下隧道的资料,便想与大家聊聊新生高架桥的现况、以及分析新生高地下化的可行
性。
http://goo.gl/BI3Eq0
图:台北市新生高架快速道路
台北市于1973年开始办理快速道路建设计划,至今约30年余年,共计完成了环东系统(信
义、堤顶大道、环东大道、基隆路车行地下道及高架道路)、环西系统(洲美、环河南北
、水源)、市区内系统(新生、建国、市民)等多条快速道路。这样的快速道路网络带给
市民极大的便利性,一个台北人一天可能都会走过其中的好几条。
而本文的主角“新生高架快速道路”,即是在第一批计画中被设计完成的高架桥。新
生高架快速道路总长3.91公里,北起士林中山北路南抵金山济南路口,是台北市内第一条
南北向的高架道路,在当时可是台北市重要的交通干道。新生高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其
建造年份较早加上台湾经济提升,现今桥上的车流量(车载重)较三十年前多上许多;再
者早期的桥梁结构设计考量比较不完备,尤其是在921大地震之后,桥梁结构对耐震能力
需求的考量提升许多;加上从前较无桥涵保养维护的观念,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锈蚀、
支承变形、墩柱开裂、植物滋生等现象屡见不鲜。
为确保安全,台北市前几年实施了新生高的补强改善工程,针对基础、桥墩、防落、
铺面、护栏、甚至桥下景观进行全面性的改善。但此工程不仅工程黏着剂出现问题,郝市
府也因此工程弊案缠身(http://ppt.cc/E6DI 、http://ppt.cc/vyOJ)。近几年对新生高
架桥的存废论辩不断,因此有人提出了拆除新生高架道路、还原成露天河川的状态,除了
可以改善当地环境,也可提供台北市民一个亲水的空间。(不要怀疑,这个构想不是柯文
哲先提出来的)
http://goo.gl/4YYh0l
图:韩国首尔清溪川景观绿化工程(拆除原清溪高架桥)
无论北市府的最终决定如何,新生高的存废确实有资格成为台北市市政建设的主议题之一
。当身为下一届台北市长参选人的连胜文先生,在媒体前说出了“高架道路地下化是可行
的,可应用于有卅年桥龄的新生高架桥。”、并在之后又补充“技术可行但很贵。”、和
“这是一个前胆性想法!”时,有大半的人都笑傻了。笔者身旁朋友大多有土木、结构工
程的专业背景,会有这样的反应我不意外,但为何连一般民众(可能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
的泛蓝支持者)听到这些话也是相同的反应!?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的说法“感觉”不可行。而感觉不可行的原因不是要把新生高
架桥拆掉这件事,而是要把“新生高架桥地下化”的这个手段。你甚至不必知道以前新生
高下方有瑠公圳(其实是堀川,也早就被填平了),也不用知道台北盆地根本上是个软弱
土层的代名词(数千年前台北盆地是个大湖,我们现在踩的台北土地是长久以来大量泥沙
沉积而成的),大深度的地下隧道要考虑的状况非常复杂。
一般人会想到的应该是:下面不是有台铁通过吗?不是有高铁通过吗?不是有捷运通
过吗?其实这就够了,工程的世界是很需要专业知识及好的逻辑做搭配的,高架桥地下化
绝对是一件可行的事,只是在台湾还没人做过而已。但什么样的人会在没有相关工程经验
、且首次施作可行性评估时,就选择把它应用在“感觉很困难”的新生高架桥上面?我们
的连公子,似乎感觉出了问题,很遗憾他没办法成为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反正他也不
会在乎)。
http://goo.gl/bKw7Eh
图:连胜文东京取经带回“新生高地下化”灵感
所以接下来就是我们结构工程师的事了!在此就积极的跟大家聊聊关于连先生一定也不知
道的:所谓“技术可行”部分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至于“多少钱”,请不用去详
究了,我只能说现在任何人说的金额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炒新闻的价值),李鸿源老师
是个值得尊敬的工程前辈,但就算是他说出来的两百亿也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实际上只会
更多,而且会多出很多很多。
首先,你必须想像:“高架桥地下化”要建造的隧道,不是一般的隧道。一般的隧道
是车子进入入口的山洞后,一路往前直至出口才重见光明。原先高架桥的好处就是能在各
个路口有匝道可以顺接平面道路(加上省去停等红灯、车辆单纯、限速又高的关系,所以
才被称为“快速道路”),所以新生高改建之后的“新生地下隧道”无法单纯的只是一个
从金山南路进入地下段后,便一路到士林中山北路才有出口的地下隧道,而是要和原先一
样,在八德、长安、南京、民生等各个路口都有匝道顺接平面道路,否则就失去原先“快
速道路”的意义。
那地下冒出来的匝道口该如何和每条道路顺接?地底上上下下的匝道网络如何闪避既
有的地下结构物?基本上你可以用蚂蚁窝的概念来想像连公子想要完成的地下隧道,而通
过好几颗盘根错节的大树底下是这个蚂蚁窝的大挑战。况且“新生地下隧道”光是进入洞
口的向下高低差便达几十公尺,若路线线型没抓好的话大概会有六福村火山历险的感觉!
