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均:服贸拔河 “让利者”就是“得利者”
【联合报╱高希均/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董事长(台北市)】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730483.shtml
欧盟被认为是二次大战后人类最文明的发明。不论它今天二十八个会员国有多少争执
,最重要的是它达到了创设最重要目的:以经贸交流终结战争浩劫。三亿多人口终于
半世纪以来免除了战争的恐惧,赢得了和平红利。
两岸六十余年来的对峙与紧张,也终于在二十多年来跌跌撞撞,曲折向前的经贸交流
中逐渐降温。连战先生二○○五年的破冰之旅是一个重要突破。接着马英九于二○○
八年五月接任总统后,立刻实现了直航、陆资来台、签署ECFA等,两岸关系终于
进入了一个稳定的新局面。
在这个大气候中,四年前的四月,台北市郝市长与上海市韩市长在台北共同参加双城
论坛,分享文化、环保、教育、科技、旅游等经验,树立了亚太地区“双城竞合”的
新模式。有竞争,才有进步;有合作,才有发展;今天又举办了二○一四台北上海城
市论坛。
台北与上海一峡之隔,历史上共有精英的聚集、商业的兴起、国外的思潮、文化的激
荡、及财富的累积。
台北小而美,到处呈显精致、多元、创新;上海大而新,释放令人向往的魅力、惊艳
与机会。
当台北遇上上海,两个城市的人民可以充满想像。政府的企图心加上民间的想像力,
就会出现各种交集的可能性。
此刻两岸签订的服贸协议,在台湾这边还在立法院审议中,难以预料何时能通过实施
。做为一个自由贸易的鼓吹者,让我向北京建议,单方面宣布其中特别有利于大陆方
面者先实施:如对金融业务及电子商务的放宽、证券业执照的核发、人民币的兑换、
以及医院的设立。
粗看起来,北京选择性的“让利”,又会引起在“搞统战”、“收买人心”等批评。
大陆应当直说:“不要认为这是‘让利’,事实上,大陆人民在‘得利’。”
当一百三十多国给台湾“免签证”时,台湾人民少了签证费,好像那些国家也都在对
台湾“让利”,实际上当几万人变成了他们的观光者,谁是真正的得利者?生活上“
让利”的例子随处可见:商品大打折扣到巨额抽奖。最后“得利”的,就是当初“让
利”的。
如果大陆方面真有单方宣布实施的可能,一方面是增加台商的商机,同样重要的是大
陆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对当地服务业产生竞争,也提供了工作机会,大陆变
成了真正的得利者。
地区之间之所以需要经贸往来,就是存在双方互利的机会。即使当双方关税讨论陷于
僵局时,一方单独宣布降低关税,该地消费者所之“得利”也会大于给对方之“让利
”,这就是“开放”的经济诱因。
大陆朋友来台湾常去高雄佛陀纪念馆。开馆二年以来,每年都有一千万人去参观。它
是不收门票的。很多人向星云大师建议:“如果一张门票收台币一百元,一年就有十
亿台币收入。”大师总是笑笑地说:“‘舍’就是‘得’。不收门票人来得多,来了
之后看到‘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如果他们回去以后能做到一些‘
三好’,那么产生的好处不晓得要比门票收入大过多少倍。”看起来佛光山在“让利
”,实际上整个社会在“得利”,这不正是“舍”就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