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国民党的问题在哪?---689教你看懂689(1)

楼主: nomorepipe (不管了啦)   2014-06-14 22:04:44
前言:
6月初香港中评社举办座谈(X)取暖(O)会,邀请资深689与8.4大老参加,
告诉你为什么689到现在还是689。文中包含689支持KMT的理念、689对内
部的分析,689怎么看现状媒体、教育、经济、选战等。
p.s.本文非常傲娇,请有看到689如何鬼打墙的心理准备
考量689薄弱的阅读能力,和节省看官的脑细胞和眼力,本鲁号于各大段
会先做重点摘要。本文为会议逐字,原文很长,预计以不定期连载将全文
放上来,想先看完全文可到原文网址:
中评社:国民党的问题在哪里?
http://goo.gl/nTsqqA
出席者:
政治大学前校长 张京育(主持)
国民党前文传会主委 李建荣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东野(8.4)
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教授* 林忠山(*实际职务副教授)
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彭锦鹏
中评论坛:国民党的问题在哪里?
  中评社台北6月12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月刊不久前在中评社台
北会议室召开座谈会,邀请国民党前文传会主委李建荣、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
中心研究员吴东野、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教授林忠山、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彭
锦鹏与会。座谈会由政治大学前校长张京育主持,与会者面对“七合一”选举,
就国民党所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各自给出了精辟的见解。《中国评论》月刊6月
号以《国民党的挑战与前景》为题,详细刊登了与会者的发言,文章内容如下:
      张京育:开场白
四个问题:中国国民党的理念、马囧和其他派系势力、中央和地方角力、七合一
选举的影响
  今天中评社邀请四位学者专家举行座谈,主题是“国民党的挑战与前景”。
  今年底台湾有重要的七合一选举,大家都非常关注这场选举的结果、过程如
何,主要左右选民意向的问题为何。另外,大家也关心执政的国民党,因为国民
党在行政、立法都占有优势,七合一的选举虽然不是“中央”层级的选举,也可
能被认为是马政府第二任领导的期中考验。马政府执政5年,到底政绩如何、政
党表现如何,也可能是选民投票的取向;随之而来的2016大选,这时国民党本身
团结的程度、推出的候选人,以及最重要的反对党─—民进党的团结程度、候选
人,两党彼此间的政见等,也成为大家设想的目标。
  首先是国民党的理念面,国民党究竟是理念型的政党,还是已转换为选举型
政党?或者兼而有之?当然选举是任何政党都不能避免的,但也很少有政党完全
以选举为取向,而完全没有自己的理念。所以我们到底怎么看国民党?如果认为
一切都是选举至上,对国民党的发展是利或弊?国民党目前在“国家定位”、统
独选择、发展政策、民生等议题上,到底是实用主义、还是有其理想性?与民进
党相较,优劣为何?
  第二部分,有关国民党传承问题,包括权力结构面向,目前马是党主席,也
是“国家总统”,他的领导到底强固不强固?有没有逆转的可能?他在国民党的
影响力究竟如何?国民党也不是铁板一块,有各种势力、想法集结在一起,彼此
之间能否和衷共济?在未来两三年时间内,争取自己本身党在政治中所扮演的角
色。其中也有“中央”执政团队与党的各方面,包括党的大佬、地方执政首长、
地方派系、甚至基层若干力量,他们之间统合的关系究竟如何?泛蓝、深蓝、浅
蓝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第三部分,国民党的治理面,刚刚谈年底虽然是地方选举,但必然会牵涉到
对“中央政府”执政有什么样的判断,会影响选民对地方选举的选择。如何评价
国民党的治理?优势与劣势何在?马政府在“中央”、国民党在地方的治理能力
是否有危机?问题在哪里?
