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学运落幕近两个月,但迄今仍余波未平。政府基于维护社会法治的精神,自有究办
强闯公署、破坏公物等不法行为的必要;相对的,当初满怀热血占领国会和政院的学生和
民众,却也必须面临国家司法的侦审和追诉。在此一过程中,政府如何一方面顾及公权力
尊严的维护,在另一方面又展现对一般参与者最大的宽容,避免浮滥扩大打击,恐须审慎
拿捏。
目前看来,检警侦办的过程显然并不顺利。原因是:一,这场学运参与人数众多,时间又
长,至今检警约谈已超过四百人,但许多情境复杂,未必能在短期内厘清。二,舞台中央
的学运领袖因为有强大的律师团撑腰,显得有恃无恐;相形之下,一些周边的个别学生,
则可能在侦讯过程备受无谓骚扰。三,在战略技术考量下,核心学运领袖故意拒绝警方的
传讯,而主动集体赴北检向检察官说明;这类不断挑战体制的作为,对司法侦办行动必然
构成相当压力。
就在近日,学运领袖林飞帆公开指控检警的约谈行动,说“这是台湾民主化后史无前例的
大规模司法滥诉追杀”,抨击政府是“故意凌迟,以约谈方式制造恐怖气氛”;他并质疑
检警向医院索取当时就诊民众的医疗个资,是“严重侵犯人权”。与此同时,陈为廷也宣
称,执政党若敢利用立法院临时会通过“服贸协议”,随时都会再次上街。
从这种种现象观察,少数光环加身的学运领袖,对于司法侦办行动根本毫不在意;甚至,
由于背后有各种政治力量的支援,使他们一再大胆挑衅政府的行动。如此一来,这也就对
司法人员的侦办构成强烈的干扰:如果检警放著这些第一线的领导者不办或不敢办,却要
在广大群众中找寻那些没头没脸的人,指控他们才是该负脱序责任的祸首;那么,浩大的
约谈侦讯行动最后获致的起诉结论,真能公平、适切且禁得起公评吗?
要追究一场群众运动的责任,并不容易;要追究一场学生运动的个人责任,当然更困难。
无论《集会游行法》对“首谋”的定义为何,以台湾社会对于学生惯有的包容,除非特定
学生做出不可原谅的违法或暴力行为,恐怕难以用什么严苛之罪名究办。但话说回来,立
法院被学生占领廿多日,行政院也曾遭强闯破坏,警分局被群众包围,政府可能在一夕之
间停摆;这样的行为若不依法追究,无异是在“鼓励效尤”,正当抗争团体磨拳擦掌、跃
跃欲试,台湾将难有宁日。
最近的六四事件纪念活动中,几名太阳花学运领袖正好有机会和流亡的六四学运领袖在自
由广场同台,并同时谈到对民主的追求。虽然同样是学生运动,同样是对现状不满,但两
岸这相隔廿五年的学运,不只是人物的不同、时空背景的不同,他们所面对的体制和执政
者,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言。中国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说,“廿年后的中国,最理想的状态
是像现在的台湾”,这话已说明了一切。
两场学运全然没有相提并论的余地,因为两者的基本差异如同天壤:太阳花学运面对的是
民主政府,六四学运面对的是专制政权;也因此,台湾学运以和平收场,六四学运却被指
为“反革命”而遭血腥镇压。六四学运的参与者,有人命丧坦克,有人被捕入狱;有人则
流亡海外,迄今廿多年仍未获准返回中国大陆。而台湾学运领袖则可以当街辱骂元首,可
以拒绝警方的传唤,甚至把保护官署、维持秩序的员警指为“国家暴力”。
台湾学运领袖之所以能如此肆无忌惮,正是因为置身民主体制而享有的自由,是利用蓝绿
对立的矛盾而受到的特殊保护。事实上,他们正以自己不断的踰越行为,在民主和法律的
安全墙上凿洞,同时也在破坏法治对其他人民的保障。故意践踏法治而自称是在争民主,
这种辩术毫不高明。
约谈四百人是件大工程,但无论如何,有效的司法侦办必须要解答学运引发的这类基本疑
惑。至于个别学生的枝节,恐怕应力求从宽,切不可本末倒置。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728192.shtml
到现在还在讲强占公署 还有脸说自己是民主政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