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 培养孩子读书习惯

楼主: ppp9453 (大熊)   2017-08-26 01:05:07
身为家长,请妳先看书
阅读有时候是需要强迫的,但我们不强迫孩子,而是强迫家长。强迫自己拨点时间陪孩子看看书、说说故事,相信这样一来能养成孩子阅读的习惯,二来也养成亲子共读的习惯。
有人认为,这阶段的孩子不识字,因此陪他们看书是父母责无旁贷的工作,到了小朋友上小学之际,阅读便是他们自发性的选择,但如果能在学龄前就养成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相信日后孩子的专注力、阅读能力和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便不成问题,况且,阅读有助于孩子的文字理解及思考逻辑,这些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绝对性的帮助,课业学习自然不用师长劳心。
亲子共读的精神──陪伴
部分家长质疑让学龄前孩子阅读的必要,我们除了从学术性的角度分析,阅读对幼儿的脑部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外,抛开理性那一面,阅读,其实也能促进亲子间的情感。先不谈家长会不会讲故事?会不会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或趣味横生的面部表情逗得孩子哈哈大笑?麦克总编辑余治莹与诚品儿童商品采购副理陈娟娟一致认为,亲子共读最重要的关键在于-陪伴。只要抽一点时间,拥著孩子一起翻开童书,让他们不只能透过童书的图像刺激视觉,还可以借由父母的阅读音律刺激听觉发展,并能获得满满的安全感。或许有些家长担心自己平时跟孩子不够亲近,互动的过程中可能乏
味,但只要您愿意实践,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在故事中说出他的看法、问出他的疑惑,亲子的互动就能流畅的进行了。
阅读 是好玩的游戏
别忘记!父母此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他们多元选择的启蒙者,而不是投以压力的施威者,我们倡导家长可以尝试让3岁前的孩子阅读,但不强迫孩子此时就必须背诵唐诗三百首。阅读,应该是好玩的游戏之一!
诚品儿童商品采购副理陈娟娟认为,父母不必追求这个时期的孩子看得懂、听得懂,扮演孩子启蒙者的家长,可以逐步带领他们先认识“书”,知道这是一个能够带领他们穿越时空、情境的玩意,教育孩子如何善待读物,建立最初的阅读观念。当小朋友动手摔书时,父母可以适时介入指导,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否则日后可能比较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造成进入群体生活后产生社交困难等问题。
和孩子一起看书时,不用急着朗读故事。先带着孩子看看书的封面及背面图画,看看他们除了图画之外还可以找到什么?向他们介绍书名、作者及插画家的名字,并在朗读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连贯字与图的关系,和鼓励孩子观察每一页不同的图案。
不用担心页数太多的书籍会浇熄孩子的兴趣,家长也不必给自己一定要每晚念一本的压力,同一本可以选择分段、分篇章的伴读,如此一来,除了能保有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有“且听下回分解”的期待感。
另外,父母也必须建立起一个观念-“不是可爱才属于童书”,童书可以等于可爱,但可爱不一定等于童书。陈娟娟说明,有些童书内容会婉转的解释“死亡”,她举例“有个小朋友拥有一只狗,某天,小狗跟主人说:‘我要去天堂了’,小主人说:‘我也要去’,小狗摇摇头回答:‘你还不能去’,然后故事结尾是小朋友跟小狗各自对‘天堂’所产生的想像”,孩子可以从内容间接理解“天堂”和“离别”。
另有一本书“我的小鸡鸡”,专门带领小男孩认识自己的身体,并用孩子的语言介绍男生的器官位置,由此可见,童书的重要性在于启发,他们给了孩子一把钥匙,开启脑中的知识宝盒,透过阅读,让知识通通装在宝盒里,任谁也拿不走’偷不著。
3岁前 幼儿发展3阶段
许多父母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吸取什么资讯,或担心提供太多知识孩子不见得能吸收,于是麦克总编辑余治莹分析了0~3岁的幼儿发展:
阶段1 0~1岁
0~3个月的婴幼儿,其视觉条件最看得清楚黑白画面,彩色画面对他们而言反而是模糊的,就像近视的人在没戴眼镜的情况之下所看到的画面,等到3~4个月以后,色彩才会越来越清晰。诚品儿童商品采购副理陈娟娟也表示相同的意见,认为家长可以选择黑白图形书让孩子翻阅,简单的轮廓、对比的图案、清晰的黑与白,都能为幼儿的脑部带来正面影响。