  最后,大家想知道的当然是国民党在2014年底七合一选举的胜算。什么叫做
胜?胜算多少?国民党是否能够主导七合一选举?选举结果会如何牵动国民党的
权力结构?这样的结果对于2016年大选布局有何影响?因为年底这次选举相当重
要,动员人数也相当多,也许在探讨过程中,各位学者专家的意见,会有新的问
题再产生,我们可以再做另一轮意见的交换。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四位评论员,包括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
研究员吴东野教授、前国民党文传会主委与发言人李建荣董事长、中国文化大学
政治系教授林忠山、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彭锦鹏。四位一向都对台湾的政治、政
情以及两岸关系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甚至参与其中。下面开始今天的讨论。
 吴东野:国民党内矛盾多  不同势力貌合神离 (小评:不离不弃8.4)
中国国民党要回归中华民国主权,不应该使用台湾在地色彩,不该向民粹妥协
  对于国民党,我个人是蛮失望的,因为我也是失联党员。我觉得国民党这些
年来,已经愈来愈不是一个理念型的政党,换句话说,逐渐走向选举型、利益型
的政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国民党为了争取选票,慢慢地与民进党一样,迈向
民粹的操作,虽然不是绝对,但有此趋势。
  2009年10月份,马政府公布的一份政策纲领就与过去不太一样。这份政策纲
领,对于“国家”统一,几乎可以说没有使命感了。总纲中只有一句话“捍卫“
中华民国主权”,维护台湾尊严与主体,贯彻台湾民主、对人民有利的施政理念
”。我认为其中很多文字表述,都是增加爱台湾,本土色彩强。这也引起那时国
民党内部的讨论。
  现在大家都讲“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也讲。但是从2005年开始,到去年
的马王之争,我的观察是,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很多,2005年党主席竞争的后遗症
一直延续到今天。马英九的团队与王金平本土派,两个势力的整合问题,至今看
不出未来会如何带给国民党新的气象,即便是整合也只是形式上的,貌合神离。
      国民党已有质的变化
1.中国国民党放弃了三民主义,向中共和利益妥协
2.问题是八年遗毒和整体经济造成的,不是都执政党的错
3.不能向民粹妥协!坚决执行党政制度才能避免政治僵局
4.党员不该为了个人政治野心轻易破坏党政
  国民党的体质,我认为也慢慢从量变走向质变,质变的转化,我从三个方面
来讲,一是中国国民党已经变成“台湾国民党”;第二,政治理想面从坚持三民
主义,现在走向现实利益;第三,在组织面,从过去菁英政党,慢慢走向桩脚型
政党。我的观察是,除了郝柏村与黄复兴党部,还是坚持孙中山与蒋中正三民主
义的理念,其他我看不到太多的着墨。最简单的例子是,这次课纲微调,你有看
到蓝营县市长站出来吗?每一个都很怯懦。
  所以,大家外面流传一句话,很多国民党的历史责任,现在准备交给共产党
处理。而且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国民党年轻党员,很多是为了自己从政铺路。
民进党执政8年,所留下的弊病,到马政府6年来,没有改太多,我觉得蛮可惜的
。现在民众选你是希望你完成某件事,大家各取所需,在此情况下,两岸与外交
上的成果比较大一点,但无法累积成一个支持度。
  这一两年整体经济不好,造成事事失调,政府失灵,政商勾结,转型正义不
成功。国民党与民进党都是一样,在很多人看来,两个政党都是把“国家”利益
放一边,政党利益比较大。从去年到现在,各项议题包括反核、反媒体垄断、反
服贸、洪仲丘案、关厂工人抗争等等,每一件事情都怪在政府头上,当然不尽公
平,但每一件事都冲击国民党政策的形成。
  加上台湾现在民粹主义泛滥,政治人物讨好民意,媒体堕落,这些现象出现
的时候,执政单位束手无策。我们可以看到,民粹主义从过去每一个县市要设立