http://goo.gl/c2q8Nk
图:地下蚂蚁隧道示意图╱六福村火山历险
再者,因为新生高架桥会通过捷运、台铁、高铁等地下隧道路线,这个接着兴建的地下隧
道一定要在它们的下方开挖,大深度的地下隧道除了地质状况的问题之外、又面临要在原
本营运中的路线近距离施工的问题。要知道在空无一物的土地下开挖一条隧道和在一堆管
线、隧道下方更深的地方开挖另一条隧道完全是不同难度的两件事,更别说中间还有上上
下下的匝道。
地下开挖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地沉陷,用各种手段防止沉陷、考虑邻近结构物的完整
性及安全一向是地下开挖最重要的事情,而这座“新生地下隧道”要在地面上往下到几十
公尺深开挖,如果使用潜盾工法,过程中要经过多大范围的地盘改良、固结灌浆、支撑实
在很难想像;又万一一个失手让土地沉陷了,上方的结构物、营运中的捷运、高铁、台铁
上的旅客不知会受到怎样的灾害。
http://goo.gl/AmtMPB
图:地下隧道开挖引起土壤沉陷╱潜盾工法建物保护
最后,来聊聊隧道安全的问题。隧道和桥是两个很不一样的结构空间,这样的公路隧道有
著密闭性、地下化的特性,当发生车辆事故、事故导致火灾、或是像之前纳莉台风造成严
重水患的时候,灾害处理的各项救灾工作是和一般道路截然不同的。在我们真的有能力能
完成这样庞大的地下隧道工程之前,我想我们需要在地下隧道的灾害抢救、安全管理上下
更多的工夫才是。
http://goo.gl/VsijNB
图:雪山隧道交通事故导致火灾╱日本笹子隧道坍塌
其实还有许多不同面向的问题都很值得讨论,像光是把新生高架桥拆除这件事情就有很多
东西要规划了,毕竟现代拆桥不是跟古代一样把桥砍断或是烧毁这么简单就能办到的。话
说回来,一定有人会想问我,到底新生高架桥危不危险?是不是所谓的“危桥”?有没有
拆除的必要性?
基本上我给大家两个观念:第一、年代较早完成的桥梁,基本上一定比较晚完成的来
的“没那么强壮”。这是无法避免的,主因是设计结构物所依据的设计规范,经时间的淬
炼、知识技术的不断精进,规范品质和完整性会与日俱增,以致当以现今的规范去检核旧
桥时,都会有需求不足的状况发生。但现今的新生高架桥经过前些年整体性的补强改善工
程,其中钢板包覆补强、基础的地盘改良、施作防震拉条和止震块,都能有效的提升结构
的耐震能力。故老旧归老旧,笔者并不认为现在的新生高架桥有到“危桥”之列。
第二、新生高目前仍是台北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干道,负担的车流量并没有到所谓“拆
除影响不大”的程度(我实在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哪里来的)。虽说大众运输网络渐渐趋之
完整,但新生高(特别是在尖峰时间)还是吃下了一定程度的交通流量,如果没有其他交
通备案纾解分流,拆除新生高势必将造成区域性的交通瘫痪。
综上所述,不论是要“拆桥现圳”、或做个“地下隧道”,以都市永续发展的考量来
看,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向,许多国家、进步的城市都在渐渐的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怎么做
?何时做?在哪里做?可以请这些台面上的政治人物,用一个认真的态度面对这些市政建
设吗!?而不是每次到了选举前就一副想用“建设噱头”来骗选票的态度。
马总统还会说说“利大于弊”,希望连先生之后提其他市政建设案时比较一下利益、
想一想细节,其实话说出口之前若能先用点脑,许多话不用讲出口就可察觉是失言了(省
的后来一直凹也很难看)。我一直觉得市政建设的方向、市政首长的脑袋,是决定一个城
市发展高度的重大因子,在世界级城市的舞台上,台北市着实还需要更多的进步。“新生
高架桥地下化?”连先生,你还是先别闹了吧!
FB分享连结:https://www.facebook.com/BlackDickPower/posts/143344026025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