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wl9813 (草鸮)
2014-06-14 18:27:59转帖自好友FB
命题:台湾从国民党威权时代以来形塑的教育体制与想像,以及对于明星高中的崇
拜,其底层的文化逻辑是和大学新自由主义化可以完好相接的。
“这学期结束,我会把工作辞掉。”一边吃著摩斯汉堡,我女朋友一边说。
“为什么?在安亲班看小朋友写作业不是个超爽凉缺吗?没人时你还可以看
书!”我不解地问。
“受不了…这些小孩太可怜了。我知道有好几个孩子在这里待完,晚上还要
去补习班或才艺班。才小学二三年级耶!他居然告诉我他数学考97分考好
差…有两个小女生很麻烦,常常不想写习题就跟你一直卢,我也知道他们
等一下要去下一个补习班当然不想写,但我当小老师,就得逼他们在10分
钟内写完50题算术题,他们俩则像条抹布一样在地上滑来滑去…。”或许
是因为刚下班,我女朋友疲惫又漫不经心地说著
。
有的时候教育的问题,除了由大方向与架构来思考外,或许更重要的是由小
见大、真正去看到台湾孩子在怎样的环境长大、背负著什么样的使命与期待,甚
至内心被铭刻出怎样的价值观。我同意陈政亮的看法,认为教育改革要由高等教
育改起,然而要去认知教育真正异化与变态之处,则要从底层生活境遇的细节里
谈起。
我们的父母,大约是民国50年代出生的一辈,基本上那是一个多为军公教子
女才考得上好学校的时代,高中并不多,大学的名额更不用讲,那时男生当大专
兵可是很骄傲的。相声瓦舍2004年在新舞台表演的原创相声《记得当时那个小》
,完好地再现了那一代人学生时代的整个生活想像。教官、制服、老师与父母的
打骂教育、侧背书包、偷抽菸、作弊、说国语、异性恋、抽钥匙、讲义气…。对
我们而言,大人不会告诉我们学生时代是青春鲜活的,但是每每讲述起在学校的
那段日子,他们也还是眉飞色舞。在此意义上,陈政亮先生的演讲是很精彩的。
当然我们也知道,他们是比我们苦、比我们还要有联考压力的一代,那样一
次考试、上哪个学校,可能就决定了整个未来的人生走向(当黑手、当老师、当
军人、当…)。当台湾社会富裕了起来、思想似乎开明了起来时,父母亲都希望
我们这些民国八零后的一代孩子们,可以在童年时就多采多姿、青春时好好念
书、未来图个好大学好工作,这不为别的,而可以在某个意义上说,是在“复现”
当年他们是学生的时候做不到的,或想要做到的事情。
整个的台湾社会的现实,铭刻在我们父母的心路历程中,因为他们确实就是
和台湾一同现代化、一起脱离威权统治的一代人。他们有青涩的年轻学生时,也
有在不同职场、不同阶级中的各种苦,但他们同时也有骄傲、同时也有希望。
而这希望,寄托在我们之上。
当《去帝国》一书在分析南向政策与相关的论述时,我想我是稍微可以体会
的,勇敢的台湾人终于穷够了,爱拼才会赢,如今我们终于在国际上抬得起头,
日常用的、吃的、穿的也不用愁,日子一直都在渐渐变好,未来也是。这绝对不
仅仅是整个国家发展的走向,也同样是社会中很多群体生活境况的转变。家庭代
工场、隐形的层层外包、工厂女工等等躺卧在上一代的记忆里,比起父母亲今日
的工作,还有感觉上对于整个国家的贡献,台湾人应该觉得骄傲。
这是很容易的逻辑,那就是陈光兴说的,从威权时期留下来的教育、制服、
身体、语言的规训,到军公教、明星高中与大学等公务人员与资产阶级,到异性
恋、男女关系、追逐与对体制的反抗,到国家、国族、向前看的逻辑,全部紧密
的扣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说也说不清。
我们不能直事批判,而要深入体会父母辈所处社会的物质基础,以及电力于
其上的精神结构,才能真正理解这整套逻辑的理路。
于是,当父母因工作忙了起来,他们真真正正找到了一种实践人生的方式,
并且确实拿得到、在手上的钱,对于孩子才是最好的礼物、最现实的礼物。孩子
能上安亲班、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多才多艺、能在小时候就有出国经验,然
后长大成人能够自主、念大学、有想法又能敬重长辈,并且在适婚年龄有个理想
对象,这就是孩子能给父母,最好最好的礼物。
这个时候,我可以说,父母的一切辛劳与过往年轻时的血泪,他们都不会跟
我们计较。这是他们的伟大之处、他们的希望真正实现的时候、他们年轻时就被
铭刻的认知与欲望,被完好复现在我们的生命轨迹的时候。那时他们就无憾了,