一所大学,到现在“立法院”的关说案没有厘清。整个社会发展情况,难怪外媒
批评台湾媒体媚俗。很不幸的是,舆论与民调结果,也会影响马英九的治理,例
子很多,比如说洪仲丘案发生时,就可以裁撤平时的军法机关,都是受到民意的
影响。所以每天才有名嘴以极端的言辞评论时政,此一趋势让整个社会脱序。
  另外,今天的情况与人有关系,也与制度有关。国民党下野8年中,那时国
民党力图振作,我参加过多次会议,讨论如何让政治更清明、立法更有效率。现
在我几乎都不参加了,因为说了太多,实际上完全没有去做。台湾行政与立法分
立制度,现在“立法院”没有效率,政党协商制度的不当等等问题,我们以前讨
论阳光法案、讨论委员的自律、讨论如何增进效率,几年下来讲的都是相同的话
。马担任党主席,中常会也与过去不太一样,影响力也不大。现在变成党不能领
政,行政与立法沟通又不通顺,政策僵局就会一直产生。例如公务人员的退职、
劳工的退休、服贸案等全躺在“立法院”。这些凭良心讲,不管是谁的错,都是
执政者要概括承受,这就是整个社会的氛围。
  国民党的执政县市,满意度也不佳。对于执政的满意度,我向来都不以为然
,因为每个县市是由县市居民来作评量,你在都会区的要求标准会比较高,所以
台北市的排名都落在很后面,南部地区都很高。这些都会影响到民意,所以在蓝
营县市里,做任何事情都有最严格的检验标准,施政满意度不佳,国民党就无法
理直气壮。郝龙斌前阵子讲的一些话,包括放陈水扁出狱、批马等等,透露出来
的就是自己的政治野心,完全没有考虑到整个党的发展。这是比较大的问题。
      马的领导危机已经浮现  但还在可控范围内
1.马囧还好还好,只是大环境和身边用的人的错
2.党内分歧。像连有能力整合党内另一派系
  另外,马在领导上是否出现危机?我认为领导危机已经浮现。当台湾经济
不好、政治也不是很清明,马个人没有问题,但是他身边的人涉贪对他影响很
大,包括林益世、李朝卿、赖素如等案子,这些到七合一选举、2016选举时一
定会被摊出来。所以,民众对马执政的满意度,当然就会创历史新低。可是,
我认为马的领导危机,还是处在一个可以控管的范围之内。未来如果政绩稳定
、经济好转,马王之争也已经降温,这是一个好的机会。但马王之争没有厘清
是非,到选举还是存有变量。将来,如果连胜文当选台北市长,党内的另外一
整组合,对马的领导会有牵制的作用。
  国民党最大的老问题是,不团结就一定完蛋。目前有外患,有内忧,四面
楚歌;党内派系在和的情况下都不一定赢得了选举,何况分裂一定输。1994年
台北市长选举以及2000年大选都是很明显的例子。
      没有长期培养人才计划
党内只捡现成人才,所以年轻的只看个人利益、无法对党纪忠心。能打的只有
一只project朱
  在2004年,我在国民党一个吃饭的场合,就提出为什么没有年轻的一辈?
现在很多场合,也没有太多年轻学者,我觉得国民党没有一个长期培养人才的
计划,即使有也不够。过去的经验来看,马政府常常是临时找现成的人员。譬
如吴敦义当台北市市党部主委,那时我就批评国民党不可以这样培养人才,当
时林荣三加入国民党,不用三天就可以做到县党部的主委。以这样的培才计划
,你永远都不可能有理念型的人对党忠心。我观察这一套用人逻辑,到现在没
有改变太多。你现在在政坛上看到的,永远是郝立强,除了朱立伦以外,哪一
个不是60岁以上?看不到年轻的一代爬起来,民进党也有同样的问题。这是比
较可惜的。
神猪躺着选都会上,守住台中界线才重要,不过输了也没差,2016还是会赢
  我觉得2014年七合一选举,关键点还是在台中市,北部赢面很大,如果台
中输了就输了,台中赢就是平盘。所以台中如果赢,有助于强化马的领导;如
果失败了,会有很多声音出现。我也认为,2014结果也会影响2016“总统”选
举的提名。但是我不认为国民党会走到分裂地步,因为只要一分裂,就什么都
没有了。当然现在谈2016还太早,我比较担心的是,我所有台中的朋友都很悲
观,因为海线那一带几乎没有胡志强的票。不过七合一选举与“总统”选举不
一样,七合一选举失败不代表2016一定失败,因为选“总统”与选县市长毕竟
不一样。
 张京育:非常感谢吴教授做了全盘性的一个说明,接下来请李建荣先生。
    李建荣:蓝军很多选民对国民党失望 但是还是盼望整个蓝军团结
KMT支持度下滑原因在于
1.纵容反对党膨大,服贸公听会成效不佳也是反对党杯葛之故
2.马王之争迟迟无法解决
3.红白帖跑不够
