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陈彦增新书-难童日记

楼主: map456 (Xi)   2012-02-24 15:26:25
转录网址:http://tinyurl.com/86rzpqe
记一段颠沛流离的童年经历
感念母亲的殷殷教诲与慈爱
“故事”的前半段,曾在《万岁评论》丛书中发表过,时间是在1985年5月到同年的10月
底。《万岁评论》是一本“月”书,由李敖“主导”,由于每期都被查禁,以致流传并不
广。当时登出来的名称叫“陈桥梦回录”,这是李敖自作主张,把原来的“难童日记”给
“动了手脚”。
在那半年连载的篇幅里,他附加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以示“童言不虚”。但是“童年
”还没过完,日记就戛然停下。正像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作者陈彦增这个人“失之疏嬾”—
—李敖评人一向是入木三分。
《难童日记》以说故事体裁起头及收尾,以日记方式描绘陈彦增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从
北到南的逃难生涯、与父亲的聚少离多、母亲独立扶养孩子,及至父亲因公殉职,母亲带
著陈彦增随军队辗转离乡逃难的日子,随书附上当年的逃难地图,更能引起读者共鸣。除
了童年生活外,描写最多的就是其母亲及对孩子的教育。她是十九世纪最后两年出生的人
物,虽然一辈子没进过学堂,却给孩子带来了扎扎实实的“身教”,对母亲的怀念,仅以
此书纪念之。
《难童日记》前半段曾在1985年5月至10月间于李敖主导的《万岁评论》里连载,二十七
年后,陈彦增将难童的后半段圆满收尾,因而诞生出《难童日记》这本书。以笔刻划的人
生岁月,有了李敖的加持及所检附的珍贵历史图片,更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与珍藏。
◎1968年,老友马戈在海外得子,取名“大江”,我以油诗贺之,并希望再来一“大海”
作伴,果然几年之后,“大海”就来了。2010年,我在西雅图么女家中“守鳏”,在她家
书架上看到一本以“大江大海”为名的中文书,在“夜未眠”之际就取来看看,岂知看了
之后,总是觉得“不是味道”。等回到台湾,又在书店里看到了大学住宿时代,睡在我上
铺的李敖大师,出了一本措辞刚猛的“书评”。我自诩“飘鸟”,向来爱游山玩水。李氏
书评里最令我伤心的,是他把那段岁月称之为“残山剩水”,唉!“残山”就“残山”吧
!国虽破“山河”尚在呀!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也曾说过“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呢。贵就贵一个“真”字──我敢“挂保证”,我这段难以“丢掉”的“旧境”,绝不
会“骗人”…… ──陈彦增

关于作者:陈彦增
笔名陈桥,出生于黄河之北(1943年),成长在长江以南(1941年以后),曾在扬州中学
接受基础教育,初中未及毕业即辗转于1949年来台,直到老去。失学时曾充任书店练习生
于台中,1952年以同等学力考入台中二中。再以第一届大学联招考入台大。在学期间,曾
充送报生,分送全校六大(文、理、法、医、工、农)学院及校本部各行政单位之晨报。
1958年毕业于经济系,1964年又毕业於哲学系,终生教职,1999年退休于中兴大学。曾有
两次婚姻纪录,皆以死别收场,目前仍为“单身平民”。平生热爱“漂鸟”,游走人间。
幼年为避日寇随家自皖南跋涉月余,抵达赣北。大三暑期,又以四十余日徒步台岛一周。
及出境开放后,又先后身临世界四十余国。散作成“集”者有《大题小作》、《过桥》、
《煮字》等。如有可能,愿再有《走出中国》一集问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