并且还是会半骄傲半羡慕地说几句:“你爸爸小时候还真是穷怕了…要我小时候
有你这样的资源,或许也可以唸个高中与大学。”
所以,请让我们抱持着敬重的态度,来直面我们的父母,以及台湾社会里的
底层文化逻辑。
出头天主义绝不只在于钱,而更在于对小孩子的栽培。孩子的生命轨迹,在
多大程度上能够复现父母的期待,将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资本。
“我跟你讲啦,小学成绩好的孩子,他的爸妈最好都去学校当爱心志工或图
书馆阿姨…小时候我成绩超好,而且又是游泳校队、又喜欢画画,又是学校歌仔
戏团的,一整个风云人物…在班上要嘛是班长,要嘛是风纪股长。老师超喜欢我
的,基本上我犯什么错老师都不太骂我。而且我妈跟导师关系超好,两个常常买
东西会想到对方,织个娃娃也会送来送去…。”这是我女朋友在复述他的小时候
。
她知道她享有一种在班上的特权、她也知道她自己得努力不懈,她不仅是被
期待不能被超越,更在于她自己觉得绝对不能输,不然,会彻底的没面子。国小
是很神奇的地方,在都市里面却也可以将素不相识的家长们联系起来,凝聚成一
种都市地方感、小孩教育的温床,以及妈妈团员们分享、交流,当然,还有比
较、排阶序的场所。
“小孩优秀或家里有钱的家长,说话就是大声。不过比起有钱,还是小孩成
绩第一的家长阶序最高…这两种家长多半都坐在一起,并且被咨询最多意见。”
我女朋友精细的观察一直都让我很讶异,相形之下我国小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么
锐利的眼光。父母的期待,甚至小时候就尤其是母亲的,被整个城市空间与教育
体制给隐而不显的铭刻在小孩心中。所有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年轻时的事情都没
什么好述说,对我们而言,学校,就是那样。却殊不知,这个力道有多么深厚。
“事后回想,我妈认为对我的教育是失败的…她花大钱让我念私立学校(按:
国中),但我却只考上了景美女中,我自己也很失望,我以为至少不会在松山之
后…国中念私立,教给我的是有些人注定无法超越,国小的时候那种成绩优异已
经不再了,越到国三班上越多黑马,而我不是…。”她娓娓说道。
她说她妈妈再也无法被其他妈妈咨询家里小孩怎么念书的,甚至得忍受花大
钱给孩子唸私立国中却没上北一女或中山的苦痛。
我可以说,但我悄声的说,确实,在出头天主义背后运行的某种逻辑又是
妒恨(resentment)政治,这是一种对于小孩投资的成败、一种十几年来的精打
细算与斤斤计较。无意中,孩子被形塑成了某一种人,而或许可以言之“提早进
入社会”。其实很多孩子,都知道大人在对自己做什么,而父母的期望,是对成
年以前的孩子最重要得去实践的生命目标,这点有没有实践,都将铭刻在孩子内
心,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
高中,就是念书,或许我们这一代的社团是比较多采一点,但还是一样,就
是念书。从来读高中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考大学,这永远不会错。公立高中的学
生都有一种自信或自尊,这标志的很清楚、因为就写在他的制服上。什么颜色的
制服决定他在路上走时可以抬头挺胸的程度、可以决定媒体报导的曝光率、可以
决定跟他相关的消息是正面还是负面、可以决定补习班会不会给他奖金并且把他
放上广告。这种自尊或自信简直可以说成是自负了,因为一样底层有着妒恨,他
不能接受考输别人,他已经成为一个内化成绩阶序、大学排行以及会自我鞭策的
人了。而公立高中的学生,如果是男性,又会打球、打电动、敢呛老师,与同学
间敢到处玩但成绩又好,则阳刚气质与社会的阶序揉合在一起操作,成为最上位
的霸主。而女生也不会输的,绿色制服又是仪队,能耍枪能打球,物理化学还考
得比男生好,一样成为补习班里名师的最爱。
这个社会里有某种“正统”的概念,那就是明星高中的学生男女在一起,是
那样般配而浪漫。这是在公立高中里,学生心目中最高的欲望的实现,即使是现
在的家长,都同样会默许这样的早恋。“制服”这个东西,早已从国家形塑人们
身体与认同的工具,转化成为一种美与正统,甚至就是社会的位阶。网络上早有
制服地图与各校制服的票选,说它是社会位阶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当我们听到卡