  吴老师刚才几乎点出全面的问题。刚刚主持人提到的几点,对国民党来说
是沉重的问题,也必须去面对这样的挑战。的确,从马英九2012年连任至今,
很多国民党支持者包括我在内,都很讶异为什么政府与党的支持度下滑得这么
厉害,一直无法有效提升。这个问题到底在哪?回过头来看,以台湾今天选举
密度这么高、蓝绿对抗这么强烈的情况下,不管做任何民调,支持国民党的选
民要去支持绿的并不容易,但在最近这一短期间的民调反映,他们虽然没有转
向,但至少可以不支持。这种不支持,会不会到选举时变成不投票,这就是国
民党面对不管是2014或2016选举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国民党如果要维持执政地位,应该要追踪研究整个民调走势,分析蓝军选
民为何背弃、转向?为什么不愿意正面支持?到底原因出在哪?这个问题,也
不只是党领导人的个人问题,所有国民党从政干部,尤其是政治曝光度最高的
“立法院”党籍“立委”,大家应一起来面对这个问题。我试图简单的说,国
民党支持度会下滑到如此情况,还不能有效攀升,有几个问题。
  第一,在“立法院”议事效率与国民党整体表现。因为这两届“立法院”
,选民给国民党过半、甚至曾超过2/3、接近3/4的席次;但是由于“立法院”
特殊的政党协商制度,造成“立院”多数与少数没有太大的差别。这种情况,
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多少重要议案,只因为少数反对党有不同意见,摆出
不惜打一架的态势,为了求和谐,只好让议案在“立院”躺着。以服贸这件案
子来讲,“立院”朝野协商同意国民两党内政委员会召集委员各办八场公听会
,但竟没有对公听会时间有明确规范,使得反对党一再拖延公听会举办时间。
类似事件、策略、应战态度,有太多例子让蓝军支持者失望。
  同样的,从“立法院”的生态,王院长也有不同声音,为了和谐也有一套
说法。这个情况,面对“立法院”新会期的开始,马上就是年底七合一选举,
情势更复杂;加上去年9月马王问题,发展到今天的状况。国民党应该很清楚,
马王事件很显然的双方已有熄火、和解的迹象,虽然法院还在审理当中,但至
少从去年国民党十九次全代会可以感觉到,整个国民党上上下下的党代表,甚
至包括舆论,关心的并非国民党要提出什么重大政策,而是马王到底能不能和
解、能不能合作。这表示,即使今天蓝军很多选民对国民党当前表现失望,但
是他们还是盼望整个蓝军的团结,有所作为。
  我注意到,国民党中,的确有人认为要把党转化为选举机器,到了选举期
间,变成所谓的变形金刚。但实际上,张校长开场就讲得很清楚,没有一个政
党敢说放弃自己的理念,也没有一个政党敢说自己只是一个选举机器。其实今
日各个政党的竞争,完全是靠平时经营群众、互动累积。最近胡志强谈林佳龙
耕耘地方的例子,他说几乎在每一场丧葬场合,都看得到林的人,不是本人,
就是眷属,或服务处的代理人,几乎就守候在殡仪馆。地方单位举办社团、邻
里等郊游旅行活动,林就会准备一些茶水关心大家。
  我举林佳龙的例子,是因为在台湾基层选举,尤其是民意代表型的从政基
层,这种勤快耕耘红白帖子,或是参与致意各类社团活动,几乎已经是民意代
表从政前必经之路。要得到选民的认同与支持,就得一回生、两回熟搏感情,
这几乎是铁的定律。我在地方上也听到,绿的民意代表走得很勤快,好像蓝的
并没有这么勤快,这也是整体国民党基层民意代表,不管“中央”或地方,在
面对选举竞争时,选民会针对平日服务态度、接触等等留下印象,这是台湾选
举选民必然的检视标准。
  早期,朱高正(前民进党“立法委员”)很红的时候,他标榜不跑红白帖
,他就是要在“立院”好好表现,可惜后来也落选了。但是今天选举制度的改
变,一个选区只选一席“立委”,好的一面是候选人不走偏锋;但坏的一面,
就是“立委”无法全心全意在“立法院”专心办好立法的角色。的确我们的选
制已经造成“立法院”议事效率低落。所以拉回主题,“立法院”的议事效率
、或者国民党的多数力量不能够展现出来立法效率的话,到最后可能选民就不
再容忍了,无效的多数,这是国民党要面对的第一个大问题。甚至可以归咎为
这是“国会”改革或是民主政治品质能否提升的迫切课题。否则恶性循环,政
党轮替,有样学样,“立法院”的形象江河日下,谁上台都不是赢家,也不能
做事。
    国民党权力结构与整合问题  影响国民党整体给外界的观瞻
1.媒体对中国国民党太苛刻了!
