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分享] “情绪”比“精神病”更危险

楼主: AURORAw ( w)   2014-10-01 16:38:49
※ [本文转录自 prozac 看板 #1K93wkgr ]
作者: oubravo (箱子) 看板: prozac
标题: [闲聊] “情绪”比“精神病”更危险
时间: Fri Sep 26 00:11:23 2014
《 从捷运杀人到恐怖情人...大家都误会了!“情绪”比“精神病”更危险》
撰文者庄凯迪医师
四个月后,9月22日星期一,毕业自建国中学、台湾大学,正在国际首屈一指的安侯建业
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29岁男子张彦文,在上班时间的街头持刀砍了22岁的幼教实习女老师
林佩真41刀,女老师颈椎断裂当场死亡后他还在继续砍。爱不到,就要她死,宁愿杀死对
方,也不肯接受分手,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呢?这样的恐怖情人杀害伴侣的案件一再发生,
真是令人胆战心惊。这次更令人注意的是,凶嫌是个条件优秀人人称羡的菁英高材生。大
家无法分辨这个社会中到底谁是可以信任的、谁是不能信任的。人们不再有判别的标准,
焦虑弥漫了整个台湾。
在事情刚发生的时候网络上许多人留言认为,这样残忍虐杀的人,一定是发疯了。可是根
据媒体报导,精神科医师都已经初步排除这几位凶嫌罹患有重大的精神疾病可能性。一般
民众的刻板印象是精神疾病比较会造成公众的危险,实际上研究早就证实,没有罹患重大
精神疾病的人,对社会的危险性不比有精神疾病者来的低。到底为什么一个人会对其他人
做出这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位凶嫌都有强烈的情绪纠结著。大众常常误以
为精神疾病像是不定时炸弹会引爆,其实情绪才更像是不定时炸弹,随时会在某些人身上
爆发。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当情绪来的时候,像是洪水淹没了一切,直到宣泄流走才会停止。情
绪轻则让我们愤怒痛骂、低声啜泣、激动高喊、或是放声大笑,重则甚至于可能会让我们
冲动地想去杀死我们深爱的人、或是不顾一切想要结束自己生命、或是一再做出伤害自己
或是他人的举动。如果我们仔细地深入分析每个人的潜意识,我们会看到每个人几乎都有
许多相互矛盾的情绪在竞争,而每一个情绪都想拉着我们往它的方向去,冲动地追求它的
完全满足,丝毫不顾我们这个人的整体安危。狂喜、愤怒、哀愁、怨恨等等各种的情绪都
可能交织在一个人的内心当中,像是火焰一样不断要窜出,甚至不惜把我们的自我毁灭。
大部份的人幸运地在各种情绪力量的拉扯当中勉强维持平衡,但是总会有少数的人在无法
维持平衡之后,被单一的情绪拖向无法挽回的深渊,犯下滔天大错。每一天,情绪都在每
个人的人生舞台上导演着剧力万钧精彩绝伦的戏码。
精神分析会怎么看恐怖情人的惊悚剧情呢?让我们先跳过一些绕口的名词与标签,直接看
到心理层面的基本力量。各个心理分析家都指出人类内心躲藏着一股极为强大的破坏力,
主流的心理分析师认为这个破坏力量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人类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挫折与失落,尤其是对于爱的挫折与失落。
心理分析认为,小婴儿都需要父母持续给予灌注爱。婴儿期待可以获得许多爱,当这个希
望挫败的时候,愤怒之火便会燃烧。小婴儿的心态当中,或许希望爱我的人可以一直陪伴
着我,不要离开我,永远不要对我失望,也不要对我生气。当这些事情达不到的时候,有
的孩子哭、有的孩子闹,有的孩子摔东西,有的孩子在地上打滚。怎么样去面对这些人生
必经的挫败,怎么样去调整我们失落的情绪,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孩子
慢慢要学会即使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仍然可以感受到爱的存在。然后慢慢建立起对于爱的信
任感与恒定感,再逐步让理智进入我们的情绪当中,发展出理智与情绪平衡的人生。
基本上所有的的心理治疗,都是在做一种“理情”的工作,也就是爬梳整理情绪,让理智
做情绪的灯塔。情绪像是没有整理的头发一样容易打结纠缠在一起,理情像是梳理头发一
样让情绪平顺。理情让情绪可以跟理智互助互补,用理智避免情绪的爆发伤害到自己或是
我们所爱的人。理情更是用理智指引我们的情感,让我们的爱可以更适当地带给我们所爱
的人幸福。
我们都知道,预防胜于治疗,情绪这件事情也是一样。在一个人情绪出问题之后再来进行
心理治疗实在非常困难,往往辛苦努力了许久,却只能改善一点点。如果我们可以在情绪
发展的过程中,先把情绪教育做好,让人们可以做情绪的主宰,而不是被情绪所主宰,社
会中各种遗憾的案件虽然不至于完全消失,至少可以逐渐减少。
想要进行情绪教育,首先我们必须要先能够接受情绪当中先天的部分。有人天生多愁善感
,有人天生愉悦,有人天生冷漠,有的人天生郁闷,有的人天生冲动急躁。所有这些天性
如此的部分,我们都必须要去面对与接受。当我们可以完全接纳包容自己,我们才能够不
批判地去观察自己的情绪。不批判,我们才能够冷静地在情绪刚刚冒出头的时候就看到它
。情绪只有在刚冒出部分的时候,能够被转化。一旦情绪完全冲出来以后,它的力量就强
大到难以转化了。
抓小昆虫的时候我们必须在一大片类似的环境当中,很快地发现到颜色类似个昆虫,然后
不动声色地捉住它。情绪教育也很类似,只是我们不需要真的去抓住,只是要去静静地观
察它。重复的静观与觉察,情绪才能慢慢被驯化与收服。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自己有很多的
耐心以及高度的觉察力,并且从孩子一两岁开始就陪伴着他们面对、观察、度过自己的各
种情绪,尤其是挫折的情绪。现代人繁忙的家庭生活之中,很难做到这样的家庭教育。于
是整个社会情绪的教育越来越不足,因为情绪引爆的社会事件,也就难免会越来越多了。
想要恢复到一个平和良善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更加重视情绪的教育。
作者: oubravo (箱子)   2013-09-26 00:15:00
里面还蛮多可以思考的分析,比腥羶色新闻好太多了
作者: koxinga ("肇事"孤儿)   2013-09-26 00:26:00
这篇好佛法的修心 观照自己几乎都跟情绪有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