其色(建中)与绿色制服(北一女)配在一起就觉得是正统,但如果是白色制服
(成功)配绿色就会觉得怪怪的。性别的阶序逻辑透过制服,和阶级逻辑扣合在
一起,并且营造了某种浪漫爱的想像。
私立高中就没有那么幸福了。他们注定不幸,因为他们要嘛是被父母逼迫就
读极贵的高中以加之鞭策上好大学,要嘛就是生命轨迹已经和父母的期许脱钩了
。他们注定在这整个成绩阶序里挣扎,但换来的永远是失望与极限,永远永远。
当他们和公立高中的国中同学出去的时候,内心将有一块总是失落,永远永远,
就像是当他未来和国立大学的国高中同学出去时,只有私立大学的自己会同等的
哀叹以及敏感。永远永远。
高职的学生早成半放弃状态,他们就是《学做工》里面的另一阶级。如果他
们可以在打球或打架上赢四眼仔的话,那将会有短暂的欢愉以及阳刚气质的展演,
其余时刻,功课有一搭没一搭做吧,人生也是。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哎呀,我们还没谈到大学呢!但我们的孩子,怎么已经这样扭曲变形?是的
就如陈政亮所言,我们每个人都踩着别人的尸体走上来,我们每个人在过程里,
人格都早已扭曲。
“我要鼓励我未来想读文组的学弟妹来清华。文科在清华这种理工学校被边
缘,是清华给我最好的礼物,它让我提早进入了社会。”我女朋友说。
大学校长发言像CEO、校友在社运后打来痛骂人社院、大学排行之所以落后都
是因为文科、学术经费的比例山上山下完全不平衡、创新创业不是人社学生能谈
的东西(我们只会搞破坏而不是创造性破坏)、在清华念人社真是智障之举,为
何不转系?“不然你以后要做什么?”台湾人会瞠目结舌、瞪大眼睛、有点生气
又无奈的看着你浪费一个在国立大学里安插的位置与享用的资源。
文学都是一些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在无病呻吟与顾影自怜写的文章;哲学或
社会学根本没有什么实证依据,而只是比谁会胡扯或说话大声;去反核吧智障!
你们不就是怕爆炸吗?你除了杞人忧天与上街头批判资本主义之外还会做什么?
你可能不穿衣服不吃东西吗?你还不是在用我们理工人生产的东西?
转系吧!转系吧!莫再蹉跎你们的人生!莫再把光阴花在街头的喧嚣与无谓
的抗拒!你们自以为先进而不尊重传统!你们自以为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信任
,其实都还是需要的,你们需要这个社会!你们就像是不成熟、没理性的毛孩,
不合你的意就只会哭闹!转系吧!去经济系出来赚钱也好、去外语系出来在国际
企业上班或教英文都好!你还有什么好说?你到底有什么贡献?这个社会甚至不
需要你!请不要再捣乱就是我们对你们最大的请求了。
放弃批判与反思吧!我们已经在社会顶端还需要什么批判反思!我们就是国
家未来的主人翁、新世纪的领导人!我们就是制服的正统与知识的权威呀!所有
人都要尊重我们,并且我们都要在这些优良的种之间配对!FB上的“表特X大”、
“告白X大”全都是这类的产物!学长学妹呀!异性恋与美好未来呀!不要觉得
“约炮X大”或有关同性恋的粉专,思想有多么先进,一样都被性给污名、一样都
被异性恋与正统猎奇的观看罢了!
这些就是比教学评鉴、意见调查等等还要来得对一个大学生,尤其是人文社
会领域的大学生最直接与最大的影响!都还没谈到新自由主义,但我们早就两手
张开的拥抱它了!不是吗?不是吗?而且最恶心的还远不只如此喔!而是我们自
以为是地去关心社会、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在脸书上按赞、骂干或打卡传照片
、假日去附近农地种种田、跟学校教授或企业界知名人士吃吃饭聊聊天、参加营
队或去支教以自恋式的给予、和学弟学妹分享升学经验与自己精采的履历、当家
教老师辛苦的赚钱、在宿舍一边吹冷气一边浏览网页或打线上游戏边写作业(且
在床上挂起反核旗),然后一边在背地里继续操作“正统”意识形态与迎向(失
控的正面思考式的)美好未来,一边压迫着无数无数非正统的群体以及巩固这个
权力结构,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在继续这么下去,不是吗?不是吗?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