2.中常委职能空转,党内派系分歧
3.亲民党、新党应该乖乖配合KMT,不要搞出走
  第二个问题是与媒体的互动。媒体本来就是自许为天生的反对党,对执政
党的要求与监督,当然不会比对在野党宽容。在刚刚所论“立法院”的状况,
与媒体对国民党的不友善,种种加起来形成的氛围,这就是为什么国民党这两
三年来,支持度长期低迷不振的原因之一。
  回到国民党的结构,国民党中常会的决策角色结构式微,已经非一年、两
年之事。我们也不能把早期国民党执政下的以党领政再拿出来说。过去,国民
党重要的政府职务者都在常会里扮演中常委的角色,然后所有人事及重要政策
都由常会做成决定后,再交给“行政院会”通过。从2000年国民党下野之后,
2008年再度上台到今天为止,我看不到国民党中常会决策的功能,有相当的提
升。常委发言有如“立法院”的“国是论坛”,另外就只是听取从政同志的报
告而已。因为中常会选举的结构转变,常委人数激增、改由党代表直选、任期
缩短等,造成国民党不同部门的决策菁英,不愿意投入中常委的选举,上层也
不鼓励、不规划,使得中常委目前的结构,不能完全反映整个国民党的结构。
针对这个问题,是有识之士的国民党菁英要去共同面对的党务现况。
  在政党的权力结构面上,目前主要两党的情况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双方
都有内部权力结构与整合的问题。国民党自己内部的整合,有很多如马王的问
题、马连的问题,或者党中央与地方派系不像过去这么融和的问题,都影响国
民党整体给外界的观瞻。
  更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有所谓的泛蓝之称,今天亲民党在2012年之后,宋
主席的动向,亲民党的一些台面上的人物,甚至都有人在电视上讲他们已经不
是蓝军,只是亲民党。所以大家回想看看,2004年连宋合,2007年到2008年吴
伯雄主席整合蓝军的时候,当时为什么包括新党、亲民党可以整合得那么好?
这可能是最近10来年当中,曾经有那么一段希望从国民党分裂出去的两个政党
可以回到国民党的大家庭,最有机会实现的一刻,可惜最后都功亏一篑。但是
距今10多年中,新党、亲民党始终都无法做到回归。我认为如果还有泛蓝的意
象的话,泛蓝的选民心中郁卒,为什么上面这几个头如此难搞?
  同样以民进党来说,它分出台联党,但是台联与民进党竞合的过程中,很
少看到台联站在民进党的对立面批判,而是扮演好侧翼的角色,对国民党分进
合击。所以民进党也不得不去运用台联,一些两岸议题、台独议题、课纲意识
型态问题,台联就扮演激进的角色。相对来讲,民进党就可以多争取中间选民
这一块“最后的一哩路”。同样看今天亲民党与国民党的关系,相当不融洽。
马主席也听了一些建言,在“阁员”中也有从亲民党推荐出来的,不是马政府
不用亲民党人,而是双方的结到底在哪里?