阶段2 1~2岁
1岁半的孩子开始会口语表达,也开始对眼前的世界产生好奇,此时可以提供基础认知的书籍(如:认识身体、分辨颜色、认识动物…等),让父母带领他们指名认物。
阶段3 2~3岁
随着自主行动能力的增加,孩子能自由的探索空间,懂得多说得多、动得更多。更因为生活经验的累积,能从指名认物的阶段逐渐理解情节简单的故事,例如:以上学为主题的内容,可以让他们先从书里做好日后将独自踏入新环境时所需要做的心理准备;又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故事,无论是采动物拟人化或让读者为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都可以间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此时的小朋友,因为手指较为灵活,父母也可以开始让他们学习穿衣服、折棉被,所以内容与生活自理相关的童书相当适合这个阶段的小朋友。除此之外,游戏书能让阅读充满惊喜和乐趣,让孩子从“玩”中去探
索世界,累积生活经验、培养理解能力。
中标/注意!挑选童书必知
为0~3岁的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第一扇门,可以透过感官刺激开始学习基础认知,简单的1、2、3和A、B、C,到认识苹果、香蕉等,借由图画刺激孩子的视觉,吸引他们的注意。但是如何为稚龄的宝贝挑选书籍呢?诚品儿童商品采购副理陈娟娟提醒父母几点方向:
外观:
1.是否容易抓握:此时的孩子,手部肌肉还没发展健全,所以还不太会抓握,但是透过双眼观察,他们也想学大人拿书的姿势,进而兴起模仿的念头,所以家长可以从旁观察书籍好不好让孩子抓握。
2.是否容易翻阅:这个时期的幼儿手指还不太能执行太细腻的动作,常发现孩子长将纸撕破,其实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力道,所以硬质页面对他们来说比较好翻阅。
3.是否容易清洁:因为小朋友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唾液,所以容易弄脏书本,此时好不好清洁擦拭,就是能不能延长书籍保存期的关键,如:防水的塑胶书、可水洗的布书。
4.安全性:书籍四角最好皆为圆角,才不会在不慎摔落时伤到小朋友的皮肤。
触。视。嗅。听 4感全面刺激
为了刺激孩子的感官,市面上也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童书以供家长选择,包括视觉、触觉、嗅觉及听觉,我们将为读者逐一介绍。
触觉:可以选择触摸书,如:洗澡书、布书、木头书,让孩子透过接触不同材质的东西,刺激末梢神经。
视觉:童书里除了图画、线条、颜色、大小、位置…等,都能对孩子的视觉造成刺激。
嗅觉:妳知道吗?有些书抹一抹、擦一擦就会有味道喔!原理跟我们常见的闻香试纸一样。
听觉:有些书里有铃铛,摇一摇就会发出声音,可以想像的到当孩子一接触会有多么惊喜!
除此之外,“游戏书”更是融合两感以上的童书类型,麦克总编及余治莹补充,还有翻翻书、拉页书、立体书、剧场书和音乐书等。
第1次购书攻略
刚踏入童书领域的新手父母,可能会在一片书海前望洋兴叹、不知所措,究竟第一本童书应该怎么挑选,陈娟娟教大家从以下几点着手:
1.经典作品:作品既然经典,必定有它的一番道理,陈娟娟和总编辑余治莹不约而同的推荐“小狗波波”、“大象艾玛”、“14只老鼠”等。
2.知名作者:挑一本由知名作者撰写的读物,就如同你相信梅莉史翠普主演的作品都会在一定程度之上一样。
3.得奖作品:“看书角上有没有一个徽章图案准没错!”陈娟娟笑道,有了奖项加持,也代表该书的文章、图画都经过专业的筛选,家长可以先由此下手,比较不会出错。
4.和孩子一起选书:不妨带着孩子一起上书店选吧!借由亲子共读,让家长观察孩子对该书的反应,再决定是否购买。
有些父母选择童书的方式会依据孩子最近的表现,或他们对孩子投射的期望,喜欢童书开宗明义的表明“谈诚实”或“谈孝顺”等,虽然稍嫌刻板,但陈娟娟也建议家长还可以多补充些在相同主题下,采用不同叙述方式的书籍。举例而言,当孩子表现出不想起床上幼稚园,或一与家人道别就嚎啕大哭,面对小朋友明显的分离焦虑,家长此时可以选择符合相关情绪主题的童书,内容可能是一个男孩哭着上学的一天,也可能是一个男孩乖巧的在学校度过一天,重点是内容无须给出明确的教条式结论,让孩子从童书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相符的地方,进而透过他们的小脑袋思考,
家长这时只要默默从旁观察、适时引导就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