    七合一选举问题
沉默的多数要靠候选人人情、政府的施恩政策拉回
  所以有关年底选举状况,因为这次是七合一,虽然是地方选举,有很多基
层人员包括村里长、乡镇民代表,都与政治理念较无关系,是比较属于人情互
动的选举。虽然大家会认为,如果国民党在经济的表现还是不见起色,当然很
多人不看好国民党。同样,我们认为,民进党内部也发生一些问题,所以事在
人为,现在距离年底投票还有一段时间。县市长的选举,有政党因素,但候选
人自己的条件因素也很重要。
  所以我们要评论年底这场选举,有几种不同的角度有待观察。第一是,执
政的这一方,在今年的经济成长率的表现,至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股票市
场有往上走的趋向。这也是一般判断台湾经济好不好的情况。至于一般所谓的
失业率,或者劳动市场薪资增加这一块,政策部门的确要有相当的努力,企业
主才有办法配合。只有企业主本身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为劳工多做一点,这是
政府部门政策的工具,权力在你手里,选前要做出成绩,或是有成长,希望安
定的选民还是会给你机会的,尤其是对国民党失望的蓝军选民。
    人才培育问题
培养人才太选举倾向、用人不当
  另外,吴老师提到国民党人才培育的问题。最近一两年,国民党内部也在
探讨几个问题,上次苏俊宾在台南选举,选到最后,很多人说在台南艰困的地
区打得不错,有人称虽败犹荣。因此,苏在选后回到国民党当组发会的主委,
这在国民党的人才培育过程来讲,是属于非常特例的。我亲耳听到国民党一些
在地大佬说,如果有心要让苏俊宾在台南耕耘,不管是继续选“立委”或是选
市长,他就应该待在台南耕耘,而不是上党中央。也有人认为,那一次为什么
不让苏俊宾当不分区“立委”?我举这个例子,要说明的是,到底国民党的人
才培育,对于可造之材的青年才俊,选输了一次之后,你有没有决心要让他继
续选?当然这之中也包含个人意愿的问题。
  同样的,国民党副秘书长林德瑞亦复如此。他在嘉义,坦白说他在选举的
时候,他自己本身的学识、口才、闽南语之熟练,都令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种人才,在地方上选输,有人认为应该继续留在地方;但是后来国民党的
选择、“中央”的看法并非如此。如此扩而大之,像林佳龙选输市长、选输“
立委”,现在可以选上“立委”,并二度挑战市长宝座。所以国民党这一方,
大家讲人才培育这部分,甚至说要及早要找接班的人,大家都说要探讨,但是
都没有太多的改变。
  还包括现任县市长到底选或不选的问题。早年,陈金让(国民党籍“国大
代表”,前“国民大会”议长)也是国民党锁定要选台北县长的人选,但他迟
迟不表态,最后离选举剩下8、9个月,他宣布不选。国民党匆匆提名李锡锟,
国民党那次台北县就丢掉了。同样的,吴敦义早期在高雄失利,也是因为在连
任与否的问题上有犹豫,当然还有在地其他家族等复杂问题。这些在台湾选举
史上,不论是个人、还是党的角度,这种例子几乎随时都可能再历史重演。所
以我认为政党内部,尤其是决策阶层,的确要重视选战的历史。
  张京育:刚才前主委对国民党本身理念、选举如何兼顾,国民党人才培养
、七合一选举特质等观察密切,也提到地方服务为主的人际关系选举与大的政
策方针关系不密切的状况,分析国民党的挑战。接下来请林忠山教授。
(待续)
作者: chiamin116 (Nika)   2014-06-14 22:22:00
哈哈哈就是一堆看不清问题的689啊 然后林忠山是副教授
作者: focus0918 (凝)   2014-06-15 00:10:00
看完还满高兴的 可想见国民党还沉醉在过去的荣耀
作者: batt0909 (小鱼)   2014-06-15 00:15:00
这篇赞XD~希望国民党剧续保持下去
作者: Eway307 (Topology)   2014-06-15 00:26:00
他们不知道,现在要在台大找到一个支持国民党的人有多难
作者: shrines   2014-06-15 00:42:00
原本想笑,但想到自己脑袋在2012以前跟他们一样就笑不出来越看越感觉自己以前有多脑残
作者: knon060718 (起床气)   2014-06-15 00:52:00
好像在看平行世界的文章 看到问题却对问题本质轻轻带过
作者: salvador1988 (Mr.Owl)   2014-06-15 01:10:00
其实就是极端保守派的观念 无论时代多进步都还会存在
作者: rkb84 (rkb84)   2014-06-15 09:09:00
媒体对国民党太苛刻??国民党跟民进党不同,国民党超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